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31 苏峻之乱尾声:陶太尉挟胜督七州军事,庾国舅以退为进镇豫州

 衣赐履读通鉴 2023-08-22 发布于北京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到,公元328年,九月,在与勤王军决战的时候,叛军老大苏峻喝高了,带了几个人冲向勤王军,被人割了脑袋,之后,苏峻之乱,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平息。


苏峻死后,手下干部任让等人,共同拥立他的老弟苏逸为主,关闭石头城(建康城西北)城门,严防死守。

江州刺史温峤设立行台,向境内发布文告,凡朝廷原任二千石以下的干部,全都赶赴行台,前来报到的人是乌央乌央的。

苏峻的部将韩晃,听说老大死了,就率军返回石头。

在各地作战的苏峻将领,多被攻破,有的向勤王军投降,有的投奔苏峻另一部将张健(此时大约在曲阿一带)。

苏峻的亲信匡术,镇守宫城。公元329年,正月,光禄大夫陆晔和他的老弟、尚书左仆射陆玩,将匡术说服,献城投降。百官赶赴宫城,推举陆晔督宫城军事。陶侃命庐江(安徽省舒城县)太守毛宝守宫城的南城,部将邓岳守西城。

右卫将军刘超、侍中钟雅和建康令管旆(读如配)等,计划带着成帝司马衍逃出石头,结果事情泄露。苏逸派任让带兵进入司马衍居处,抓捕刘超、钟雅。司马衍抱着他们悲声哭泣说:

还我侍中和右卫!

任让不理司马衍,命人将刘超、钟雅拖出去诛杀。

冠军将军赵胤派部将甘苗,攻击屯驻历阳(安徽省和县)的祖约。

祖约眼见大势去矣,于正月二十五日夜间,率左右侍从几百人,投奔了后赵政权,归降石勒,部将牵腾向朝廷军献城投降。

衣赐履说:讲一下祖约的结局。

史称,石勒鄙薄祖约的为人,很久都没有召见。到了公元330年,石勒手下干部程遐说:

老大,天下大体安定,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表彰那些忠贞的,惩罚那些叛逆的,这就是当年汉高帝刘邦,为什么斩丁公而赦季布的原因(丁公、季布事,详见拙文《刘邦究竟算不算嗜杀功臣的大魔头?》)。如今,凡忠诚事君者,都获得褒扬;背叛君王者,无不被诛杀,天下因此归服大王。然而,祖约到现在还活着,我对此表示不解。而且,祖约大量招揽宾客,霸占别人家的土地,搞得怨声鼎沸。

石勒认为有理,就骗祖约说:

祖侯远道而来,我尚未与你痛饮,可召集你家子弟,与我欢聚一堂。

到了日子,石勒声称有病,没露面,只让程遐接待。祖约一看,知道大祸临头了,狂饮不止,只图一醉,最后,祖约及其亲属百余人,都被当街斩首,妇女伎妾,全都分给了胡人。

最初,祖约老哥祖逖,有个胡人奴隶,名叫王安。祖逖对王安非常好,屯驻雍丘(河南省杞县)时,对王安说,石勒跟你同族,我这里,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然后,祖逖赠送王安一大笔旅费,送他投奔石勒。王安颇有才能,在汉赵政权做到了左卫将军。诛杀祖约时,王安说,岂可使祖逖没有后代!于是,带了一帮子手下,到行刑处察看。祖逖有个庶子叫祖道重,当时十岁,王安设法把他救出,藏在寺庙中做和尚,逃得性命。直到后赵帝国灭亡(公元351年)之后,祖道重才返回江南。

苏逸、苏硕(苏峻子)、韩晃合力进攻宫城,一把火烧了太极东堂和秘阁(可能是指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勤王军将领毛宝,登上城墙,射死几十人。

韩晃对毛宝说,姓毛的,听说你勇冠三军,有本事出来比划比划!

毛宝对韩晃说,姓韩的,听说你万夫不当,有本事进来比划比划!

