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征军为啥跑到野人山?

 A松毛岭634高地 2023-08-23 发布于山东


一 弱肉强食

现在聊到远征军失败,条件反射就会把矛头对准英国人,觉得英国人卑鄙无耻下流,如果不是英国人忘恩负义的小人行径,远征军绝对不至于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

这是典型中国人的思维,儒家喜欢用善恶来定义行为,觉得中国人进入缅甸是为了帮助英国人,英国人应该提供最起码的帮助,肯定不能落井下石。

可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自从资本降临人间,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我增殖,为了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什么行为都是被允许的,例如打劫和买卖人口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都是英国人发家致富的手段。

不但如此,在资本家的世界里,只要能够有利益,资助敌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年英国和荷兰争霸的时候,荷兰的资本家觉得英国的赢面大,纷纷投资英国的国债,武装起英国的军队,最终帮助英国战胜了自己的祖国荷兰,等美国独立之后,英国资本家觉得美国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好地方,纷纷投资美国,给自己的祖国扶植起一个强大的对手。

资本是没有家国是非观念的,资本家的眼里只有利益,和英国打交道,千万不要说什么仁义道德,这些在中国人看来最弥足珍贵的品质,英国人压根就没听说过,更加不要指望他们遵守,和英国人只能谈利益。

有个名人曾经说过,大国的标准就是能够打赢战争,能让英国人心平气和坐到一起谈利益,那必须要拳头够硬,这和驯狗是一个道理,驯狗师从来不和狗讲道理,只要狗不听从指挥,就疯狂殴打它,打到狗形成条件反射,充分认识到错误为止。

可惜的是,近代中国只有被疯狗咬的历史,却没有驯服疯狗的历史,英国人从骨子里瞧不起中国人,这里面也包括蒋介石。

蒋介石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杰出人物,纵观中国历史,能在短短三年之内,从几乎一介草莽能够做到国家元首的,除了东汉刘秀以外,还找不出第二个。

不过无论蒋介石多么牛B,在丘吉尔眼中依然不值一提,就好像现在有一个非洲人在你面前疯狂吹嘘,他们部落的酋长多么英明神武一样,就是这种感觉。

丘吉尔的不屑并非空穴来风,近代史上,中英两国爆发过三次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和庚子年八国联军进京,和英国在欧洲和非洲战场上打的要死要活相比,和中国的这三次战争赢的实在太轻松了。

就拿八国联军进京来说,八国联军总共五万人,其中英国大约一万两千人,轻轻松松就把北京打下来了,然后清朝道歉割地赔款,简直太爽了。

几乎同一时间,在非洲发生的布尔战争,英国人先后投入了四十多万部队,前后阵亡两万多人,依然没有拿下布尔人,最后被迫签订协议,布尔人通过血战争取到了独立的地位,诞生了一个叫南非的国家,当时布尔人全部加起来才几十万人。

在中国人的逻辑里,弱者是用来照顾的,在强盗的逻辑里,弱者是拿来欺负的,中国表现太弱鸡了,以至于让英国人觉得,不拿来欺负一下简直都对不起自己。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利益关系,千万不要拿什么友谊地久天长之类的屁话瞎感动自己,如果被卖,那只说明实力不够。

对于日本人出兵缅甸的事情,当时几个主要玩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包括中英美日四国,注意,这里面不包括缅甸人的想法,现在有人觉得远征军被英国人出卖而感到愤怒,其实没必要愤怒,真正应该感到愤怒的应该是缅甸人才对。

这场战争发生在缅甸境内,缅甸人才是主场,有人考虑过缅甸人的想法吗?就好像现在俄罗斯、土耳其、美国还有阿拉伯各极端势力在叙利亚打的尘土飞扬一样,有谁在开打之前征求过叙利亚人意见?

弱国无外交,更加没有尊严,从古至今,无论人类生产力发展到有多么牛B,弱肉强食的本质却从来都没有发生变化。

二 曼德勒会战狂想曲

当时四大玩家的主要想法如下:

丘吉尔——大英帝国已经今非昔比,心有余而力不足,缅甸这种小殖民地丢了就丢了,只要保住印度就好,印度才是大英帝国不能舍弃之痛,国军入缅,正好掩护英军撤退,至于切断了滇缅公路对中国抗战有多大的不利影响,关英国屁事?

