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京铁榜样丨胡汝松:为钢轨“把脉”的医生

 铁道之旅 2023-08-22 发布于河北

图片



图片
胡汝松

天津工务段沧州探伤车间业务指导,曾获得“全路岗位技术能手”“全路青年岗位能手”“京铁工匠”等荣誉。

在运输繁忙的京沪铁路线上,每天都有这么一群人,推着探伤小车,伴随着探伤仪发出的“滴滴答答”声,守卫着千里铁道线的安全,天津工务段沧州探伤车间业务指导胡汝松就是其中一员。


为钢轨“把脉” 确保列车运输安全


图片

42岁的胡汝松,曾是单位最年轻的探伤高级技师、3级探伤工。自入路来,他用手中的仪器和探头,为钢轨“把脉”,确保着列车运输安全。
胡汝松常说,“医生”看病靠的是医德医术,钢轨探伤靠的就是技术和责任心。为此,胡汝松努力学习探伤技术,业余时间在训练场上反复操练,现场遇到技术难题就追着师傅刨根问底地请教;探伤培训,他抓住每一次机会与授课老师探讨探伤遇到的疑难问题。日常的学习积累,努力拼搏,他成为探伤车间技术骨干、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并且在全局、全路各级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

图片


探伤技能的“秘籍”


胡汝松热爱探伤工作,源于对“超声波”探伤理论的痴迷。针对现场探伤仪器出现的机械故障、通道无回波、B显图形异常等问题,胡汝松在寻找答案、排除疑问的同时,更注重整理归纳疑难问题,成为广大青年职工学习探伤技能的“秘籍”。

图片

针对B显图形中焊缝位置缺陷和焊筋难以分辨的问题,胡汝松提出制作“母材B显调整试块”,在全段2个探伤车间所有母材探伤作业班组中推广运用。为了精确设定灵敏度,让钢轨探伤仪发现核伤更精准、更直观,他在每天发车去现场前,将仪器在钢轨试块上进行灵敏度的校对,到达现场后再次核对现场钢轨的灵敏度,保证仪器的灵敏度能准确地捕捉到钢轨内微小的伤损。经过反复论证试验,他研究制作出“直70度灵敏度校正装置”,得到了多名专家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图片

作为探伤车间技术攻关和科技研发的骨干力量,胡汝松是一个眼中有“活儿”的人。在现场,为解决焊缝热影响区的探伤盲区问题,他萌生了用探头对轨腰实施连续性扫查的想法。想法一出,他立即在现场进行模拟探测,结果仪器波形直观而清晰。他将此想法向探伤仪生产厂家提供实际操作试验的数据,为“轮式侧磨探伤仪”和“19型母材串列式探伤仪”的研制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图片

近几年,铝热焊焊缝折断比重呈逐步上升趋势,胡汝松不断探索疑难伤损的检出方法。通过试验,他确定了轨底三角区上圆弧、轨头颚部边缘等重点部位扫查方法并进行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提升焊缝扫查装置的扫查质量和效率,胡汝松带领焊缝探伤人员,在现场不断地摸索新方法、新工艺,同时积极与仪器生产厂家沟通,升级改进焊缝扫查装置,成功研发“FCD-2型焊缝扫查架”,解决了现场遇到的实际问题。他所在的焊缝探伤工区多次荣获段标杆工区称号,连续多次被评为段级先进工区。


技艺“传帮带”  薪火永相传


图片

2020年,为提升全段整体防断力量,胡汝松被派往天津探伤车间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课堂讲、现场教学等形式,以点带面向青年职工传授技艺。在分享技能的同时,他规范了车间数据分析工作流程,提高了分析员对比分析能力;规范焊缝探伤仪保养使用制度,避免了因仪器标定造成的误判和漏检问题,大大提升了车间安全管理水平。他还担任集团公司探伤工轮训班、数据分析班、复证班教学任务,每年授课超过200人次,职工技术业务得到了明显提升。

图片

如今,胡汝松走上了技术管理岗位,也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下现场全过程跟班作业,手把手传递技术,怀揣技术和责任心,让他的探伤之路越走越稳。

来源:京铁手机报
图片
手机报阅读打卡,打卡时间截止至8月26日18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