分享

浅论中国古典建筑彩画

 古建秦 2023-08-22 发布于重庆
简介
中国古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雄伟壮丽的建筑物上施以鲜艳的色彩,取得豪华富丽的装饰效果,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使用和装饰相结合的卓越成就。中国建筑彩画历史悠久,有着与壁画、雕塑不同的表现技法,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丰富了我国的绘画遗产,它受多方面艺术影响,是独立的、风格奇异的中国固有的建筑装饰艺术。

图片

彩画的由来
中国古建筑中的大部分装饰都是由构造的必然性演变或转化而来,建筑彩画也不例外。建筑色彩与彩画起源于材料防护和建筑审美的双重因素。起初,为了保木材表面免受燥湿、冷热、风雨和阳光中紫外线的侵蚀,也为了掩盖木材表面的节疤、斑痕以及纹理、色泽的不均等自然缺陷,人们开始在木材表面涂以厚重的红色或黑色油漆,具有显著的实用意义。后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彩绘也由最初的简单朴实日趋复杂华丽,其审美意义更加突出。及至后世,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雕梁画栋”蔚然成风,彩画艺术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装饰形式。
传统建筑彩画色彩的演变
中国传统色彩观,最重要的是五色系统,即青、赤、黄、白、黑,唐以前中国彩画以暖调子为主,多用红、朱、赤、黄色,宋以后逐渐过渡到以冷调子为主,例如碾玉装彩画,是以青绿为主,而青绿叠晕棱间装彩画也是全素绿图案。

图片

为什么早期彩画是暖调子?因为当时在极其落后的生产工艺下,获 取石青、石绿、金箔这几种主要材料还是相当困难的,而极易获得土红色、土黄色、白色、黑 色,于是装饰彩画所用颜色总体色调自然是暖调子的。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宋代以后可用于建筑彩画的石青色、石绿色、白色,特别是装饰性较强的金箔工艺不断丰富,使彩画可用的颜料选择性多了,在当时,人们审美的喜好认为冷调子的彩画效果要比暖调子好,于是冷调子变成宋以后彩画的基本色调。清代中期后,西方工业化带来西洋颜料快速发展,大量出口我国,彩画在颜料上更为丰富。中国传统颜料、西洋颜料两种颜料并存,促使彩画朝着金碧辉煌、五颜六色发展。

图片

色彩的运用
一说到中国,人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那红红的中国结。红色是中国的传统吉祥色,它代表着幸福,喜庆和热情。但是中国古建筑并不是只是简单运用红色而已。北京的紫禁城,碧蓝的天空下一大片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宽大的白台基上成排的红柱子与门窗,色彩强烈而鲜明;江南苏州园林,却是白墙黛瓦,绿树碧水,色调宁静、淡雅,让人心中感到非常安静和舒适;还有西藏寺庙,红、白相间的墙体,屋顶上金色的法轮法幢,在蓝得发亮的天空衬托下,显得浓艳而粗犷。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同地域的古建筑,运用不同的颜色展现本地域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师巧妙地布局和运用,用多种对比手法,把光与色、色彩的视觉作用和对人的心理影响表达出来.用有限的色彩勾画出了一个丰富的、令人眩目的色彩世界.将色彩的表现力应用到极至,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
例如非常特别的一种黑叶子花卉,它的绘画色彩运用就十分特别,清代建筑尤其喜欢这种画法,绝大部分画在绿色地子上,模仿现实中花果、果实的颜色和质感,但花和果的叶子不按自然界中的颜色画,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单一的黑色,把彩色的花和果在绿地子上配上枝、干、叶,在同一画面 用两种不同的手法表现,追求一种反差大、装饰好的效果。绿地子和黑叶子对比,彩色的花朵、果实和黑色的枝、杆对比,追求一种中国早在明清时期就开始尝试的木刻效果。同时还吸收了一部分安徽的铁画效果。“黑叶子花卉”是彩画特有的,把铁画、木刻、文人水墨画、工笔重彩融合营造的艺术效果,给人美的感觉。十分唯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耐人寻味。