蒋介石——滇缅公路绝对不容有失,仰光必须要保住,缅甸是英国人的地盘,国军入缅协助英军作战,这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中国保住了抗战生命线,英国保住了殖民地地盘,双方应该紧密合作。

罗斯福——日本人卑鄙无耻,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美军的势力一时半会回不到亚洲,只能指望中国在亚洲拖住日本人,否则让日本人和德国人在中东会师,整个世界就完蛋了,指望中国拖住日本,必须要给予源源不断的援助,所以滇缅公路是必保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只能指望中英两国紧密合作,罗斯福的角色就是在中英之间和稀泥。

日本人——尽快打垮蒋介石政府,迫使中国投降,从中国战场抽调主力北上,消灭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掐断中国最后的物资供应线——滇缅公路,只要占领缅甸,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顺着滇缅公路,可以直接占领昆明,和华中日军夹击重庆,这样国民政府就再也没有反抗之力,蒋介石的最后一条路就是去西藏骑牦牛。

大家按照各自的剧本开始行动。

先简单介绍下缅甸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

缅甸地方不大,第一大城市叫仰光,第二大城市叫曼德勒,在殖民时代,仰光和曼德勒之间由一条铁路连接。

仰光是印度洋上一个海港城市,来自欧美的货轮在仰光港卸货,由铁路运送到曼德勒,再从曼德勒通过铁路运往腊戌,这里是滇缅公路的终点站,火车在腊戌卸货后,开始由汽车接力,通过滇缅公路将货物运送到昆明。

正是因为腊戌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早在1903年的时候,英国人就修通了曼德勒至腊戌的铁路,当时英国人对中国的西南和西藏都垂涎三尺,到1938年中缅公路通车后,腊戌迅速成为缅甸的重要城市。

腊戌生活着很多华人,他们是缅甸的少数民族,叫果敢族,远征军入缅时,缅甸其他族支持日本人,只有果敢族支持远征军,等日军占领缅甸后,果敢族遭受了巨大损失,腊戌距离云南瑞丽仅仅三个半小时的车程,也是通往缅甸密支那的必经道路。

从1938年滇缅公路通车开始,各种各样的大卡车就日夜不停奔波在这条交通要路上,为中国运送了超过50万吨物资和超过15000俩大卡车,这些物资就是中国坚持抗战的底气所在。


简单回顾下缅甸战局。

1942年3月8日,仰光沦陷,日军为了切断滇缅公路,迅即北上,但无论日军走铁路水路还是公路,都要经过一个叫同古的小城,这个地方是仰光到曼德勒的必经之地。

为了阻止日军北上,蒋介石安排戴安澜的200师负责守卫同古,在仰光陷落的当天,200师抵达同古。


当时中国军队在缅甸境内的运输由英军负责,英国人一门心思逃跑,将200师部分装备和人员(重武器还在后方)运送到同古后,就撒丫子跑了,导致中国援军迟迟不能抵达同古前线,形成200师孤军战斗的局面。


3月19日,日军第55师团(兵力是200师的两倍)开始进攻同古,前文说过,这个第55师团战斗力不咋地,之前在长沙会战中被薛岳打的很惨,补充兵员后送到东南亚战场,没想到打英国人倒是很顺手。


日军第55师团在人数和重火力都占据绝对优势,并且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在同古和戴安澜的200师打了12天,死伤惨重,寸步未进,形成对峙局面。


3月29日,日军援军到了,号称“丛林之虎”的第56师团抵达同古,立即加入对200师的围攻,此时日军的兵力是200师的四倍,再战斗下去,除了白白牺牲,将毫无意义,杜聿明不顾史迪威坚守同古的指令,命令200师突围。


3月30日,廖耀湘率新22师杀到,将200师解救出重围。


同古失守以后,蒋介石有了新的想法——和英国人一起,在曼德勒组织一次会战,集中中国三个军和英缅军5个师,共有超过25万人的优势兵力,和日军进行决战,侵缅日军共有4个师团,总计10万人,在兵力上,盟军占据绝对优势。


如果盟军能够同心协力,击败日军的可能性极大,蒋介石对于英国人没有任何好感,也不相信英国人,但此战关系中国抗战物资生命线,有求于人,蒋介石不得不先拿出合作的最大诚意。


