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芳苑诗评(8)嘉宾点评《满庭芳苑》(646期)作品

 满庭芳苑 2023-08-23 发布于北京

编者按:

   绿树阴浓夏日长,芳园新绽一枝香。在这激情燃烧的火红七月,《满庭芳苑》新栏目“芳苑诗评”正式开篇啦!

   “芳苑诗评”旨在通过点评嘉宾的分析解说,引领诗友发现每期合辑的珠玑精华,力争给读者以引导启发,给作者以鼓励鞭策。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评诗作,均为嘉宾从当期合辑中自选而评,点评意见亦为嘉宾一家之言。被评当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赞同自可抚掌击节,会心一笑;异议大可兼容并蓄,姑置勿论;点瑕还须虚怀若谷,以为借鉴。

   愿“芳苑诗评”,评者尽心,作者舒心,读者欢心!

                                       2023年7月

本期点评嘉宾

赵宝海  沈鉴宇  乔长柱

胡显祥  孙继革  王志伟

何其三(安徽)

开箱

旧衣微泛黄,引我念思长。

回忆何风味,应多樟脑香。

   赵宝海点评:微微泛黄的衣物,是思念之衣,是全息过往之物。樟脑箱中岁月陈化,焉能不带樟脑香!衣物香,樟脑香,岁月香,诗歌香,思念更香!

   沈鉴宇点评:题目“开箱”,容易让人想起“开箱见别衣”(庾肩吾)、“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欲着别时衣,开箱自展转”(毛奇龄)等古人诗句,这些诗词多与“回忆”“思念”有关。果然,作者在起句以开箱见到“泛黄”“旧衣”作铺垫之后,承句便进入了回忆这个主题。回忆是个大主题,看不见摸不着,写起来不易。作者高明之处在于不直接写思念谁、为什么思念,而是将问题聚焦到回忆的自身感受上、味道上。回忆到底有何味道呢?“应多樟脑香”。“樟脑香”可能化自张爱玲的《更衣记》,即“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不了解该化用也能够大致理解该诗,但是如果了解该化用,则理解诗味又浓了许多。

   王志伟点评:初看似平常,再看似有泪蒙眼。对于樟脑香,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但却是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在那个物质艰难的岁月,使作者不能忘的应该不只是樟脑香,而是一些人,一些物,一段旧时光。而樟脑,只不过是作者借它生发而已。这首诗,在抒发作者感情的同时,也感动了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读者。

何其三(安徽)

与友赏花聊天

看花落藓苔,劝我不须哀:

过去为过去,未来是未来。

   赵宝海点评:“过去为过去,未来是未来”两句,是哲人的思辨,是智者的襟怀,是诗人的灵动,融于一处,遂成佳句。

   乔长柱点评:诗人赏花多写花开,而写花落者多含惆怅伤感。此诗与友赏花意在聊天,“劝我不须哀”,尚有深意。人皆知花开花落是常理,殊不知花落再开也是常理。同时,随着春季的到来,花又重新开放,格外鲜艳。诗后两句的道理,自然是水到渠成了。过去终将过去,未来终将到来。

何其三(安徽)

听秋

才闻觉依旧,再辨感凄清。

若要知秋意,先听叶上声。

   赵宝海点评:细腻的笔触,层层递进,落脚在树叶上的声音,由耳入心心知秋。此五绝,每个字都被凄清的秋色和秋籁浸染了。

   胡显祥点评:作者把视点聚焦于夏末初秋之际。本人学习理解为:全诗应该写的是蝉,但无一“蝉”字,题目为“听秋”有通感之妙,委婉含蓄。

何其三(安徽)

少女与花

红裙一团火,旋右还旋左。

不是我看花,应为花看我。

   赵宝海点评:“应为花看我”的“应”字表达的是十分肯定的意思,十分自信,是否比之古人“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更耐品咂?

