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西施的姓氏和家族起源

 诗婧画意 2023-08-23 发布于湖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西施可以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美女,直至现今她的故事和传说仍为很多人所津津乐道。但是,西施的姓氏和名字始终被掩盖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也许只知道这个女子姓施,其它的信息就很难知晓了。本文尝试着用文字学的角度去思考西施的姓氏和家族。

施家姑娘和西施的本名

我们都知道,西施是生活在春秋晚期的一个农家女,她住在浙江绍兴地区的一个村落里,《庄子》对这个女子的事迹有过几次记载,但仅仅只是细节方面的,但可以说明了西施的确是一位美貌出众的女子。最早提到“夷光名字的见于于十六国时期王嘉《拾遗记》中,“越有美女夷光以贡于吴”。夷光的意思就是性格平和且有光芒,名字蕴含着一种智慧和才识。但是在春秋时期,有少数男子的名字带有“夷”的名字,女子似乎没有。在现存的汉印中的确出现了一个叫“益光”的名字,可能是西汉时期的。益一般在先秦时期可以写为嗌,早期的写法不从口,但益并不与夷通假,很可能源于传世文献与印玺和帛书文字写法的差异。西汉时期成书的《盐铁论》,其中就提到了西施,不过称呼她为“西子”,大概他也不是很清楚这位美女的名字。尽管王嘉生活时代要比汉代晚不少年,但他对古代历史和古迹有着浓厚的兴趣,所写的一些人物事迹也可能是他精心搜寻到的,当时的确有不少这样的文献资料可以阅读,其中有少数内容不见于正史中。即使是在司马光那个时代,他编撰《资治通鉴》的时候,还能够阅读到一些今本《汉书》所没有的内容。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西施应该是有真实名字的。因为户口登记是需要这个的。西施有时候被称呼为“先施”,这是因为在战国时代“西”与“先”是可以通假的。如《韩非子·喻老》中的“为吴王洗马”;而西汉《淮南子·道应》中的“洗”作“先“,洗和先也是可以通假的。实际上,西的本字就是“栖”,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就像一个鸟巢,意思就是“鸟在巢上”。后来,作为方位词,西就成为假借字了。

西施的画像

有施国和施姓

据说,在很久以前,位于今天山东省蒙阴县内有一个方国,名叫有施氏,为古老的东夷人王国。在商代甲骨文中,卜辞中经常出现夷方(人方)的名字,这样的内容据说有很多。有施国应该属于夷方,在商代时期还是非常强大的,商王多次征伐这个部落方国。根据学者分析,施最初的意思应该就是“蛇”,原先的字就是“它”,在甲骨文中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也许,有施氏方国的族徽就是蛇的形象,属于虫,今天的蛇这个字是后来才出现的。施这个字最早出现于战国晚期,其中“旌旗”的意思也是后来才衍生出来的。不过,在春秋时期,确实有不少的男子名施字子旗,这就说明了施字在那个时代的本义是怎样的。有施国的族姓是喜,也可以写成嬉,在《说文解字》和金文中都没有这个字,只有甲骨文才有,从女,从壴,可能就是嬉字的省文。喜的古文作歖,这个字可以和㛸字互相印证。实际上,甲骨文本来就有这个女字旁的字。㛸这个字的意思就是“鼓”,象征着有施国对它的礼敬,正好像楚国的先祖对熊的崇拜一样(也许他们最早生活在熊的洞穴中)。鼓能够传递各类信息,对于当时的王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此引申出喜乐,说明了有施国对音乐的喜爱和欣赏,鼓声与欢快的舞蹈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商朝灭亡以后,有施国也随之从史料中消失了,他们的后代改施为自己的姓氏。也许,西施的家族很可能就是有施氏家族成员的后代,他们迁徙到了越国统治的地区,那里山清水秀,的确是个理想的生活区。后来清代的一位学者考察了西施当年生活的村落,发现施家的女子的确相貌非常美丽。在殷商和西周时期,周边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方国,有些方国的姓氏还是女字旁,这也许可以溯源到母系氏族社会,如妫。

西施浣纱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