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州户部山古建筑群之徐州崔焘旧居

 弯刀书斋 2023-08-23 发布于江苏
崔焘旧居,徐州人习惯称为崔旗杆,崔家大院,崔焘翰林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徐州户部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清代中期始建,经历二百多年风风雨雨,能留到现在,并被修缮开放十分不易。但是也存在若干文物修缮上的若干瑕疵。尽管如此,这些瑕疵仍不足以掩盖其众多优点。兹将论述如下:

一、违制僭越颇多

1、滥用屋面吻兽   

       

崔焘做过知府,在清代属于四品文官,按当时的大清律,三到五品官屋面许用兽吻,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一切都要有尺度。允许使用的房屋部位一般仅限于崔焘本人直系而且只是主房、堂屋(楼)、门楼这种正屋使用。一般的房屋是不能随便使用吻兽的。现在的情况是崔家下院屋面几乎到了无屋不带吻兽的地步!不知道这一点是还原历史实情还是其它什么原因?给大家看下1940年左右日本人在徐州拍摄的徐州古民居群屋面是什么景象。

2、门僭用红油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说的是朱门是达官贵人的大门是朱红色的。清律也明确规定一二品官员的大门用绿油,三品到五品、六到九品、庶民都只能用黑油。目前崔焘故居无论上院还是下院几乎清一色的红色油漆。红色只能用于皇家,而绝不能用在一般官员的私宅的。这一点绝对是僭越之举。也完全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

3、影壁墙等级刻意拔高,于史无据

崔焘下院大门外的八字影壁墙很壮观,但是我要说,这个影壁墙根本不存在。首先这种大门外路对过的影壁墙只能是官府、文庙、王府等非常高等级的宅邸,崔焘不过只是做过一个知府,不敢这么招摇。徐州官府现存的的唯一一座大影壁墙还是徐州旧道署衙门外的一字影壁。

另外一个徐州附近原属于铜山今划入安徽萧县的林探府大门前的影壁算是除王府之外私宅中比较高等级的了,也只是普通的撇山影壁而已。林探花府的主人林方标最后做到了浙江提督,从一品。难道区区一个四品知府等级上能超越从一品大员吗?且这个影壁根本不存在,附近年长者从未提及这里有个气势雄伟的大影壁墙存在。

4、旗杆数量、旗杆高度、做法均不合常理

清代对竖立旗杆有严格规定, 根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雍正八年)又覆准新中举人止许榜下赴燕用鼓乐迎导外余日槩不得滥用;新中进士例给旗匾,其旗杆禁刻龙虎等形,同宗通谱之家不得悬挂匾额,违者该州县官申报督抚学政指名题参。也就是说只有新科进士才有资格享受牌匾和旗杆。必须强调的是户部山这支崔家明清两代只出过一个进士,那就是道光九年的进士崔焘,入选翰林,最高做到了四品知府。崔家旗杆的说法就是崔焘中进士后所竖立的。徐州崔家旗杆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徐州城的名气很大,以至于用崔旗杆代称崔家大院。根据老人回忆,崔家旗杆是杉木做成的,旗杆高度稍高于大过邸屋顶,大约十米左右。因为杉木要从南方买过来,路途遥远,不会太长。目前崔家大门口两边竖立的旗杆无论如何都是不合适的。

5、左、右掖门完全是无中生有

         

           

崔焘故居下院大门两侧搞出两个奇怪的门,不知道什么原因?掖门就是古代宫殿的正门两侧的偏门,没有民宅用这种门的。也完全是僭越之举。一来崔家祖上不会这样僭越,二来附近老人从未提过有这个两个门。三来清代户部山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不合为何迎合某种特殊用途而设置这种无用的旁门。

二、部分地方设计复原不合常理

1、靠近彭城路一侧的祠堂院、佛堂院等背靠沿街不合理

印象中彭城路沿街都是门朝西的门面房,清代、民国户部山一带也很繁荣,尤其是彭城路那边,沿街的房屋不开门而全是墙靠着沿街,确实不可思议。

2、崔家巷一侧下院围墙设置不合理,墨缘阁等房屋南墙不应再设置围墙

3、部分细节错误,不该设置门簪的地方设置了门簪。大院内部的通道不应设置门簪。门簪是给外人看的,用于大门处。

4、屋面垂脊头应斜向上、向外四十五度角,实际很多做成了斜向上没有向外四十五度角。滥用官式建筑的垂兽、小跑。与徐州传统做法不符合。

5、修复和新建的屋面正脊普遍都是直的,没有做到传统的弧线形,两边高,中间低。为何古人能做到?可能是因为做到弧形非常麻烦的原因吧?

6、垂脊外侧的铃铛排山脊普遍错误,实际传统做法不做铃铛排水脊,只做批水排山。

综上所述,崔焘故居修缮设计施工问题其实还是不少的,这些问题有的很明显的错误,有的问题一般非专业人士无法发现。如果有关部门能重视起来,在下次维修时把错误纠正过来,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