蒋介石安排孙立人的新38师防守曼德勒,为了激励孙立人的斗志,在4月初,蒋介石亲自莅临曼德勒前线,向孙立人面授机宜,这大概就是网上所说的微操,如果这算微操的话,在台儿庄战役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蒋介石还冒着炮火莅临台儿庄车站,接见池峰城,鼓励池奋勇杀敌,这个也应该算微操。


所以千万不要当一个无脑黑,在中国历史上,蒋绝对算一个牛人,只是他运气不好,碰到了一个超级天才,一直被吊打,才显得很怂,不过大家需要清醒认识到,蒋不是真怂,只是对手太牛掰了,显得他很怂而已。


蒋介石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投入了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还不止一次亲自莅临前线,勘察地形视察部队和将领进行交流,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英国人能够看到自己的诚意,达成曼德勒会战的目的。


三 全面失守

可是英国人很不给力,他们毫无斗志,一心希望逃跑,1942年4月16日,超过7000英军被包围在了一个叫仁安羌的地方,在突围行动中被日军打死超过2000人后,英军感到绝望了,放弃了突围行动。




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中将向蒋介石求救,孙立人从曼德勒派出113团紧急救援,经过激烈战斗,全团以伤亡过半的代价,于4月19日击退日军,将7000英军和随军记者解救出来,这就是仁安羌大捷。


不过胜利的喜悦没能维持一天,盟军内部就爆发了激烈冲突,导致战局急转直下。


4月20日中午,负责防守曼德勒正面的英缅军在没有通知中国军队的情况下,擅自撤退,为了防止日军追击,英军还在曼德勒大桥上安装了炸药,准备撤退后立即炸毁大桥,至于曼德勒地区的中国军队何去何从,很明显,英国人压根没考虑过,更加不要说什么曼德勒会战了。


被英国人如此戏耍,蒋介石彻底暴走了,不过他没敢发飙,美国人才是真正的金主爸爸,只要把美国人哄好了,就不怕没有援助,至于英国人,就让他们见鬼去吧。


蒋介石再次指示杜聿明,一切听从史迪威的指挥,这个命令直接断送了远征军的前途,原因很简单,史迪威是一个标准的美国人,人很热情,也很正直,但是不能否认的一点是,此人没有亲自上过战场,虽然官拜中将,但真的缺乏实际指挥作战的能力。


英国人逃跑,导致在曼德勒地区吸引日军主力作战的计划流产,作为一个成熟的军事指挥官,此时最重要的事情绝对不是考虑和日军决战,而是考虑军队的安全撤退。


杜聿明认为,保护腊戌的门户梅苗和棠吉已经成为最紧急的事情,只要保住了这两个地方,远征军的退路就有了保障。


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和战区参谋长史迪威都表示反对,据现在的史料推测,史迪威反对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其一是史迪威对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充满渴望,希望利用中国军队实现他个人的人生价值,所以他反对任何保守的行动方案,希望中国军队进攻再进攻。


另外一种可能是,史迪威压根就不希望远征军退回中国,史迪威一直觉得中国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但是国军军官却贪污腐败,实在太糟糕了,和他们的统帅蒋介石一样,令人讨厌,他希望国军失去所有退路,和他一起转往印度,这样他就可以利用美国军援彻底控制这支部队,世界上最好的武器和最好的士兵结合,必将诞生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而这支部队将由史迪威指挥。


后来杜聿明写回忆录,把罗卓英又撕了一把,罗是陈诚系的二号人物,精明强干,上高会战就是他指挥的,取得了对日作战的重大胜利,充分说明罗的指挥能力非常强,他不可能看不出腊戌地位的重要性,可他愣是装聋作哑,在英军跑路之后,和史迪威一唱一和,还要坚持搞什么曼德勒会战,完全不管远征军的退路。


杜聿明认为,这是罗卓英在抱美国人的粗大腿,只要能够讨得史迪威欢心,得到美国支持,挟洋自重,罗卓英以后在国民党中的地位还不蹭蹭的往上涨吗?


