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海西洞庭楠书房 2023-08-22 发布于湖南

常德,位于湖南省北部,西倚湘西丘陵,东临洞庭平原,“湖南四水”中的两条大江自西向东缓缓流过,澧水造就的澧阳平原孕育出了中国最古老的稻作系统与全国最为密集的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群,沅江则作为“武陵民族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紧密相连,同时与南通灵渠的湘江构成了潇湘大地上“一横一竖”的交通要道。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澧阳平原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沅江与常德市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沅江

与同样为水乡的江南不同,湖南虽谈不上河网密布,但其地势呈“山川合围,以水为脉”,除东北角的洞庭平原外皆为山区,尤以坐落于武陵山与雪峰山——二三阶梯过渡地带所构成的半封闭区域中的湘西地区最为显著,人们的生产生活无不围绕着门前的河水展开。而沅江则为湘西众多水系的大动脉所在,所有军事要塞、商业重镇无不依山傍水:边城茶峒临花桓河,凤凰古城临沱江,芙蓉镇临酉水,著名的里耶古城也在酉水之滨,2002年在此出土的3.6万枚秦简则被誉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凤凰古城,2015.10

常德汉属武陵郡,古称朗州,这两个广为人知的别称与两位文豪息息相关——陶渊明与刘禹锡。1600年前,《桃花源记》横空出世,一个国人心目中的理想国拔地而起,如今“桃花源”早已成为了理想国的代名词。

而关于桃花源的真实性,则是历来学界争议的焦点,以陈寅恪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桃花源在北方,并在1936年发表的《桃花源记旁证》中提出其真实原型位于洛西地区(属于黄土高原),应为“桃花塬”,具体可追溯至东晋末年刘裕西征后撰写的《西征记》,文中提到的“皇天塬”等地所在的阌乡(现与灵宝县合并)古称“桃林”、“桃原”,且陶渊明曾任职参军一职,并与刘裕有诗文赠答,可能桃花源便是以皇天塬为原型。

更多的学者则认为桃花源在南方,因《晋书》中所记载的刘子骥游记与《桃花源记》情节十分吻合,且“武陵”即今常德一带,同时常德又满足如下几个自然特征:①群山环绕,山洞相连;②外有大河,内有溪流,足以行船;③物产丰饶,适宜生存。最掷地有声的证据则是在与陶渊明几乎同一时期,南朝齐黄闵所著的《武陵记》中提到:“武陵山中,有避秦人居之,寻水,号桃花源”,这是最早关于桃花源在武陵的记载。据《桃源县志》记载,“桃源”这一县名早在宋太祖乾德元年(963)便已出现,并且是根据《桃花源记》有意为之,后代建造有多组建筑,至今仍保存有多处自唐以来的碑刻与多处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存。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桃源仙境图,摄于常德市博物馆

中国传统文化中“贬官文化”是尤为重要的一环,皇帝在为文人重重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为他们轻轻地推开一扇窗。这本是皇帝稳固朝纲的重要政治手段,但却给予了诗人远离庙堂、回归自然的机会,苦难是一种宿命,真正的人才不会受冤屈所困,而是于山水中迸发出无尽诗情,既诞生了无数传世佳作,又使得本名不见经传的地名千古流唱。可以说,文人被贬是不幸的,中华文化却是幸运的。

永贞元年(805),唐顺宗李诵即位,锐意革新,然而因触动了宦官集团的利益,改革失败,刘禹锡、柳宗元等8人先后被贬。柳宗元在永州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后又被贬柳州,最终客死他乡。刘禹锡则被贬为朗州司马,在这里度过了近10年的人生,这也是他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著名的《秋词》与《陋室铭》便是在这一时期所作。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司马楼,2017.10

常德共有3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常德、石门两地多为古建筑,较有寻访价值;而津澧一带多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多数考古发掘后回填,出土文物陈列在各博物馆中,除少数已开发为景区的遗址外,原址通常仅有文保碑,丘壑重叠,杂草丛生,难觅踪迹,只能用“斯飞坐标”按图索骥。

至于市区,仅有一国保,除此之外老西门、柳叶湖、太阳山俨然已成为新晋旅游胜地,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乾明寺、诗墙公园、善卷故里则是本地人散步的不二之选。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乾明寺

奈何今年日不暇给,且格外炎热,行走在澧阳平原有烈火焚身之感,笔者只浅尝辄止,到访了零星古迹,现整理于下。

1 常德铁经幢

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德铁经幢,原位于德山乾明寺,1979年迁至滨湖公园,为其镇园之宝,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古代大型铁器遗存之一,尤为珍贵。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铁经幢

常德铁经幢为我国现存最大的北宋铁幢:通高约4.5米,重约1.5吨。最下二层圆形基座,分别铸有8尊力士像和10尊释迦摩尼坐像;其上有四节圆柱形幢身,层层缩小,中间以莲瓣、屋檐相隔,均刻有文字,第三层有三窗形孔,刻有心经;刹部叠以仰莲瓣和三层相轮。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铁经幢幢身、塔刹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铁经幢基座雕刻

作为常德市区唯一的国保,铁经幢命运多舛,曾在“大跃进”时期险些被用去炼铁,“文革”时期也差点损毁,在开放初期曾因游客攀爬而倒塌破碎,焊接痕迹至今可见。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铁经幢

2 余家牌坊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家牌坊,亦称“余家节孝坊”,湖南现存最精美的石牌坊,为清道光年间皇帝颁布圣旨表彰澧州人余继泰之妻罗氏节孝守节五十载而建,由三位工匠耗时十余年建成,竣工于道光22年(1844),至今已有170余年历史。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

