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病风之始---风池穴的准确位置图 功效与作用

 昵称32461016 2023-08-23 发布于山东

风池穴
Fēng chí

归经:胆经

取穴方法: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图片

风池穴(别名:热府穴)解析:

(1)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2)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
理同风池名解。

(3)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风池穴定位】

在颈后部,与风府穴相平,自风府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比二横指凹陷处取穴。

图片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风池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失眠、宿醉。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图片

取穴方法: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风池穴位置见下面高清大图动画显示:

取穴方法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下一页 真人示范 图解如何找准风池穴

如何找准穴位–风池穴

这一篇来说说风池穴。古语说:风,风气、风邪。池,屯聚水液之处。风池穴水湿之气受热涨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个部。故为风邪易于流连处,也为治风要穴。

风池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也是治疗风病的要穴,对外感风寒、内风所致的中风偏瘫,以及一切风邪所致头痛,皆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精确定位:风池穴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图片

取穴窍门:正坐,枕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处,即是风池穴。

图片

一按就灵:经常按摩风池穴可有效预防感冒。按摩时以双手拇指指腹由下而上揉按,重按时鼻腔有酸胀感。按压不少于30下。

小贴士:“头为诸阳之会,唯风可到”,因此,造成头面疾病的各种病理因素中,必定有风邪俊袭的影子。风池一按,可平衡阴阳。祛邪外出,诸症得解。

下一页 风池穴的养生功效和按摩保健方法 

导读:按摩风池穴的作用与好处 可以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治疗失眠、落枕等。风池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风池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风池穴位位置图

 图片

   【图解风池穴位的位置

    “风” 指入侵人体的风邪。“池”,储水用洼地,这里指凹陷处。本穴位于枕骨下方的两侧凹陷处,是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即: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图片


    风池穴的准确位置:在后脑勺、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中。简易取穴方法:大拇指、中指自然放到枕骨两边,轻轻的滑动,到后枕部有明显的两个凹陷就是风池穴。风池穴对鼻炎的治疗作用还是很不错的。它对近视眼、鼻炎舌头病、咽喉病、中风不能讲话都有很好的作用。对风池穴按揉捏,向深层用力。对捏法,揉两百次。在风池穴的位置把头发消消毒,或者把头发洗干净,在风池穴的地方进行敲打,每天敲打个两三分钟。详情点击:治疗鼻炎的穴位按摩及偏方》》

图片

图片
    风池穴的准确位置是在入后发际一寸,最简单的取穴方法就是把我们的手大拇指、中指放在头的枕部两侧,轻轻的往下滑动,这样就会感觉到两边有个窝窝,这就是风池穴。

   【按摩风池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等。(特别推荐:小编多次自已按摩按揉过该穴位,确实有明显的作用。)
    2、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3、缓解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失眠、宿醉等

   【温馨提示】

图片
    风池穴最好用大拇指跟中指对着来捏。捏、拿、揉都可以的,也可以两个手同时按揉的或者用皮肤针对准位置,自己来敲的,如果揉风池穴一般的就是在100次左右。详见点击:治疗头痛的穴位》》

   图片
    穴位按摩手法:用大拇指中指一边一个,来回捏揉,也 可以用食指放在风池穴上,加强力度,另一只手按着头,起到固定免得在按摩的过程中,头来回的晃动。也可以用梅花针在两边来回的敲打,一般敲打三五分钟就可 以了;自己也可以用按压法,把四根手指头放在自己的头顶两边,大拇指按到风池穴,用大拇指来回的按揉。也可以用四个手指头,变成爪形,撮到一起,叩打风池 穴,这样可以去风寒,去风热,而且还能清醒五官。详见点击:治疗感冒的穴位》》

    风池穴位配伍:风池穴配合谷穴、丝竹空穴缓解治疗偏正头痛;风池穴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穴缓解治疗中风;风池穴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缓解治疗目痛不能视。

    按摩风池穴位手法:用双手中指指腹按压风池穴,用力方向由下向上,每日按摩2次,每次按摩2分钟。

    艾灸风池穴的方法:用艾条温和灸风池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缓解治疗耳聋、中风、口眼歪斜等病症。

    刮痧风池穴的方法:用角刮法刮拭风池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颈痛、落枕、目赤痛、感冒。

    针刺风池穴的方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剧烈运动引起的排汗不建议揉风池穴,因为此时是人体正常的排毒阶段。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胭”。

意思是说,很多病虽然症状表现在这个部位,但病根儿却不一定就在那里。这就好像'刻舟求剑'一样,您不能因为剑是从船头上掉下去的,就在船头上刻个记号,然后等船靠岸后再去捞剑,那是永远也捞不到的。

另外,“头为诸阳之会”,“足为诸阴之会”。意思是说,头是阳气集合的主要场所,而足底是阴气沉底之处。

因此,您在按摩完颈部后,再去刺激脑袋和脚上的多处要穴,可以让阳气下降、阴气上升,从而加速气血的循环,对身心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

我年轻的时候,曾和一个朋友在山中留宿。我们生了一堆火,分睡在棚边。半夜,两人都被冻醒了。后来,我们想了个办法,生两堆火,我俩睡在中间,夜里感觉'其暖融融'。为什么呢?中医有句俗话叫“抓两头、带中间”,两堆火之间虽然有间隔,但中间是热的。

其实,养生也是这样,把头和脚这两端给维护好了,全身的经络畅通了,中间的气血运行没有阻碍了,病从何来?