韩晃笑了,后撤。

二月十三日,勤王军进攻石头。建威长史滕含重创苏逸,苏峻的儿子苏硕率领数百士卒,渡秦淮河作战,被温峤军击败,斩杀。韩晃等人恐惧,率剩余部众逃往曲阿(江苏省丹阳市),投奔张健,城门狭窄,士卒挤作一团,互相踩踏,死者上万。勤王军擒获苏峻的老弟苏逸,将其斩首。

滕含的部将曹据,抱着成帝司马衍逃到温峤的船上,群臣见到皇上,赶忙叩头下拜,哭泣请罪。

随后,诛杀西阳王司马羕,和他的儿子司马播、司马充,孙子司马崧,以及彭城王司马雄。

衣赐履说:公元327年,司马雄投奔苏峻;公元328年,司马羕投奔苏峻,他们押错宝了。

陶侃和任让有老交情,为任让求情。九岁的司马衍说:

我的侍中钟雅,还有右卫将军刘超,就是这个家伙杀害的,他罪不可赦!

皇上坚持,陶侃也没办法,于是,诛杀任让。

司徒王导进入石头,命人寻找从前皇帝颁发给他的符节,陶侃笑着说,苏武的符节,恐怕不是这样的。

王导面露愧色。

【屹立不倒的王导】

衣赐履说:公元324年,六月,讨伐王敦,王导假节,从石头出奔时,仓卒未能带出。陶侃嘲讽王导,显然瞧王导不起,实际上,这两个人,关系差得很,陶侃甚至想杀掉王导,这是后话。

二月十四日,大赦天下。

据守曲阿的苏峻部将张健,怀疑前来投奔他的弘徽等人,可能背叛,就把他们都杀了,率领水军从延陵(江苏省丹阳市西南延陵镇)出发,准备进入吴兴(浙江省湖州市)。

二月二十二日,朝廷军扬烈将军王允之(王舒之子,王导的堂侄,是王氏家族下一代中的英俊人物)攻击,重创张健军,俘虏男女一万多人。张健又和韩晃等人西奔故鄣(浙江省安吉县北),晋帝国司空、徐州刺史郗鉴派军追击,在平陵山(江苏省溧阳市南)大破张健、韩晃等人,全部诛杀,苏峻之乱正式平定

此时,建康的皇宫完全毁损,温峤建议迁都到豫章(江西省南昌市),三吴地区(江苏省南部太湖流域)的大豪们,请求迁都会稽(浙江省绍兴市),这两种主张,大家吵过来吵过去,不能决定。

司徒王导说:

孙权、刘备都说过,建康,是王者的府宅(王者之宅)。古代的帝王,不必以物品的丰俭迁都。只要能够把握根本,节约用度,何必担忧暂时的凋弊呢!况且北方的贼寇,一直在窥伺我们,寻找可乘之机。我们一旦示弱,逃往蛮越之地(窜于蛮越),则既得不到实际好处,朝廷的名声也毁了。现如今,最关键是沉住气,岿然不动,则群情自安。

于是,朝廷不再讨论迁都的事。

司马衍任命褚翜(读如霎)为丹阳尹(南京市长)。经过战火,人口锐减,物资匮乏,褚翜想办法召集散失的老百姓,恢复秩序,建康逐渐安定。

衣赐履说:注意,现在发言的主要是温峤和王导,国舅爷庾亮不吭声。

二月二十九日,晋帝国撤销湘州(湖南省),并入荆州(湖北省)。

衣赐履说:公元307年,八月,从荆州分出,设立湘州,至此撤销。

三月十日,朝廷论功行赏。任命陶侃为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加授都督交州、广州、宁州诸军事;郗鉴为侍中、司空、南昌县公;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散骑常侍,始安郡公;陆晔进爵为江陵公;封为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的,人数众多。

又对刘超、钟雅、卞壸、桓彝、陶瞻等为国尽忠之臣,都追赐谥号。

路永、匡术、贾宁,都是苏峻旧党,苏峻没有败亡时,路永等人叛离苏峻归附朝廷。王导想赏给他们官爵,温峤说:

路永等人都是苏峻的心腹,他们参与祸乱,罪恶昭彰。后来虽然觉悟改正,但不足以抵销全部罪孽。不杀他们,已经够便宜他们的了,岂可再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王导这才不再坚持。