余家牌坊通体汉白玉材质,通高12.7米,面阔8米,为六柱三间九楼九脊,梁柱一体,中间两柱由四个带座的麒麟护卫,其余四柱分别由一狮一象两两夹护,梁柱之间采用榫卯楔合,结构牢固。第一层坊额题书“节孝坊”三个古朴大字,背面及东西两侧刻有坊注“湖南抚部院”及“龙翔凤翥”、“龙飞凤舞”、“龙楼凤阁”等文字;第二层坊额为旌表全文;第三层中央阳刻“圣旨”二字,两侧饰蟠龙浮雕。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上部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下部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细节|“节孝坊”坊额及人物群像浮雕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细节|“圣旨”阳刻与蟠龙浮雕

余家牌坊综合浮雕、镂雕、圆雕、线刻等雕刻技法,饰以“凤上龙下”图案穿插其中,别具匠心。楼顶正中置二层石亭,浮雕建筑错落有致,正脊为二龙身尾缠绕吞脊,龙首昂然向外;上部采用复杂的镂空雕刻;下部采用浮雕手法装饰,所有柱、坊上遍饰立体浮雕龙、凤、花、鸟、人物等纹饰,两侧雕刻龙凤及双狮图案;其余楼面,雕刻瓦沟,竖装圆雕,雕花雀提,梁头圆雕悬狮等,多以人物群像、狮象麒麟、流云花草等纹样为主,其中人物群像涵盖范围广泛,有市井买卖、日常见面、官府断案、百姓礼佛、婚嫁庆典、闺楼望夫等,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极大程度还原了当时的民间风貌。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细节|楼顶二层石亭局部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细节|檐下白象、麒麟浮雕和月光门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细节|侧面二龙戏珠浮雕、梁下人物浮雕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细节|梁头悬狮圆雕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细节|侧面龛内人物浮雕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细节|凤凰浮雕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细节|人物群像浮雕、二龙戏珠镂雕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细节|人物群像浮雕、二龙戏珠镂雕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细节|石狮

余家牌坊牌坊整体繁华富丽,巧夺天工,造型精致大气,工艺精湛细腻,集南北牌坊之大成,堪称仿南方榫卯结构的典范,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与卓越的审美价值,堪称中国石雕艺术中的瑰宝、中国现存牌坊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余家牌坊

3 澧州古城墙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澧州古城墙,位于澧县城南,现存东南城墙约1860米,东起敌楼拐西至大西门。目前大南门、小南门保存完好。墙身现高约6.1米,墙基宽约7.5米。墙基均用条状青石垒筑,墙体砌青砖。城墙平面呈曲线,墙身两侧略内收,可见历次加修印痕。包砖外侧宽约1.4米,内侧宽约1米,外侧墙基条石垒成,高约1-1.5米不等。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澧州古城墙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澧州古城墙

在小南门和东门之间城墙上有澧浦楼,又名遇仙楼,俗称八方楼,现存建筑系嘉庆九年(1804)重建,平面呈八边形,三重檐、八角攒尖顶木构建筑,绿色琉璃瓦,顶端置葫芦瓶宝顶,内置木梯。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澧浦楼

城墙西端,为建于清代的澧州文庙——第七批国保,笔者到访时,闭门谢客。

4 澧县多安桥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澧县多安桥,又名澧江桥、绣水桥,横跨县城东侧澹水河上,扼守涔阳古道。此处建桥历史已不可考,嘉庆二十四年(1819),守道多赉、州牧安佩莲依原址重建石拱桥,建成后澧州人民为了感念多、安二位州官“督率之善,指示之详”,遂取名“多安桥”。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多安桥

多安桥全桥长198米,宽8.7米,共十一孔,中间石拱跨径15米,高10米,其余两边孔跨径与高度递减。其拱券呈桃型拱,尖头向上,条石分层砌叠、两头成锐角状分水尖的高大梭型桥墩,像游龙卧水,似鳌背高耸。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多安桥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多安桥桥墩细节

多安桥历史经上多次水毁重建,两侧原是圆雕立狮的石栏杆,中间建有一座方型风雨亭,桥两头各建有一座条石牌坊,上有别出心裁的嵌字楹联:“四郊昨多垒,九澧兹安澜。”1934年,澧县至津市公路建成,为利用此桥通车,廊桥拆除。1943年为阻断日军被炸毁,1947年修复。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多安桥与景观廊道

自多安桥南行5公里,澧水河畔有一座蜚云塔,为省级文保,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时间匆忙,未能到访。

5 城头山遗址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头山遗址,大致呈圆形,直径300余米,可溯至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时期,是迄今我国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也是世界稻作系统的源头之一,属于曾两度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城头山遗址公园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城头山遗址出土陶瓮、陶罐、陶甑,屈家岭文化,常德市博物馆藏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城头山遗址出土陶缸,屈家岭文化,常德市博物馆藏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城头山遗址出土陶豆屈家岭文化,津市市博物馆藏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城头山遗址出土陶折沿釜、陶圆底钵、陶深腹钵,大溪文化,津市市博物馆藏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城头山遗址出土陶罐,屈家岭文化,津市市博物馆藏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城头山遗址出土陶折沿釜,大溪文化,津市市博物馆藏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城头山遗址出土陶瓮,大溪文化,津市市博物馆藏

6 虎爪山遗址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爪山遗址位于津市市,是湖南省时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于1988年。虎爪山出土有石核、石片和石球三大类石制品、石片石器和砾石石器。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虎爪山

虎爪山遗址总体上属华南砾石石器文化传统,因其有一批特色鲜明的砾石砍斫器——砾石尖状器,而又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故称为“澧水文化类群”。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虎爪山遗址

地理冷知识——湖南常德

虎爪山遗址出土石器,津市市博物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