还有一个方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也很不错。

这个方法我介绍给了很多颈椎病朋友,他们用过之后都说好。

病症:偏头痛,紧张性头痛

按摩方法:深按头痛同侧的风池穴处,用力向上方揉搓2秒钟,休息几秒,再用力向左右两边揉搓,连做3~5次,每天至少1次,7天为一个疗程。平常亦可每日进行以预防保健。

图片

近些年我在临床中发现,过去常常被人们称为老年病的某些症状,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人,尤其是职场白领的身上。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很多年轻人为了供楼供车,一年到头忙得团团转,不少人犯上了本应是老人家才有的疾病。有句话叫做“三十岁的年龄,六十岁的身体”,总结得就非常精辟。

前不久,我应邀到一家公司去为员工进行工作之余的自我保健讲座,课程结束后,组织方设了现场提问的环节。有一位员工举手提问,说自己经常有头痛的毛病,经常要吃止痛片,同事们都笑她把止痛片当零食吃了。我问她现在有没有不舒服,她说有,早上上班没多久就开始头痛,不过不算太厉害,所以她就忍着没吃止痛药,尽量减少服药量。我说那正好现场演示一下,于是我让这位员工站到台上,我给她在脑后的风池穴重重按了两下,那位女员工马上就说头痛完全消失了。

深按风池穴是一个简单而且非常实用的小方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下的两个凹陷处,左右各一个,属于比较好找的穴位。这个穴位与耳垂下缘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找穴位的时候可以这样进行:如找左侧的风池穴,先摸到左耳垂下缘,然后手指紧贴后颈部的皮肤,沿耳垂下缘的水平线,往颈椎方向移动,在离颈椎正中线还有约3厘米左右的距离时,手指就可以摸到一个凹陷,在此处深按有酸胀感,这就是风池穴了。

头痛发作时,把手伸到脑后,将大拇指按在头痛同侧的风池穴处,深深按下,要求深按至指腹能感觉到深层的枕骨为止,然后用力向上方揉搓2秒钟;休息几秒钟后再用力揉搓,连做3~5次,一般头痛即可立即缓解、消失。每天进行1次,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轻中度的头痛,一般一个疗程后就不再容易发作了。但这个方法平常亦可经常使用,以预防保健,进一步预防头痛的卷土重来。

图片

头痛的病因很多,医生里面有句话叫做“患者头痛,医生也头痛”,意思是碰到一位头痛的患者,医生要考虑到很多种原因,并进行多项检查来最后确定到底是哪一种。但对于经常坐在办公室的白领们,头痛的原因就比较简单,大部分来我门诊看病的头痛白领患者,都与风池穴或者附近的区域有密切关系。

从中医理论讲,头痛属于中医的“头风病”范畴,乃风邪侵入头部经络,导致经络不通,从而导致痛症,即所谓“不通则痛”。而风池穴乃祛风的要穴,古人认为,在此穴治疗能把风邪驱散出体外,因此自然对于头风病非常有效。历代医家均对此穴非常推崇,如《针灸资生经》记载:“风池疗脑痛”,《胜玉歌》云:“头风头痛灸风池”,可以说风池穴一直被视为治疗偏头痛的要穴。

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办公室白领们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工作时以伏案或面对电脑为主,颈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渐渐地就会导致颈椎上段、枕骨下缘处(最常见就是风池穴的深层区域)的颈肌慢性劳损,结果造成肌肉痉挛,或者局部出现纤维粘连紧张,对颈1~3脊神经以及枕神经产生挤压。而这些神经从神经解剖学上来说,均与头面部的神经直接或间接相联通。当颈部神经受压时,就有可能出现头痛、偏头痛的症状。在医学上,近些年将这种头痛命名为颈源性头痛、高位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或颈肌收缩性头痛等。而在风池穴进行深按揉搓,能够解除颈部肌肉的痉挛,松解局部粘连紧张的组织,解除对颈1~3脊神经以及枕神经的压迫、挤压,自然就能迅速消除疼痛症状,立竿见影了。

听了我的讲座后,公司的职员好多脸上都显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见他们都听明白了,就想讲得更深入一点。我告诉他们,神经受压还可能表现为其他症状,比如前段时间有位公司的管理人员来找我看过病,他的症状不是头痛,而是出现双侧面颊部麻木感,尤其在躺下睡觉时更明显。他到处找医生,看了半年还没有治好,却在我这里只看了一次就痊愈了。诊病时我让患者先躺在床上,等麻木出现后,按压风池穴,麻木感马上就消失。

这位患者的症状同样是风池穴深层的软组织损伤,挤压了神经,只是神经受压后没有表现为疼痛,而是出现了麻木症状而已。这位患者惊讶于一个慢性病竟然可以用如此简单的方法治愈,向不少朋友提起过,我来这家公司讲座,也是由他介绍促成的。我也很乐意为奔波在职场的年轻人做点什么。看到讲座完毕后台下听众的满意表情,显然他们都学到了不少小窍门,我看在眼里,心里也说不出的高兴。

