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了七夕,就迎来癸卯孟秋申月中气处暑,七日后就是中元节。阴历的七月在民俗中被称为鬼节,为什么呢? 简单点说,“鬼”这个字的古意为“归”。《说文解字》释曰:“鬼之为言,归也。”古人认为,生者寄也,逝者归也。人之所生为阳,为寄;死则为阴,为鬼(归)。在自然中,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至孟秋处暑时阴气渐盛而阳气渐消,当地表阴气盛时,先人们则会回来与亲人相聚,于是就有了七月半祭祀先人的习俗,这七月半对应的节气正是申月中气处暑。此时,阴盛阳衰,身弱的人会有些宿疾发作感觉不适,又给不了解传统习俗的人在这个时间段平添一份玄学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还有“神阳鬼阴,阳公阴私”之说,《左传·庄公三十二年》中道:“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所以,对于立身端正,心地干净无私的人来说,则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清代名臣陈廷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他在康熙朝历任工、户、礼、刑四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经筵讲官等职位,担任《康熙字典》总修官。康熙帝对他的评价是举手投足皆合法度,“宽大老成,几近完人”,还赐“清慎勤”匾额给陈廷敬,至今仍悬挂在山西晋城皇城相府中。 陈氏家族是明清之际山西著名的书香门第,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从明万历朝到清乾隆年间,陈家一共出了九位进士,其中有六位翰林,大小官员三十八位,这样的家族在重商轻儒的山西是个特例,这与陈氏家族的家风家教不无关系。 陈廷敬教育子女的家训道:“让:争乃祸之端,让为福之源。谦逊非怯弱,德行使亦然。专:学问尚精专,研磨贵纯一。心无旁骛时,自然通神机。智:是非凭勘度,智从学中得。名利时相累,心境须常磨。俭:淫逸如临渊,纵欲似累卵。秉德贵俭省,节制甚防川。勤:道业冀诵读,衣食赖耕耘。白头恨日少,磨砺趁年轻。信:君子须重诺,言出行必果。妄诞非所宜,缺失难料测。谨:人生天地间,思微肇巨端。差池时修正,行止若临渊。孝:鸦有反哺意,羊怀跪养恩。百善孝为先,樹大不忘根。礼:否泰岂天运,习礼可立身。高下从一贯,颜恭辞愈遜。恒:精卫谋填海,愚公志移山。积微成巨变,有恒事无难。良:良木凤凰栖,嘉禾百姓尝。良善若时雨,德共日月长。温:崇道当无本,修德宜修身。温和戒乖唳 ,一言胜三春。勇:正道忽阻穷,邦运时颠倾。浩气拯危急,礼义节束成。谦:水满器则倾,行骄事无成。古来有遗训,谦谦君子风。宽:闻道有先后,良莠亦参差。虚怀容万物,不欲勿相施。” 陈廷敬的这段家训概括起来不外乎“克己复礼,清、慎、勤”。其中,“克己复礼”是儒者的终极追求,《论语·颜渊 第十二》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里的“克己”即为自律,复礼很多人解释为恢复周礼,但我引用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六中注曰:“礼者天理之节文也”来看的话,其实是恢复天理伦常之规律。借用道家《阴符经》开篇的话:“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对于“清慎勤”之“清”,不能仅仅解释为清廉之清,更重要的是“心清”,惟有心清才能明理,心清的前提是自省,也就是明明德。再说“慎”,也不仅仅是慎独之慎。《尔雅》释:“慎,诚也。”《国语·周语》道:“慎,德之守也。”这里的慎,大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亲民”自律。“勤”这个字让我联想到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是再朴实不过的解释了。 “克己复礼清慎勤”这七个字,至今仍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而践行。 文末跟读者们分享一个消息:由我策划、沈国麟教授主编的“文化传家”系列丛书正陆续出版。其中,我在新闻晨报连载十年的物候日志专栏系列文章之一《岁时香事》作为“文化传家系列丛书”第一册,已于2022年9月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文化传家系列丛书”第二册,沈国麟教授著《阴阳之道》也已于2023年1月出版,钟鹰扬先生著《太极文化》与赵文怡老师著《天风环佩》于八月份出版,有兴趣购买的读者可留言与我联系,谢谢大家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