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鉴》14 韩昭侯:格局打不开,徒知用权术,终是有限

 文史商途 2023-08-22 发布于山东

战国七雄之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就属韩国,而且还是从一开局到终章都没有存在感。

除了这个国家处在中原的四战之地,国土较小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国家从头到尾几乎就没出过什么厉害的国君。

在那些碌碌无为的君主里面,韩昭侯韩武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一个了。

但也仅只“算是”,虽然在位期间也积极任用申不害推行变法,一度使得韩国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免受他国侵略,但跟同属那个时代的魏文侯、秦孝公、齐威王、赵武灵王等这种一流明君相比的话,还是差的太远了。

这个“远”,主要就指韩昭侯格局太小,总是一副小家子气,束手束脚的样子。

韩昭侯

1、法家术派

战国之际的法家主要有三大流派,所谓“法、术、势”。

他们虽同属法家,也同样看重律法与国策的制定,可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法派以商鞅为代表,主张严刑峻法,上下同尊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术派以申不害为代表,主张君主更要通过权术机心的巧妙运用,来达到控制朝臣的目的;势派则以慎到为代表,主张君主要有赫赫之威,用来打击朝中佞臣,以强化自己的权威。

韩昭侯既然委任申不害为主持全国变法的主官,那么彼时之韩国,自然是以法家术派的理论为指导思想的。

故终韩昭侯一生,他都在细心揣摩并运用申不害教他的“权术”二字,以统御群臣。

2、掌帽的不能披衣服,披衣服的不能掌帽

有一次韩昭侯醉了酒,坐在那儿就睡着了,掌帽官怕他冷,就给他顺手披了件衣服。

韩昭侯醒来后很高兴,就问侍臣这是谁给披的?毕竟这么细致又关心君上的臣子一定要好好赏赐,也算是给群臣立个好榜样。

可听完侍臣的回答,他的脸就立即冷下来了。

因为侍臣告诉他,是掌帽官给披他的。

韩昭侯便立即差人把掌帽官与掌衣官都给叫了进来,并同时处罚了他们。

掌衣官还没啥好说的,因为失职,难道要等国君冻死了才知道给披吗?

可掌帽官难免觉得委屈,见到国君冷,顺手给披件衣服也不行吗?难道不是很温馨?

可韩昭侯的理由却是俩字:越权!

你一个掌帽官,就管好你的帽子就行了,还用你来给我披?

这实际上就是韩昭侯对申不害所教授的那种“帝王权术”的运用,他主要还是想透过这么一件小事,来向群臣们表达:不要越权,也不要失职的意思。

但不知道假若他真到了快要冻死的时候,那掌帽官究竟是该给他披?还是不给他披?

也许,掌帽官还在犹豫揣摩的时候,韩昭侯这位井井有条的国君就已经冻死了。

3、国君的一颦一笑也不得了

还有一次,韩昭侯一件裤子破了,侍从们一看很高兴,虽然是件破裤子,但毕竟是国君穿的啊,材质当然非常好,能赏赐给自己就太好啦!

可还没等他们高兴过来,韩昭侯已下令,命人把那件破裤子给收拾起来,还要藏好。

瞬间,一万个问号从侍从们脑门上升起。

这特么,国君也太小气了吧!一个破裤子你也舍不得扔?

其中就有一个胆大的侍从,估计也是跟了韩昭侯很久了,比较亲近,就忍不住嘟囔道:“君上您也太不仁爱了,一件破裤子而已,把它赏赐给我们这些近侍不好吗?我们又不像那些大臣,俸禄那么高。再说您不赏给我们也就算了,竟然还令人把它给藏好。”

后面半句他没说,估计是想说:“是怕我们偷怎么地?”

谁知韩昭侯听了并没有不高兴,反而有些得意的说道:“这你就不懂了吧?当然,这本也就超出了你的认知。我告诉你吧,我听说明君连自己的一颦一笑都会分外珍惜,颦,有颦的目的,笑呢,也有笑的目的。现在这哪里是一颦一笑的事情啊!这是一件裤子啊!我必须得等到有功劳的人出现,然后才把这件裤子赏赐给他才行。”

“好吧...”侍从一听国君这么说,已经被绕晕,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就是“韩昭侯爱弊袴”的故事,实际上他想表达的还是“帝王权术”的意思,有一定的道理。

但实际上透过这个故事总会感觉哪里有些不对。

没错,韩昭侯要是真那么懂权术,真爱一颦一笑的话,就不会、也不该把这里面的意思透露给侍从了,还说的那么直白,而应该让侍从自己去揣摩。

侍从揣摩不到,就想办法去问朝中大臣,那么,朝中大臣领悟到以后再告诉侍从,是不是会比上面那种效果更好呢?也更能令大臣心惊?

4、昭侯

韩昭侯的时代,东有齐威王,西有秦孝公,二者皆一流之明君霸主,旁边挨着那一个,虽骄傲自大,但人家国力底子着实雄厚,是为魏惠王。

当齐威王在国都临淄开设稷下学宫,逐步兴起百家争鸣的时候;当秦孝公发奋图强,任用商鞅实施办法,将目光投向辽阔东方的时候;当魏惠王驱使着无敌的魏武卒争利天下的时候,韩昭侯却只能在那里于几个侍从身上找到优越感。

格局不够,气魄不够,终是有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