   孙继革点评:如火红裙,花前旋舞,少女如花,花看少女,俨然一幅活泼、漫妙、美丽的画面。全诗浑然一体,转结犹妙,正所谓“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

周学锋(北京)

垂钓

手把秋风听暮蝉,长杆甩下自姗姗。

浮漂摇动由它去,不钓呆萌只钓贪。

   沈鉴宇点评:在思想层面有高度和深度,结构严谨、颇具章法,选象造境信手拈来、清新隽永,用语明白晓畅、充满生活气息。起句“手把秋风”用语较新,与“长杆”联系,随即诗意贯通;承句“姗姗”应兼具“动作缓慢”和垂钓者“气度飘逸潇洒”两层意思;转句奇崛,既设悬念,又为全篇增加了跌宕起伏;结句豁然开朗,似刺非刺,是刺,则手段高妙,非刺,更加情趣盎然。

   孙继革点评:看似写闲钓,实则寓深意,情趣、理趣相得益彰。结句一语双关,与“姜太公钓鱼”异曲同工,妙!

杨逸明(上海)

逛葑门横街

闻名特地到横街,小食飘香老店排。

吴系语音传叫卖,苏邦面点挂招牌。

不争朝夕河流缓,已老生涯节奏偕。

来此何妨多逛逛,更宜竹杖与芒鞋。

   沈鉴宇点评:葑门横街原为苏州市的一个菜市场,现在以特色美食闻名。作者来这里“逛”,似乎只是一件很寻常的事,但不寻常的是,小切口下展现了大内容,小事物中蕴含了大道理,小作品里体现了大艺术。首联,用“小食”“老店”状横街特点;颔联,用“吴系”“苏邦”及“叫卖”体现地域特色和热闹景象;颈联,不仅将目光对准了横街旁边的河流,而且结合自己已逾古稀之年的事实,道出了生活节奏应该慢下来、生命要素应该和谐起来的人生感悟,思想深度顿然体现(“偕”疑为“谐”之笔误)。结句,作者引用了苏子瞻的《定风波》中的“竹杖与芒鞋”,似不仅有到野外那种旷达、超脱的“出世”意味,更有不妨在横街“市井”之中的“入世”意味。“大隐隐于市”,此之谓也。

   乔长柱点评:此首旅游诗,给人以新鲜感。葑门横街,乃是苏州古老的街道,东西走向,至今仍保留明末清初枕河人家的风格。此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从首颔二联可知横街特色小吃齐全,应有尽有。颈联特指此街声誉久远,是一条充满生活气息的好地方。尾联则化用苏轼《定风波》一词中“竹杖芒鞋轻胜马”之句,说明来此逛街可体验民间平民生活的乐趣,可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表现出了作者旷达超脱的心理状态。

王志伟(山东)

老兵看抗洪

屏上八一格外鲜,以身作坝浪峰前。

军装橱里绿犹在,恨我如今不少年。

   沈鉴宇点评:立意较高,角度新颖,结构严谨,感情真挚。起句“屏上”扣题“看” 字,“八一格外鲜,为后面埋下伏笔。承句“以身作坝”足见浪峰之险、抗洪英雄意志之坚,不免让人热血沸腾。果然,作者作为退伍老兵,见到此情此景,也想重披战袍,冲到抗洪前线,但是回头一看衣橱,军装尚“绿”,自己已不再是青葱少年,由此生“恨”。转句的“军装”照应了起句的“八一”,“绿”字,则与“不少年”形成鲜明对比,动人心弦,颇有“廉颇老矣”之憾。一个“恨”字,却整体给人以昂扬向上之感。

   孙继革点评:一句“恨我如今不少年”,老兵本色与情怀尽在其中。


金嗣水(上海)

闲坐

碧天云自由,不管夏和秋。

岁月知多少,光阴指缝流。

   乔长柱点评:此首小诗以“闲坐”为命题,揭示出光阴的可贵,应该珍惜的深刻道理。云是自由的,不论四季如何变幻,它始终存在。人也是自由的,但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无限的事情,是人应该追求的目标。光阴一去不复返,如果人不珍惜时间,它就会在“指缝”中流失,荒废了美好的时光。

