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套娃”收费,确实该治理了

 黄齐超 2023-08-22 发布于河南

1

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单位,在北京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

会议要求今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

新闻选自 8月22日        澎湃新闻网)

2

二十年前,买台电视机,再配个卫星接收器,就可以收看几十个卫星台的节目,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但现在呢?打开电视机,几乎看什么都要VIP,都要充会员才能收看,这种反差着实让观众难以接受。

那时候,看电视之所以免费,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电视产业处于初级极端,不能竭泽而渔,需要吸引观众和客户;第二,电视节目成本较低,可以通过广告来实现盈利。也就说,为了收看电视节目,观众要看很多广告。

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忙,谁还能容忍广告狂轰滥炸?最关键的是,电视台购买电视节目的成本增加,且盈利渠道变窄,只能通过收费来弥补。

由此可见,电视收费是电视产业的必然结果,是其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当然,我们理解电视收费的苦衷,也愿意为收看制作精良、异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买单。

然而,看电视节的收费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越来越模糊,让观众找不到北——缴费成了会员,还需要成为VIP;充值成了VIP,还需要缴更多钱,解锁超前收看权益。还有的,虽然已经付费收看,仍需要被广告节目狂轰滥炸,“缴费免广告”成了空谈。

3

众所周知,随着移动智能的迅猛发展,移动资费的持续降低,电视节目的市场被不断地智能手机挤占,电视机成了很多家庭的摆设,电视产业遭遇了寒冬。

这样的大背景下,电视服务商还在收费上玩套娃式收费,怎能让观众心服口服?怎能不被大家用脚投票?怎能不令电视产业雪上加霜?

为了满足公众对影视节目的个性化需求,推出一些收费的电视节目,也并无不妥。不过,电视服务商家在收费上玩猫腻,采取套娃式收费,确实令人反感。

套娃式收费模式侵犯了用户权益,给大家带来极大困扰,也让公众的观看体验感降低。

另外,除了电视节目乱收费之外,还存在其他乱象:比如开屏广告太长、开机广告违法一键关闭、剥夺消费者选择权,等等。

4

事实上,观众也期待职能部门重拳出击,治理乱象,规范收费,让电视大屏不能失去公益属性。一些地方消保委开始出手,保护消费者权益。

比如今年7月,江苏省消保委就点名批评多家电视企业,称他们存在“套娃式”收费、 “霸王条款”等问题。

各地消保委的力量有限,他们的零星处罚无法产生威慑效应。鉴于公众的强烈呼声,现在,国家广电总局终于出手。

如果治理能达到预期,那么,就可以切实提高观众收看电视的满意度,真正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问题,让公众给电视产业打个好评。

在笔者看来,电视“套娃”收费与操作复杂的问题解决之后,受惠的不止是观众,还包括电视机厂家、电视节目服务商、影视创作企业等诸多利益攸关方,更能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相关企业应当高瞻远瞩,不对眼前得失耿耿于怀,简而言之,我们谁都不该有拒绝配合的理由。

------------     The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