衣赐履说:上面,王导否定了温峤迁都的建议;这回,温峤否定王导赏赐降将的建议。温峤比王导小十二岁,资历浅得多,但平定苏峻之乱后,双方的政治实力此消彼长,政治影响力大约已在伯仲之间了。

荆州州政府本设于江陵(湖北省江陵县),陶侃觉得偏远,就移镇巴陵(湖南省岳阳市)。

【实力越来越强大】

衣赐履说:陶侃是荆州刺史,州政府设江陵。现在,湘州撤销,归于荆州,而巴陵属湘州,陶侃把州治所迁到巴陵,而不是湘州原治所所在地临湘(湖南省长沙市),我个人感觉,“江陵偏远”这个理由不够硬。我猜,至少有这么几个理由:一是迁往巴陵,离建康近;二是巴陵靠着洞庭湖,适合水军扎营、训练;三是巴陵在长江边上,东下建康,比临湘方便得多。

陶侃本来都督荆州、湘州、雍州、梁州四个州的诸军事,现在,湘州并入荆州,又加督交州、广州、宁州,陶侃督六个州(相当于之前的七个州),可以说,东晋的西部领土,都在陶侃手上。

前面有王敦,现在又出了陶侃,都是身居高位,领重兵驻防于长江上游,谁能保证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不会再来一次?有人可能会说,陶侃平定了苏峻之乱,他是忠臣,怎么可能反呢?但是,要记住,苏峻在平定王敦之乱时,也是立了大功的,并且封了公,苏峻就反了。另外,我们作为普通人,可以认为陶侃不会反,但帝王们如果也这么想,就危险了,陶侃从来都不是皇帝的心腹,哪怕陶侃压根儿也不会反,朝廷也要假定他会谋反而加以防范

东晋的历史,一次一次告诉我们,权臣一旦做大,想不反都不行

朝廷商议,想把温峤留在朝里辅政,温峤表示,司徒王导是先帝任命的人选,因此坚决拒绝,还归藩所(温峤是江州刺史,驻防武昌,湖北省鄂州市)。温峤又因京城荒凉残破,缺乏资用,把自己带来的物资储蓄、器物用品,全都留给建康,然后率军返回武昌。

衣赐履说:温太真,国之栋梁。前太尉、并州刺史刘琨,是温峤的姨夫,当年,刘琨派温峤到建康,劝司马睿即皇帝位,对温峤说:

小子,大晋虽然国运中衰,但天命尚未改变,我将建立功名于河朔(北中国),你可赢得声誉在江南。去吧,努力为之!

刘琨死于公元318年,如今,十年过去了,温峤没有辜负刘琨。

温峤是江州刺史,他为什么坚决不留在朝里?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防备陶侃,江州在荆州下游,可以作为朝廷的屏障。

好,轮到国舅爷庾亮了。

【庾国舅,不简单】

司马衍从石头脱困时,庾亮晋见,叩头拜见,哭得肝肠寸断。司马衍下诏,让庾亮和大臣们都登上御座。第二天,庾亮再次叩头请罪,乞求免去自己的职务,表示要率领全家到深山去,到大海去,隐居起来,从此不问世事。

司马衍亲笔写下诏书,派尚书、侍中送给庾亮,安慰说:

这是国家的灾难,不是舅舅您的责任。

庾亮又上书说:

祖约、苏峻反叛,全是因我引发的,就算把我剁了、刮了,也不足以向大晋宗庙谢罪,不足以平息天下人的责难。朝廷又有什么理由,再将我与其他大臣相提并论呢?我又有什么脸面和大家同处朝堂呢?陛下宽恕了我,保全我的性命也就可以了,还是应该将我放弃,让我自生自灭,这样,才能让天下人知道,维持纲纪的法则。

司马衍不同意,又下诏加以劝慰。

庾亮觉得还不到位,干脆来了一把真的。他从暨阳(江苏省江阴市东南)出发,向东而去,号称要到深山老林里去过下半辈子。司马衍赶忙下诏,让有关部门扣压庾亮的船。

我猜,到了这个分儿上,庾亮才觉得差不多了,上书请求外放藩镇,为朝廷保驾护航。司马衍任命庾亮为都督豫州、扬州之江西、宣城诸军事,豫州刺史,兼宣城(安徽省宣州市)内史,镇守芜湖。