  胡显祥点评:起承转合节奏分明流畅。慨叹人生,咏叹“人生易老天难老”这一千古命题。

周学锋(北京)

渔夫

皂脸多波皱,犹闻海浪翻。

一筐梭子蟹,求学上路钱。

   乔长柱点评:诗的前两句直扣主题,渔夫黑色的脸庞挂满了皱纹,却不顾年迈体衰仍与海浪为朋。诗的后两句,则进一步说明他为了生计是多么的不容易。梭子蟹,产量有限,经济价值很高,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医药价值。读了尾句才明白:辛辛苦苦打下的一筐梭子蟹,并不是自己享用,而是为了满足孩子上学的费用。读此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看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诗的要旨,意在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王志伟点评:起承转合,环环相扣。前二句,极言渔夫脸色之沧桑,让读者感受到渔夫海上之艰辛,也为转结做好了铺垫。渔夫所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转结给出了答案:一些了了的鱼获,只不过是去凑儿女上学的钱。使读者观后,感受到底层的艰难,不禁叹息。承句“闻″似可酌。

杨逸明(上海)

悼吴孟超医生

救了人间命万条,台前手术不辞劳。

今闻裂胆摧肝事,百岁神医放下刀。

   胡显祥点评:孟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可谓“无双国士”。作者情动于英雄,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国士西行的无限惋惜,同时,也代表了广大国人对英雄的情感。

   孙继革点评:起句平地惊雷,动人心魄;结句痛已刻骨,韵味悠长。全诗收放有致,波澜起伏,笔随情走,浑然天成,自是好诗。

卢贤德(青海)

二塘沟观景

村溪蹚过入山南,一壑松风卷翠岚。

纵把危崖都踏尽,好花才睹十之三。

   胡显祥点评:作品起承转合节奏明快,中规中矩,符合典型绝句章法。转句铺垫到位,结句起跳,推进一步,完成全篇要义。二塘沟有两处:一处在青海门源县,另一处在新疆鄯善县。不管作者写的是哪一个,点赞的都是祖国的大美风光。让人想起卧龙岗那副名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王志伟点评:又是溪又是进山,看遍了松风翠岚又能怎样?大自然的美那是无穷无尽的,只可能一睹为快,不可能一睹尽揽。在大自然前,我们永远是渺小的。

何其三(安徽)

藓石

绿藓一团团,满身旧创瘢。

凭他谙岁月,不作石头看。

   赵宝海点评:“不作石头看”,乃因石头被绿苔藓包裹而鲜活,遂有能量穿透顽石,注入灵力而“谙岁月”,从而等同于有生命的物质。诗笔如造化,灵化一切物,那石头恐怕要对诗人三叩其首了吧!

王明利(北京)

京华早秋

一叶梧桐消暑愁,披星户外等闲游。

鸣虫有韵浮云散,落木生香逝水柔。

赏月豪情须把酒,题诗奇想欲登楼。

依稀故旧秦川望,回首山河已是秋。

   沈鉴宇点评:古今写秋的诗太多,出新出彩很难,如略有新意或稍有好句便可称善。从首联可知,作者是“披星”夜游,此角度可取,内容更聚焦。颔联对仗工稳,出句“浮云散”当有看开之意,对句“落木”“逝水”原为悲秋之象,但用“生香”和“柔”字来定义,当是出句看淡“浮云”情绪的延续,非常合理,增加了立意的高度。正是因为有颔联情绪的铺垫,才有了颈联的“赏月豪情须把酒,题诗奇想欲登楼”,此当许为好句。把酒赏月,登楼题诗,在看似诗情画意的表象下,已隐隐透出登高怀远之意。果然卒章显志,作者客居京华,想念的是“秦川”及那里的“故旧”。诗人贵在写出读者的心声。如今客居京华人数巨多,怀乡是共同的情愫,吾亦是也,故此诗也“于我心有戚戚焉”!