史迪威虽然打仗的能力不咋地,但毕竟是一个人精,尤其在中国混了这么多年,对中国这些官僚的想法非常清楚,也非常鄙视,罗的小心思他看的非常清楚,只是一直不吭声,当利用完罗卓英,将部分远征军带到印度后,就一脚把罗踢开了。


罗被踢以后,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当狗嘛,一定要有当狗的觉悟。


4月20日,当听到英国人跑路的消息后,杜聿明立即建议将远征军回撤,以重兵防卫腊戌的门户梅苗和棠吉,遭到罗卓英和史迪威反对,这两个人都各自揣着小心思,装模做样继续搞曼德勒会战。


杜聿明着急了,立即向蒋介石发电报,告知了此时的情况,请蒋介石做出指示,在如此危急关头,蒋介石居然装聋作哑,没有给杜聿明任何答复。


杜聿明傻眼了,作为蒋介石的亲信将领,杜聿明深知蒋最在乎的就是属下的忠贞,听从指挥,打败仗了是可以原谅的,不影响升官发财,如果不听指挥,即使打了胜仗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杜聿明是一个多机灵的人,哪里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蒋介石命令他服从史迪威的指挥,那就服从史迪威的指挥好了,一切由领导决定,用现在的话说,这种行为叫没有责任和担当。


没办法,在蒋的手底下干事,有责任和担当的人一般都死的很快,见机行事才能活的长久,基于这种思想,在淮海战役的时候,杜聿明带着大部队都跑出粟裕的包围圈了,可蒋介石一道命令,杜聿明明知是死路,也只能听从校长指挥,乖乖跑回去被包围,彻底葬送了国军最后的精锐。


由此可见,当一个组织把人才都变成奴才的时候,离这个组织彻底毁灭就已经不远了。


话题再转回来,日军看到国军行动迟缓,立即开始大胆穿插,派兵千里奔袭棠吉,4月23日,棠吉失守,腊戌的安全已经岌岌可危,杜聿明建议,应该派部队增援腊戌,务必确保腊戌安全。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英国人跳了出来,说在一个叫乔克巴当的地方聚集了大量日军,然后史迪威立即相信了,也不知道真信还是假信,反正不听杜聿明劝阻,抽调200师奔赴乔克巴当阻击日军,当戴安澜率军赶到时,连一根日军的毛都没有看到,于是立即掉头回师棠吉,和日军展开激战,200师将日军驱逐出棠吉,重新占领了腊戌的门户。


在200师疲于奔命时,远征军指挥系统已经完全紊乱,杜聿明要听从两伙人指挥,一伙就是远征军长官部(史迪威),另外一伙就是驻滇参谋团(林蔚),史迪威代表美国人的利益,林蔚代表蒋介石的意志。


当200师重新攻占棠吉后,史迪威命令杜聿明率部重新开到曼德勒附近,继续曼德勒会战,参谋团则命令杜聿明继续北上,解决腊戌周围日军,保证远征军回国退路安全。


杜聿明左右为难,他两边都不敢得罪,只好命令200师继续攻击腊戌周边日军,他自己率领第5军军部继续向曼德勒前进。


杜聿明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远征军此时应该集中力量保卫棠吉和腊戌,只要保住这两个地方,远征军回国之路就是安全的,由于各怀鬼胎,远征军本来应该集中的兵力,此刻更加分散,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虽然200师重新占领了棠吉,但部分日军早已经越过了棠吉,朝着腊戌猛扑,此时棠吉至腊戌之间已经没有远征军防守,腊戌危在旦夕。


看到这种情况,蒋介石也开始慌了,指示远征军:腊戌应有紧急处置,万一腊戌不守,则第5军,第66军应以密支那、八莫为后方,第6军以景东为后方。


史迪威看到蒋介石的电报后,对他这种保守逃跑主义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蒋介石抵抗不住金主爸爸的压力,4月26日又重新给罗卓英发电报,表示:应决心固守曼德勒。


如果日军占领腊戌,意味着远征军退路被彻底切断,失去一切物资供应,那么固守曼德勒还有啥意义?一支失去补给的孤军,在充满敌意的异国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人作战,不是找死是什么?所以说,人一旦没有了骨气,再聪明的脑袋都会干蠢事。


在这种混乱无比的指挥下,远征军彻底陷入了灭顶之灾。


4月29日,腊戌陷落,滇缅公路从腊戌直通昆明,中国大西南的大门已经向日军敞开,5月1日,日军逼近中国边境城市畹町,负责防守的66军一哄而散,5月3日,畹町失守,日军直扑龙陵。


