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咖啡城市地图(100年前的版本,现在居然还有的喝)

 听雪楼75iz4v14 2023-08-23 发布于中国香港

前几天有这样一则新鲜事。

天津小资情调氛围集中的街区,最近新开了一家coffee&bistro,就在老板盘下店铺打算装修时,一位碰巧路过的游学大哥告诉了他一个关于这间店铺前世今生的故事。

图片

故事要从这家咖啡店的位置说起。往前推100年,店铺的原位置竟然也是一家咖啡酒馆。

图片

当时,这家在民国餐饮业都数得上号的“正昌咖啡店”,业态和现在正在营业的“三七开咖啡酒馆”是一模一样。一对来自希腊的兄弟,在这里售卖各国咖啡豆,白天卖现磨咖啡和西点,晚上经营法餐和自酿酒。

图片

因为咖啡师和大厨都是从海外特意挖过来的,加上食材选料考究、技艺精湛,以至于正昌咖啡店当时的价格,让寻常百姓高攀不起,但生意依旧好得出奇。

在众多富商贵胄的粉丝里,名气和派头最大的要数1925年从紫禁城移居天津的溥仪和婉容了。

图片

▲出自福桃丛书《皇上吃什么》

这两位咖啡达人,不仅闲暇时要跑到正昌喝下午茶,就连在天津的居所“静园”里,日常吃的咖啡豆和面包点心,也要从这里采购。

去马场道的英租界打球,都要特意兜个圈,先到正昌咖啡店尝尝当季新品。

对正昌咖啡的痴迷,也被溥仪的二妹韫和写在1930年6月24日的日记里:“下午,同皇上、皇后一起先去正昌购点心,后又来到跑马场散步……”

所以这张咖啡店门头的对照图,说是一枚穿越百年的咖啡时空胶囊,也不算为过。

在天津卫这个土洋结合、师夷长技的码头城市,这样地道的老味儿咖啡馆不在少数。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能猜到,饱妹所说的“老味儿”并非麻酱、酱豆腐的津味万金油,而是那些记录历史,见证变迁的咖啡老店。

图片

天津于1860年开埠,是中国近现代的五大口岸之一,至今已160多年。

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九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

占地两万三千余亩的九国租界,带来了大批来津经商的各国侨民,也带来了喝咖啡吃番菜的西式餐饮习惯。

图片

到了清宣统元年(1909年),咖啡已经渐渐成为民间中产习以为常的饮品。

当时的美国基督教会还出版了一本名为《造洋饭书》的西餐食谱,用白话英语教授中国平民,如何做手冲磕肥(咖啡)配朴定(布丁)茶歇。

图片

▲出自福桃丛书《皇上吃什么》

彼时的天津专营咖啡西点的店铺有13家,每家咖啡馆以咖啡豆的种类为区别,划分出了意式咖啡和精品咖啡两大门派。

咖啡馆里浪漫舒缓的音乐和悠闲的氛围,影响了新时代的天津女性。

1927年9月天津《妇女月刊》上一则小文就概括了当年世贸女子的很多爱好,“比如:爱洋钱、爱住洋楼、爱坐汽车、爱吃西餐喝咖啡、爱看电影、爱写情书、爱逛公园、爱跳舞、爱照相、爱穿高跟鞋等。稍有资本的女性已不满足白开水的清寡,她们认为再谈的一盏咖啡也充满了滋味。”

图片

显然,这股浪漫悠闲的咖啡馆之风,也从租界区的小洋楼吹到王府的大宅门里。

北京出生、天津长大的末代皇后婉容,从小接受的是西式的新式教育,出入的是豪气高档的利顺德咖啡厅,吃的是奶油栗子粉配意式浓缩。

正如现代婚姻宝典里所说的一样,夫妻只有吃得到一块,才能过得到一起。

和只吃中餐的淑妃文绣相比,一肚子租界探店心得的婉容,在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了溥仪的咖啡导师和精神伴侣。

在天津居住的几年里,这对“美食博主”不是在正昌咖啡店,就是在去利顺德咖啡厅的路上。

这也让快速补完入门知识的溥仪,讲起咖啡心得来头头是道。

有时心血来潮,还会包下整个利顺德咖啡厅,给随从们都点上一杯,然后借题发挥,从咖啡种植史讲到为什么加糖一定要加太古糖。

比起“爹味儿男”(bushi)钟爱卖烟草调酒的正昌和利顺德,彼时的小姐、太太们更喜欢有奶乎乎洋点心的起士林。

图片

说到起士林的铁杆粉丝,不得不提的就是租界里长大的张爱玲。

在天津生活了6年多,渡过大部分童年时光的张爱玲,对那段日子是非常难忘的。1944年,24岁的张爱玲在《私语》里写道:“姨奶奶不喜欢我弟弟,因此一力抬举我,每天晚上带我到起士林去看跳舞。我坐在桌子边,面前的蛋糕上的白奶油高齐眉毛,然而我把那一块全吃了……”

这段温暖又慵懒的记忆直到她搬到上海,仍然留有余温。

那时的张爱玲,闻到隔壁点心店里面包出炉的香味,还会不禁想起起士林的咖啡馆和“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出,有长风万里之势”的方角德国面包。