马惠珍(北京)

鹧鸪天·七夕吟

       两小无猜竹马亲,一朝南北总牵魂。怕将旧事从头忆,怎奈相眸已岁昏。    逢七夕,问冰轮。有情末必是双人。此生各住江头尾,喜鹊桥头有泪痕。

   沈鉴宇点评:写七夕大多写爱情,写爱情大多写情伤,但作者的情伤似乎更多更长。从“两小”到“岁昏”,几乎贯穿一生,令人扼腕。可贵的是,在不长的篇幅里,“有情末必是双人”可许为好句,“此生各住江头尾,喜鹊桥头有泪痕”可许为好句。可酌处:“桥头”似可改“桥边”以避“头”字重复为好;“两小无猜”与“竹马亲”意思略显重复。

仪述忠(山东)

读东坡

谁被聪明误,箴言趣味多。

惟情能破防,一泄是心河。

   乔长柱点评:此首小诗说明作者读过苏轼著作对苏轼是了解的。首句即化用苏轼的名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洗儿》)。东坡先生是在讽刺权贵,意在说明不要表现自己的小聪明,以免横遭妒忌,自寻烦恼。三句“惟情能破防”,可品味苏轼《蝶恋花·春景》句“笑渐不闻声渐俏,多情却被无情恼。”词中虽有伤感,但仍透出怜惜和喜爱,表现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苏轼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苦也有乐。但从诗词中出现喜怒哀乐等词句,无不体现个人的真情实感,成为不朽的杰作。

张伟进(河南)

东边日对西天月,一水红霞映白莲。

蝉与青蛙声叠韵,争为舞女奏和弦。

   乔长柱点评:前两句写晨之表象,其景色显静且有色彩,尽收眼底。第三句写声,尾句写动。此诗好在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只是第三句有不足之处,蝉,早晨不鸣,午时始鸣,鸟则晨鸣。如改为“鸟与蛙鸣声叠韵”则更好些。

李建红(河北)

老太婆年轻时给织的毛衣

挑落残阳挑起星,缠绵经纬网红绳。

多年之后压箱底,只许收藏不许扔。

   乔长柱点评:从题目中可知这件毛衣已保存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从年轻到老太婆,最少也有30年吧!起承句写织毛衣的辛苦,从白天到夜晚都在织这件毛衣。三句转,是写现状“压箱底”,早已经不再穿它了。尾句“只许收藏不许扔”,物在!情在!不是舍不得,而是老太婆的辛苦劳动不能忘!

张弘(辽宁)

不老人生

已暮之年仍在忙,山川一览觅仙方。

先攀岱岳观沧海,再跨黄河赏艳阳。

浊酒无言牵梦久,清诗有味寄情长。

回眸过往何须悔,笑对霞辉笔正昂。

   乔长柱点评:首联“仍在忙”,忙中得趣,彰显年轻心态。颔联“攀岱岳”“跨黄河”“观沧海”“赏艳阳”之句,与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颈联“浊酒无言牵梦久,清诗有味寄情长”是对人生的感悟,也是对未来的想往。尾联转合,过往无悔,续写好壮丽的人生。此诗语言流畅,对仗工整,励人向上,充满了正能量。

许景(福建)

钱塘潮

狂澜拍岸大江开,万马嘶鸣何壮哉。

潮涌千钧如海啸,浪翻九仞过山来。

气吞泰岳风雷动,威振昆仑神鬼哀。

亘古云涛成一曲,青峰为我作歌台。

   乔长柱点评:首联起,“狂澜拍岸”“万马嘶鸣”形象突兀,钱塘江大潮何其壮也!开篇即引人注目。颔联承,“潮涌”、“浪翻”,如海啸,似过山,气势恢弘,如临其境。颈联继,“风雷动”“神鬼哀”,滚滚大潮不可逆转,无坚不摧,有震撼之感。尾联转合,这大潮古往今来奔腾不已,它更像是起伏波动的音符和昂扬向上的进行曲,激励人们奋发向前!此诗总体为好诗,但颔联的“潮涌”“浪翻”、颈联的“气吞泰岳”“威振昆仑”似合掌,且颈联与第三句“过山来”意有重合,当避之。