 为什么说后脑勺是连神仙都害怕的“软肋”

很久以前,有个人总是头疼,非常痛苦。于是,他慕名找到养生大师彭祖来治病。但一时之间,彭祖竟也束手无策,用了很多方法都治?好他头痛的病。一次偶然的机会,彭祖发现这个人房间的墙上有一个洞,洞中不时吹来阵阵凉风,此人睡觉时,凉风正好吹着他的脑后。彭祖让他拿东西把洞堵上,那人照办,从此就不再头痛了。“神仙难挡脑后风”的说法,从此流传开来。

古人说“避风如避箭”,这句话足以让我们想象到凉风的威力。《黄帝内经­·素问》说:“风者善行而数变……百病之长也。”意思就是说,风是百病之源。风无形而性动,如同一把双刃剑。当我们沐浴春风时,风对我们是有益的,当我们遭受狂风暴雨或被寒风侵袭时,风对人体是有害的,会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风府穴,你可以理解成“风的府第”,就是说此处是风邪安家落户之地。它位于后脑正中直上1,属于督脉上的穴位,是脑部最薄弱的地方之一,风邪最容易从此穴进入。督脉总管着人体的阳气,风邪从风府侵入后,就会伤害人体内的阳气。阳气受伤,就会使人发热、怕冷、头部疼痛。

顺着后脑勺向下,在肩背部还有一个重要穴位叫“风门穴”。顾名思义,此穴就是风邪出入人体的门户。风门穴是督脉、膀胱经­的交会穴。此穴不仅是风邪侵入人体的门户,还是寒邪、湿邪、热邪侵犯人体的入口。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戴围巾的习惯。在戴围巾的时候,不仅保护了你后脑上的风府穴和风池穴,而且当你把围巾搭在后背上时,刚好也保护了后背上的风门穴。风府、风池、风门三个穴位正是风邪的入口,如果能够保护好这三个穴位,寒气就无法侵入体内,身体自然就不容易生病了。

在《唐宋卫生歌》中?有这样一首诗:“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着体成灾咎。”这首诗大体的意思是说,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让风侵入到你的后脑,否则,人就会生病,难以长寿。

风市,你可以理解成“风的市场”。就是说此处是风邪聚集之地。刺激风市穴,可以使胆经­的阳气充足,进而调动整个身体的阳气。当你感觉劳累,或者身体不舒服,就可以敲风市穴。敲打风市穴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和风邪作斗争的力量,自然就把对人体有害的邪气拒之“体”外。

要想不受风邪侵袭,就要保护好我们身体上的这四个穴位,这样健康长寿才会随风而至。

穴名风池
经络足少阳胆经
国际代码GB20

【類別】

交会穴:足少阳、阳维之会。据《难经》又为阳蹻之会。

【釋名】

穴在项侧,凹陷如“池”,为风邪易侵之处,也是治疗风证之要穴,故名。

【位置】


风池、风府穴位横断面 (引自《严振国穴位解剖》)


风池穴位 (引自《经络与穴道》)

项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缘与胸锁乳突肌上端后缘之间凹陷处。当风府与翳风之间,或颞骨乳突尖(下端)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连线的中点。

  • 《针灸甲乙经》:“在颞颥(脑空)后发际陷者中”;

  • 《外台秘要》:“夹项两边”;

  • 《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

  • 《医学入门》:“耳后一寸半,横侠风府”;

  • 《针方六集》:“侠风府两傍各开二寸”;

  • 《循经考穴编》:“平耳坠微上,大筋外发际陷中,与翳风相齐”。

【解剖】

  • 肌肉: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停止部之间,深层为头夹肌。

  • 神经:枕小神经分支,内侧为枕大神经。

  • 血管:枕动、静脉分支。

【操作】

向对侧眼部的目内眦方向刺入0.5~1.2寸,不可深刺,尤其不能向对侧目外眦、耳屏或耳屏前缘方向深刺,以防止刺入颅腔损伤延髓或脑部。也不可向同侧眼部的目内眦方向深刺,以免损伤椎动脉。一般不灸。

【功效】

祛风,解表,清头目,利五官七窍。

  • 古典:头痛,眩晕,热病汗不出,疟,中风不语,瘿气,颈项强痛,目不明,目泣出,多眵多泪,目赤痛,眼目生花,耳病,鼻鼽衄,筋挛不收。

  • 现代:高血压,脑震荡,感冒,近视,电光性眼炎,视网膜动脉阻塞,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眼睑下垂,面肌痉挛,荨麻疹。

【配穴】

  • 目不明:风池、五处。

  • 胬肉侵睛:风池、晴明、太阳、合谷。

  • 感冒:风池、外关。

  • 鼻塞:风池、上星、迎香、合谷。

  • 高血压: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

  • 偏正头痛:太阳、风池、合谷。

  • 后头痛:风池、后溪、昆仑。

  • 近视:风池、合谷、睛明、承泣。

  • 电光性眼炎:风池、合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