图片

©  CCTV 《五大道》

张爱玲的记忆没有骗人,起士林能成为她和一众文人墨客心中的白月光,咖啡点心确实拿得出手。

图片

当年和起士林仅一街之隔的维格多利餐厅,同样以咖啡简餐而著称。

尤其是4层露天的花园咖啡厅里售卖6角5分的商务套餐,一份主菜加罗宋汤,外加现磨可续杯的咖啡,让很多中产白领把这里当成了打卡圣地。

每天从午到晚,维格多利餐厅里都是宾客盈门,络绎不绝。

图片

眼见同赛道的对家,掏出了薄利多销的“并夕夕”模式,走品质路线的起士林,顶住了低价战的压力,仍然坚持对咖啡豆和点心食材的精挑严选。

随后推出的一系列诸如奶皮酥、咸玛丽、黄油饼等,搭配咖啡以套餐形式售卖的西点。

因为在制作时都不吝惜原料,不求利润,吃过他家下午茶的人也就自然而然地转路为粉。

由于进货渠道受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所限制,但起士林的咖啡伴侣依然选用淡奶炼乳,绝不用奶粉代替。

时至今日,一些老天津人提到咖啡厅首先想到的还是挂着白纱帘的起士林,还是习惯把马蹄酥、蛋白酥饼这类老式西点,统称为“洋点心”。

对品质的坚持,让起士林最终击败了维格多利,站稳了小白楼地区咖啡馆界的头把交椅。

图片

俗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咖啡馆的地方少不了内卷。

在维格多利和起士林“厮杀正酣”之时,号称“津门第一西餐咖啡厅”的大华饭店,在法租界也盛大开张了。

大华饭店原名“Cafe Riche”,是法国巴黎最讲究的饭店品牌,下面注明“Restaurant de luxe”意为“豪华的餐馆”。经理正是赵四小姐的胞兄——有着“津门第一营销鬼才”称号的赵道生。

图片

大华原址

为了吸引洋行买办家里的女眷,赵道生不仅每晚会请明星大腕来大华演出,还开发出了中国最早的咖啡文创产品——随咖啡赠送的咖啡匙。

来店喝咖啡,就会赠送一个英商利口洋行督办制造的咖啡匙。

这支刻着大华logo和英国制造的小勺,女士们聚会时拿出来倍儿有面子,作为限定联名款的礼物送人也特别有纪念意义。

图片

和现在咖啡馆极力往“主题摄影室”靠拢一样,当年的大华也是一家出片率极高的打卡地。

盯准这一点的赵道生拉来了自家产业——大华照相材料公司的摄影师,免费为就餐的女士拍摄艺术照。引得争相打卡的民国名媛们,乐此不疲。

据说赵四小姐那张惊鸿一瞥的照片,就是在大华拍摄的。她和少帅的旷世之恋也是因这张照片而结缘。

图片

“颜值就是生产力”这句话,在民国津门咖啡馆的内卷商战中也照样适用。

为了招揽顾客,大华率先雇佣起美女帅哥服务员。会算账的赵道生,绝不会为这些附加选项增加人力成本。

按当时店里的规矩,服务员除了基本底薪外,额外收入全靠小费入账。

和姐妹兄弟喝下午茶,阔少名媛们怎么会舍不得借机炫富摆谱。一杯八角的咖啡,小费至少二、三角。碰到人靓嘴甜的更是会多给一倍,讨个皆大欢喜。

因此,全天津卫的高颜值人士纷纷用脚投票,来到大华做起了门面。也让大华一跃成为当时租界区里颜值最高的一家咖啡馆。

可惜的是,这招后来被德租界的庞纳士咖啡馆学了去,还按需特招了一批外界服务员,其中不乏一些俄国贵族和混血美人。

大华的风头也被抢了一半。

图片

在争夺客源上,巨头和新贵不约而同地把战术放在了咖啡外卖服务上。

1911年出版的生活方式杂志《天津指南》中,就记载了20年代的天津开明家庭遇到红白宴席时,多会包下咖啡西餐厅来办事。

到了1930年代,起士林使用加装了保温夹层的三轮车,推出了上门配送咖啡的服务。

冬天车内装有小炉子,夏天夹层里放满冰。四季都能保证咖啡到手温度适口,配送过程不漏不洒。

图片

随后,这种咖啡茶点外送的服务开始在各大咖啡馆逐渐普及。打电话叫一车咖啡到府上开party也成为一种潮流。

图片

提到天津在近代史上的作用,总会有人说出那句“百年历史看北京,民国历史看天津”。

比起这种波澜壮阔的大格局,饱妹更喜欢把老家天津形容成一碗蘸料,近代史上的大人物们在这里匆匆略过,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最终也都尘归尘,土归土,只剩些许故事和味觉记忆,任人凭吊。

在这些已经成为文保建筑的小洋楼里,津门老味儿咖啡虽然已被岁月冲淡稀释,但那段百年前精致时尚的生活态度,如同时空胶囊一样被保留下来,只等后来人逐一开启。

参考资料:

[1]津城咖啡前传,每日新报,2020.11.27

[2]末代皇帝溥仪,其实是个西餐狂热爱好者,王璞,福桃九分饱,2017.05.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