图片

彩画的基本设计语言
古代建筑上的彩画,大多指绘在室内外两梁枋、檩桁、斗拱、天花、藻井、椽、飞头等构件上的彩色图案文饰。这样复杂的部位需要十分有效的设计语言。
彩画的基本设计语言包括叠晕、间色、沥粉、贴金等。中国古建彩画的独到之处,就是通过调动色彩方面不同材质的精华,来营造一个美的意境。比如叠晕、间色,都是巧妙地将颜色用艺术的手法结合,看起来非常特别。沥粉,它是用一种特殊工具,把胶水加上石粉调成一种浆糊状东西装在囊里面,囊前面加上一个旧式的笔帽,前边是一个孔,通过手的挤压,囊里面的土粉子成线状落到装饰画面上,当它固化以后,成为一条半圆形贴覆在画上。早期,金产量有限,贴金很困难。到了清代以后,金的产量较前代充裕了,加工金箔的工艺提高了,获得金箔可能性大了 ,才出现了清代建筑在彩画方面金箔比例越来越大,呈现“金碧辉煌”的效果。

图片

中国古建筑彩画艺术的象征意义
建筑文化的象征,指通过一定的建筑文化现象,暗示出一定的“建筑意”,我们在对彩画的研究中常常能发现很多特定对象,这些对象往往具有一定的含义。
(1)皇权的象征
到故宫颐和园等地,我们常常能够看到龙凤等色彩非常鲜明的彩画图案,其实作为皇权标志的龙凤是宫殿彩画的主题。龙凤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要装饰题材。早在周代已用龙代表君位,唐宋之际又引为祥瑞之征, 明清王朝则以龙象征帝王。凤象征祥瑞之意,以后也加以神化,明清时期用为后妃的象征,后妃居处多以凤为饰。

图片

(2)吉庆祥瑞的象征
追求吉祥、幸福是各民族共同的观念,中国民间很早就已经彩画图案来寓意吉祥。如灯笼锦,隐喻“五谷丰登”之意。用松鹤代表长寿,牡丹代表富贵,石榴表示多子,鸳鸯代表夫妻和美,用蝙蝠、梅花鹿、寿桃代表福禄寿;莲、鱼表示连年有余;数尾金鱼代表“金玉满堂”;百年和万年青代表“合和万年”。

图片

(3)品格情操的象征
古人崇德慕贤,追求君子有道,并通过彩画装饰中的各种植物纹样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常用的如在明清时期出现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图案,松象征坚贞不屈的意志,竹象征潇洒脱俗的风骨,梅象征傲雪凌霜的气节。还有梅、兰、竹、菊的“四君子”,也代表了高洁的品质。此外常用的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等 。
由上可见中国古建筑文化讲究神韵、讲究和谐、讲究一种内在的精神。它的独创一格是勿庸置疑的,“如果将中国建筑与欧西、埃及与印度等本土建筑加以比较,人们一看便知那是中国建筑。它的用材、平面、立面、造型、色彩、质地及其意象、韵味与情调等,犹如中国人的黄皮肤、黑头发一般鲜明。具有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观点形成的美学特征。它所体现的美丽的哲理精神、严正的伦理规矩、自由的艺术审美以及“准宗教”的人生“终极关怀”,足以使这一占老、伟大而走向现代的民族可以自豪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语
建筑文化是一个宽的系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包括全面的,而彩画更是中国古建筑的标志性特征,是中国建筑的“中国特性”的载体之一,目前,我们首要的任务,一是建立构架,认清其性质和内涵;二是着重它的现实意义,如何将这种独特的彩画文化很好的继承并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形成新的中国式建筑。
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把握以下的研究重点,一是建筑的文化语言,二是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三是提高建筑师、业主和广大群众的建筑文化素养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