刘先森(重庆)

苏幕遮·兰亭怀古

   进柴扉,神若鹜。小径迂回,兰草萦千树。入眼青池鹅戏处,几爪涟漪,溅得游人顾。    睹园林,观宅墅。曲水流觞,遒劲兰亭序。梦里依稀人在古。醉弄沙盘,欲与羲之舞。

   乔长柱点评:兰亭,乃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园林住所,与文人贤士修禊和书法相联系。怀古诗多利用历史遗迹及人物为题材,以怀念感叹历史兴衰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思想感情。上片描述兰亭遗迹,“柴扉、小径、兰草、鹅池”等,一目了然。“几爪涟漪,溅得游人顾”饶有风趣。下片作者因受“曲水流觞”“遒劲兰亭序”等场景的感染,“梦里依稀人在古”,“欲与羲之舞”,完全沉醉于昔时的梦境之中,当为现代怀古之佳作。

史济民(上海)

新荷叶·原意

   绿盖亭亭,暗香习习清阴。尾尾游鳞,苇塘流水深深。小荷玉立,露尖角、叶叶心心。随风摇曳,宛然仙子飘临。    忽忆当初,青裙一袭萝襟。携手依依,殷殷软语轻吟。池边散步,指荷花、说是知音。经年未见,不由遥念沉沉。

   乔长柱点评:此词所咏之物与词牌相吻合,其原意可知。上阕,“小荷玉立,随风摇曳,宛如仙子飘临。”荷花初露尖角,是多么好看、动人?下阕,“忽忆当初”为之一转,紧接着是“殷殷软语轻吟,池边散步”,其场景情真意切,令人难忘,及至尾句“经年未见,不由遥念沉沉。”该词当为怀人佳作!此首词叠词多处可见,是一大特点,须知作者在用字方面,可谓是下了大功夫的。

彭瑞雄(江西)

念奴娇·长城

   陇云辽海,看龙蛇东去,万里英色。垛堞狼牙刀戟岭,古戌铁墙铜壁。汉御凶奴,唐征突厥,杀虎东西北,堠烟烽火,十三关勒燕石。    远去铁马金戈,北门锁钥,玉关春风碧。嘉峪驼铃迎晓日,塞外柳杨羌笛。山海桃红,居庸梅雪,万国来宾客。干城王道,五千年汉家室。

   乔长柱点评: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咏长城的诗词很多,但大多都是写具体某地,而此词则不同,大气磅礴,落笔如云。从地域来看,写的是整个万里长城,从历史来看,写的是自春秋到现代。上阕尾句“十三关勒燕石”用典。“十三关”,是长城自东往西的十三个关隘。“勒燕石”,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宋代陈宗传《军中行》诗中有“奇功勒燕石,芳名播千秋”之句。下阕尾句“干城王道,五千年汉家室”。讴歌长城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丰碑,和中华民族一致对外抗击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及不畏强暴的不屈精神。

郭通海(北京)

登山遐思

凌绝观秋色,山高无缆车。

悠悠云绕岭,裁做幻游槎。

   胡显祥点评:作品妙在首尾:凌绝观秋色,裁云做游槎。

曹宪阁(辽宁)

雨中观荷

细雨荷亭畔,湖堤漫柳烟。

蓝蜓盯萏角,红鲤戏花前。

蛙鼓千层韵,珠盘万茎莲。

丽人依碧伞,并蒂水中天。

   胡显祥点评:一幅雨中小景:描摹精细、准确。尤以“珠盘万茎莲”为最。首联与颔颈两联形成由远至近、由虚入实的画面。尾联语义双关,人耶、花耶?令人遐想。作品对仗工稳,意脉流畅。

