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构思考力——分类的思考

 历狱骑士 2023-08-23 发布于贵州

引发我进行分类的最根本事件是我要做自己的时间开销记录。记录时间开销之前必须要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分类梳理好。对于未来一年自己将要做些什么事情,都要细分到各个一级分类和二级分类中,这确实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尤其是第一次做这件事。


两年的分类实践积累


去年我梳理了自己的分类,为了更加明确知道自己在工作方面各项事情所占时间比例,将工作单列出来,梳理出了工作领域的一级分类和二级分类。之所以将工作事项单列出来是因为工作时间占比较大。经过一年的实践和记录后,发现其实我并不需要知道那么细致的时间占比,对我没有太大用处。反而是单列出来让我做时间开销这件事的时间成本增加了,日积月累时间成本就会特别大。

针对生活部分的分类我是参照了他人的分类微调了一下。先僵化后活化,于是我僵化了一年的时间,记录了一年的时间开销记录。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分类本身的问题,我给自己调整的时间为一年,于是坚持记录一年后再来调整自己的分类目录。原因是让这一年的分类目录保持完整,有利于我做时间开销全年的分析与对比。一年的时间也会让我在过程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今年我最大的调整就是将工作部分和生活部分汇总起来,形成一个大的时间分类目录。最大的好处是我记录时间开销的时间成本降低,365天算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时间节省量。同时我受到的影响是工作领域的分类会更加粗放,没有那么细致。但是这个是我可以忍受的,相比较365天的时间节约量来说,放弃细致度会让我腾出更多的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原则一:按照自己需求划分一级分类和二级分类

分类的第一大原则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划分自己的一级分类和二级分类。划分的越粗略,知道的信息越少;划分的越细致,花费的时间成本越高。这个平衡点是每个人自己权衡的。我做时间开销记录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记录自己的每日有意义的事件;二是将每日时间开销记录截图放在自己的日志中作为依据。因此根据自己的目的,我制定了自己分类的一级分类和二级分类的精细度。


分类的重叠区有简单粗暴法和精益求精法


还有一个问题很困扰我,分类的重叠区间如何处理。比如我的“素质”一级分类中有“分享”的二级分类,我的“社交”一级分类中有“朋友活动”。现在有一件事是拆书帮的线下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将要分享我的一个拆书片段。所以这件事如何放置在分类中呢?

第一种方案:简单粗暴方法。如果参加线下活动时长大于拆书分享时长,就将所有的时间开销全部记录在“朋友活动”分类中。如果拆书分享时长大于参加线下活动时长,就将所有的时间开销全部记录在“分享”中。

第二种方案:精益求精方法。分别计算参加线下活动时长和拆书分享时长。将对应的时间开销分别记录在各自的分类中。

两种方案的区别是时间成本不一样,第二种方案的记录时间会大于第一种方案的记录时间。站在我的角度来看待这两种方案,我会选择第一种方案。时间对我来说更加宝贵一点。

原则二:综合事件放置对应分类自己设定准则

分类的第二大原则是综合事件放置到相应的分类中的方法需要自己设定准则,设定完毕后就从一而终,不要随意变动。时间长了,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准则会忘记。就需要自己将自己的分类说明记录在相关文件中,去做确认。

分类的细致程度需要寻找平衡点


最后的一个问题是有的事情放不进任何分类中,如何处理呢?比如我去图书馆还借书这件事。放在“素质”的“阅读”中好像有点牵强,放在“生活”的“消费”中也是有点奇怪。但是如果单列一个分类也觉得太过于琐碎。于是我处理的方法是规定放在哪个分类中就放在这个分类中。

原则三:放不进去的事情自己规定放入某一分类中

分类的第三大原则是放不进去的事件自己设定原则固定放在一个分类中。我选择放在“阅读”中,还借书需要查看书籍信息,属于快速检视阅读的范畴。所以不纠结,决定了以后就一直放在这个分类中。

分类是自己思考事情演绎与归纳的能力。分类同样不要但求完美,先制定出来,每年更新完善。自己确定好自己的事情分类,维持一年的时间再做调整。不要在中间过程频繁调整,会让自己的时间成本更高。每年自己做的事情会发生变化,也是梳理来年自己将要做的事情的辅助工具和方法。对于自己的思路一定有巨大的帮助。

最后编辑于:2017-12-05 04: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