衣赐履说:庾国舅真是高人哪!他这一通表演,把今后所有可能招致政敌打击的理由,全部自己摆出来,甚至还真的玩儿了一回“归隐山林”的把戏,把事儿做足、做绝、做到位,再通过外甥皇帝一道道诏书挽留,堵住所有人的嘴,从此之后,朝廷之中,没有人再能以引发苏峻之乱为由来攻击他,以退为进,重掌权柄,庚国舅在政治斗争中的长袖善舞,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庾亮出身豪门世家,这种甘于放低身段儿的做法,不是谁都能做得出来的。

庾亮镇扬州之江西,又兼长江以东的宣城内史,势力范围,东到建康,西接温峤,两人辖区连为一体,形成拱卫京师的双重屏障。

另,庾亮是皇帝的舅舅,他心里有谱儿,才可以这么玩儿,换了他人,未必好使。

陶侃、温峤征讨苏峻时,传布檄文给各地方官员,让他们率军前来援助。当时的湘州刺史卞敦拥兵不前,又不供给军粮,只派了个督护,带了几百个人,跟着勤王军做做样子。苏峻之乱平定后,陶侃奏议,卞敦阻军观望,不赴国难,无大臣之节,请将其交付廷尉治罪。王导认为,祸乱之后,用法应该宽简,改任卞敦为安南将军、广州刺史。卞敦因病不能赴任,又征召为光禄大夫,兼领少府。不久,卞敦忧愁愧疚而死,追赠本官,加散骑常侍。

司马光评论说:

庾亮以外戚的身份辅佐朝政,首先引发祸端,国家毁坏、君主危殆,自己却逃窜以求苟免;卞敦位列方镇大员,兵员和粮食都很充足,朝廷倾覆之时,却坐观胜负。人臣之罪,哪有比这更大的!朝廷对他们,不但没有惩处,反而加以赏赐,晋朝廷简直无朝政可言,由此可知。应当承担这个责任的,不是王导,还能是谁!

衣赐履说:司马大爷对庾亮、卞敦、王导,都很鄙视。或许他处在王导的位子上,能够处理得更好,也未可知,呵呵。

四月二十三日,江州(州政府设武昌,湖北省鄂州市)刺史、始安公温峤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衣赐履说:温峤正值盛年,竟然死了,真是太可惜了,绝对是东晋朝廷的重大损失。

讲两个温峤的小故事。

【温太真,国之栋梁】

《世说新语·任诞篇》载:

温峤官职还不高的时候,经常和扬州、淮中的客商赌博,他又好赌,赌技又很烂,经常输得清洁溜溜。有一次,他又去赌,不但输个精光,而且还欠了不少钱,人家不放他走。赌场设在一条船上,温峤从窗子看到了庾亮,就大声叫,老庾,赶紧筹钱赎我!庾亮就再次出钱,把温峤赎了出来。对,“再次”出钱,也就是说,庾亮赎温峤,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再三再四。

《世说新语·假谲篇》载:

温峤有一个堂姑刘氏(不晓得为何姓刘不姓温,可能记录有误),战乱之中,家人离散,身边只剩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又漂亮又聪慧,刘氏就托温峤给找个好姑爷。这个时候,温峤的老婆已经去世,他早就看上这个妹子了,就对刘氏说:

完全称心如意的女婿,不好找,您看找个跟我差不多的,行不行?

刘氏说:

战乱不止,能马马虎虎活下去,我余生就无所求了,哪里还敢奢望,能招到跟你有一比的姑爷呢!

过了几天,温峤对刘氏说,已经找到一户人家,门第还过得去,女婿本人名声、官位,也都不比我差。

刘氏大喜。结婚那天,行了交拜之礼后,新娘用手拨开纱巾,拍手大笑,说:

我就知道,一定是你这个老家伙,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

衣赐履说:读到此处,不由大笑!我固疑是老奴”,此话一出,我觉得我都立即爱上这个妹子了,实在太可爱了,哈哈哈。

温峤和他这个妹子,真是一对妙人哪!

抿一口扁二,遥祝这对璧人:

新婚愉快,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

音频版《衣赐履读通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订阅收听!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