任四维(湖北)

山村夏夜

月下池边走,荷开意自闲。

浴凉风习习,听洞水潺潺。

倦鸟鸣深树,松涛吻大山。

满天星闪烁,童子捉萤还。

   胡显祥点评:一幅山村夜景。月下莲开、凉风洞水、倦鸟深林、山岭松涛,连串的物象堆叠,勾画出山村夏夜自然环境特点,“松涛吻大山,满天星闪烁”,更加显得环境的深幽空旷。

牛学(北京)

开卷有益

好书如益友,开卷获新知。

温故兢兢进,深专慎慎思。

惰勤凭自觉,得失与谁期。

文化修龄爽,霜头乐不疲。

   胡显祥:活到老学到老。一个古稀老者孜孜以求的形象跃然纸上。

刘先森(湖北)

朝中措·白桦林

   霜侵白桦倚长空,斜照一林红。紫陌氤氲小径,独钟凤眼凝瞳。  虚怀轩豁,亭亭玉树,无论秋冬。冷顾鹅黄残叶,高枝且伴清风。

      胡显祥点评:词咏白桦。精到之处在“独钟凤眼凝瞳”句。对描写白桦,当属画龙点睛之笔。

秦晓舟(山西)  

高原银柳

高原立尽未凄迷,纵使腰弯头不低。

执意垂青霜或雨,只将风吼作莺啼。

   孙继革点评:看似写柳,实则寓人。我没见过银柳,但一个伟丈夫形象如在眼前。结句大好!转句诗意略弱。

于敏(辽宁)

望庐山瀑布

一剑银光破岭开,飞流缝隙挤出来。

游人不晓当年事,络绎皆因李太白。

   孙继革点评:前两句描眼前所见,“挤”字犹好;后两句写心中所思,虽是猜想,但亦在情理之中,特别是“络绎皆因李太白”,或许每个读者都要会心一笑。

王靖(吉林)

小桥流水

一溪云水逐前尘,旧梦依稀几入神。

纵是香风吹满处,桥边不见赏花人。

   王志伟点评:前二句极言一“旧″字,“前尘″,“旧梦”。转结,纵使有新花开了又如何?已经没有了当年一起赏花的人。看到这里方知,前三句全是铺垫,只为引出“当年那个人”。笔法老道。

郭通海(北京)

题采茶女

红隐轻纱绿隐云,指尖飞落嫩芽新。

山歌都被风偷跑,却叫莺儿转去吟。

   王志伟点评:诗得一活字。起承写茶姑工作的场景,无他。亮点在转结。“山歌″能被“风偷”起,还能被“莺″接过去,只有诗人的思维才能这样想。

本期点评嘉宾简介

   赵宝海,黑龙江绥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成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北大荒作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联坛》《北大荒作家》副主编。出版《象外》(《诗刊》社编)《赵宝海作品集》《杯中山水》《云至堂集》《史志文稿》等诗文集十余部。获“《诗刊》2020 年度陈子昂诗歌奖”“《中华诗词》2016年度中华好诗词”等奖项40多次。有作品勒石陕西黄帝陵等多地。

   沈鉴宇,19704月生,豫人居京,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农业科教影视工作者,副研究馆员,主持及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国家职业教育教材1部,参著图书4部,荣获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普奖3次、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1次、北京市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1次等。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数字人产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科技声像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

   乔长柱,19514月生,北京市延庆区人。早年参军,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机关干部,曾在北京市政府部门、国家部委等单位工作。中华诗词学会、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创作诗词作品千余首,各类刊物、书籍发表500余首,著《自得集》一卷。

   胡显祥,原籍黑龙江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某厂军事代表,技术六级退休。中华诗词学会、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原常务理事,北京《军休之友》编辑,《南都风采》微刊顾问。