畹町和龙陵都是滇缅公路沿途的小城镇,日军占领龙陵后,再通过一座横跨怒江的惠通桥,就可以直接杀到昆明,如果昆明失守,那中国的抗战就不用打了。


论到抗战最危险的时刻,非此时莫属,在最紧急的关头,宋希濂率领他的36师炸毁了惠通桥,在陈纳德空军的帮助下,稳住了阵脚,从此中日两军在怒江两岸形成对峙。


日军占领腊戌之后,派出部分军队迂回曼德勒,企图包围曼德勒附近的第五军三个师,史迪威终于放弃了曼德勒会战的计划,准备带着部队撤往密支那。


5月6日,史迪威已经得知了畹町和龙陵失守的消息,由于情形极度混乱,盟军并不知道密支那已经失守的消息,史迪威不知道,蒋介石也不知道。


此时远征军有两条退路,一条是追随英国人的脚步,退往印度,不过英国人早就说过了,欢迎中国军队退往印度,不过要以难民的身份,就和四行仓库的八百勇士一样,退到英租界的时候,必须要脱掉军装,放下武器,一切服从英国人安排,享受俘虏的待遇。


杜聿明早就看英国人不爽到了极限,听到这话后,当场就发飙了,老子就算全部都死光了,也不会到印度做难民。话说得的确很解气,不过在野人山受尽折磨后,杜聿明最后还是去了印度,虽然没当难民,但看到英国人的得瑟样,估计心里也是难受的很。


史迪威坚持撤往印度,具体原因前面也说了,罗卓英想抱史迪威的粗大腿,当然和史迪威保持一致,表示愿意撤往印度。


到了5月7日,杜聿明向蒋介石请示撤退方向,要求从密支那撤往腾冲,蒋介石表示同意,两人都不知道,此时密支那已经失守,日军堵死了远征军回国的所有道路,从地图上看,日军封锁的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点,绝大部分地方都是没有封锁的,没有封锁的地方都没有路,比如野人山。


在如此紧急的时刻,史迪威和罗卓英居然带着司令部的上百人直接溜号了,他们在丛林中抄小路直接逃向了印度,经过一番跋涉,5月24日,史迪威抵达印度丁苏基。


史迪威有马歇尔支持,还有一大堆记者朋友,在高官的支持和记者朋友们的包装下,这种无耻的逃跑行为居然被描述成孤胆英雄,不但没有受到盟军任何惩罚,还被大肆宣传,蒋介石本来气的要把史迪威抓回来枪毙的,不过看了一眼史迪威的强大靠山,还是洗洗睡了。


不过无耻就是无耻,再怎么包装也会露出马脚,毕竟围观的人那么多,陈纳德就感到非常震惊:作为身负重任的亚洲美军指挥官和中国战区参谋长,他擅自离开部队兵三个星期音信皆无的行为,则是一种令人震惊的无知和不负责任。


陈纳德不亏是一个直肠子,对领导的评价非常中肯。


四 败退野人山

到了5月9日,杜聿明终于知道了密支那失守的消息,他明白,想走一条正常的路回国已经不现实了。


现在网上有键盘侠指责,说为啥杜不指挥第五军攻占密支那,为远征军夺取一条生路,说这种话的,一般都是无脑喷,杜作为一个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他咋个会不知道攻占密支那的好处?真实的情况是,密支那是一个要塞,当时杜的手上只有2万多人,一旦不能迅速攻占密支那,在屁股后面紧追不舍的日军55和18师团就会马上围上来,日军前后夹击,第5军全军覆没的可能性极大。


实在走投无路了,也只有趟出一条路来,向西穿越野人山,通过江心坡,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贡山,就可以回家了,虽然条件恶劣,也总比被日军围歼强。


跑路也不能一窝蜂的跑,毕竟日军的两条腿也不是吃素的,天天追在屁股后面放枪,对部队威胁极大,杜聿明安排戴安澜的200师殿后,以游击战阻击日军追兵,然后自己找机会撤退。


杜聿明和廖耀湘在一起,带着军部和新22师穿越野人山,同时命令孙立人的38师立即赶往野人山,日军此时已经封锁了进入野人山的通道,孙立人觉得突破日军防线进入野人山的风险实在太大,还不如掉头到印度。