   孙继革,河北张家口人。197612入伍,从军30余年。现为北京朝阳区军休干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社员,北京诗词学会理事,北京朝阳区诗书画研究会诗词分会副会长、《雅风》诗刊编辑。解放军红叶诗社《红叶》副主编。曾在全国、北京市和朝阳区组织的诗词比赛中获奖。

王志伟,男,1972年出生,山东威海人。退伍军人,个体,威海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文登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辞赋》、《中华诗词》,并多次全国性诗词大赛获奖。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

《满庭芳苑》编辑部成员

主 编

蔡大营(若水人生)

编 委

马惠珍 王通路 牛 学

刘志峰 乔长柱  李为民

秦晓舟 高庆森 符文彬 蔡大营

本期组稿

蔡大营

个人专辑链接

潘泓   范志曾   刘庆霖  杨逸明  高昌  武立胜  张桂兴  李福祥  褚宝增  胡迎建   李树先 李增山   沈华维   李文朝  范诗银  何其三  姚天华   王继权   熊东遨   何鹤    宋彩霞   雷海基   星汉   赵清甫   王国钦   邓世广  段维  张玮  乔长柱   高庆森   隗合明  卢冷夫  周学锋  武斌   赵元席   王力争   李满  李为民   窦建中   赵立吉   马骏祥   刘林森   茹恩权  金嗣水  张爱芹   郭通海  郭庆澄   赵玉华   张友福   高大国   江保   李殿国   曹宪阁   王平   吴楠   杨学军  卢晓良   张培义  王建勤   王海娜   金国旗    张淑敏  谭小香   杜继凯    皇甫国   果志京   刘先森   张真慧   封明珍   薛红峰   朱光国   纪建枝   黄新德   梁孝平   陈信国   李书文   石宝杰   雷经升  曾宜华   王志伟   武燕   蒋继辉   朱思丞   陈素娜   王鲁秦  刘爱红   雪迎涛   王文海   余月清   张伟进   张祖明   郑慎德  何正彪  刘志澄  李轶贤  张晏学  张贻琏   仪述忠   冀彦平  范勤  鲍林岐  陈尔柏  禹丽娟  童心  刘文渊  涂运桥  袁绍藻  吴仁华  王靖  于虹霞  王跃东  史玉民   蒋昌典  胡承林  王家友  潘振文   赵锡红   徐中秋   霍庆来   刘月秋   符文彬   陈代南   陈宜浩  刘激扬   姚义建   姚泉名   胡延强   李青地  刘庆国  卢贤德  史玉民  苗凤荣  张兆嵩  邱秀蓉  张士显  夏正明  刘能英   胡建新  昝福祥  林建华  蔡捷  刘淑湘  翟向杰  陈旭榜  罗国勇  方书兰  王吉勤  李婷  侯静雅  柯有旺   刘彦滨  庄业松  傅瑜  萧汉庆   陈春玲  何君  周致俊  王勤礼  赵传法  李大安  康永志  许景  彭士昌  陈镇  訾春英


“诗剑长吟”往期精彩回顾:

北京军休“诗剑长吟”特辑(3)兵老丹心犹可鉴,兴多白发怯衔杯

北京军休“诗剑长吟”特辑(2)新词蘸酒应发酵,诗入鱼乡也沸腾

北京军休“诗剑长吟”特辑(1)身心小酌春相续,诗剑长吟影不孤



军旅诗评往期精彩回顾:
军旅诗评(1)战旗有我几滴红


芳苑诗评往期精彩回顾:
芳苑诗评(7)嘉宾点评《满庭芳苑》(645期)作品
芳苑诗评(6)嘉宾点评《满庭芳苑》(644期)作品
芳苑诗评(5)嘉宾点评《满庭芳苑》(642期)作品
芳苑诗评(4)嘉宾选评《满庭芳苑》(641期)作品
芳苑诗评(3)嘉宾选评《满庭芳苑》(640期)作品
芳苑诗评(2)嘉宾选评《满庭芳苑》(639期)作品
芳苑诗评(1)嘉宾选评《满庭芳苑》(637期)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