孙立人胆子的确比较肥,冒着杀头的危险,违抗蒋介石和顶头上司杜聿明的命令,带着部队掉头跑到印度,由于仁安羌大捷,孙立人已经树立起东方英雄的形象,得到史迪威和英国人的大力支持,蒋介石也不敢动他,算是逃过一劫。


杜聿明忠实执行蒋介石的指示,带着军部和新22师在野人山折腾了两个月时间,死伤惨重,关于野人山的悲惨故事,主要就是这支部队,等他们终于走出野人山,却发现中缅边境出现了大量日军,云南回不去了,只好掉头去印度,到达印度的时候,只剩下了3000多人。


孙立人带着队伍来欢迎长官的到来,此时孙立人的部队全部穿着崭新的美式军装,手持美式武器,气宇轩昂,精神抖擞,杜聿明衣衫褴褛,狼狈不堪,这哪里是欢迎,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讽刺,从此,杜聿明和孙立人彻底结上了梁子。


第五军还有一支翻越野人山的队伍——96师,他们比新22师幸运点,没有日军追击他们,甚至在跑路的时候,还发现了英军留下的仓库,补充了一些物资,他们的路线是孟拱、孟关、葡萄、高黎贡山,到8月17日,96师抵达云南剑川,不过野人山的环境太过恶劣,经过一路奔波,也只剩下了3000多人。


最悲惨的队伍是戴安澜的200师,这支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军歌的部队能征善战,以一个师的规模跑路,目标不大,本来是很有希望跑掉的,可是昂山素季她爹领导的游击队盯上了他们,无论200师撤到哪里,或者将要撤到哪里,这个消息都会被游击队迅速传给日军,日军总是能够提前埋伏在200师要经过的地方。


200师在撤退的路上总是遭遇伏击,如果是一般的部队,估计早就溃散了,200师训练有素,依然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在一次遭遇战中,戴安澜将军胸腹部受到重创,即使如此,他依然指挥部队冲出了日军包围,带领部队继续回国。


在野人山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受伤就意味着死亡,5月26日,200师残余官兵终于撤退到毛邦的克钦山寨,此地距离中国边境只有几十公里,戴安澜将军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200师入缅以后,从同古血战开始,一直打到回国,参与的战斗最多,歼灭日军也最多,6月17日到达云南腾冲,全师剩余官兵4000多人,这些都是戴安澜留给中国的百战老兵,是日后远征军的骨干力量。


中国远征军超过10万人浩浩荡荡入缅,最终只有4万人退回印度和中国,其余5万多人死在了缅甸这块土地上,真正战死的只有2万人,剩下的3万多人都是死在了撤退的路上,死的何其窝囊。


远征军中不乏抗日名将,罗卓英、杜聿明、戴安澜、廖耀湘等等,这些都是独挡一面的大将,可惜的是,在各种利益纠缠中,这些人的才能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在一次又一次的争吵中,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最终让将士们白白送命。


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国民政府是一个买办政权,不能独立自主,蒋介石有求于人,明明知道是正确的, 但就是不敢坚持,时刻受制于人,酿成悲剧也就理所当然。


共产党也有过惨痛的教训,遵义会议之前,红军受制于共产国际,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处处被动,最后被迫长征,直到遵义会议之后,毛教员重新出山,彻底摆脱共产国际影响,充分发挥红军指战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有了后来一场接一场的胜利。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当狗就要时刻做好被出卖的准备,蒋介石始终没真正搞懂这个问题,彻底迷失在史迪威的天真和英国人的无耻中,这是远征军失败的根本原因。


还好中国出了一个毛教员,如果由蒋介石统一中国,那么中国肯定会沦为欧美列强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日子过得比印度要强点,但肯定不如日本和韩国,毕竟日韩只是一个迷你版的哈巴狗,主人喂饱它们还是比较容易的,中国体量太大,如果喂饱了,就会是一个巨无霸,将会无法控制。


到时候,中国人就会被欧美列强半死不活的吊着,吃不饱也饿不死,脖子被欧美列强勒的死死的,让你干啥就干啥,就跟现在的日韩似的。


狗嘛,过的就是这种生活,大家都看过遛狗的人,在狗脖子上套根绳子,狗主人往东,狗就要往东,狗主人往西,狗就要往西,不然就要挨打。


有些东西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看着像个人,其实是条狗,有些国家号称发达国家,看着像个国家,其实还是条狗,真是奇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