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纣王职场PUA现形记

 汉月银山 2023-08-23 发布于陕西

图片

随着我国电影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民众电影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如何建立具有中国品味的电影以及成为中国电影人的普遍要求。在这一意义上,《封神》是一部被寄予厚望的电影。本片由执掌过画皮2的乌尔善导演,并且请到了包括李雪健、黄渤、费翔老师在内众多演员的加盟(当然故事的主角更多由年轻一辈的演员充任)。本片更是号称投入超过十亿,经过近十年的筹备和拍摄,力图刷新国产电影水平的时代之作。

图片

如此高的预期显然已经为本片定下来的基调,不成功便成仁。评价一部电影的方式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票房显然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不过客观上看,《封神》本身并不乏优点的存在。首先,可以看得出导演或者说整部片子想要实现的野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封神》是想要做一部中国式的魔戒,想要做一部中国式的魔幻史诗电影。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导演这种勇气,而不是选择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温水煮青蛙。

其次,高昂的经费确实为特效提供相当的保障。这使得本片在特效上消除了大部分常见的廉价感。至于具体的服化道运用,由于这是一部神话作为底本的电影,在历史考据方面,本文不做过多评价。最后,电影也确实在人物塑造上有一些想法,想要突破封神演义以及传统上对纣王和妲己形象的刻画,试图展现出某种人性的复杂性,或者说一个更为多面化的人物形象。总体质量上看,确实突破了国内这些年各路神话玄幻片的制作水平。

图片

说完了优点,可能就需要指出《封神》的一些缺陷之处了。本文无意于讨论演员的演技问题,毕竟没有人一开始就会演戏(当然不得不说,李雪健老师演的辛苦了);本文也无意于讨论魔改封神榜究竟是对是错,毕竟封神演义本身也是不断演变的话本,强行拘泥于过去反而限制了艺术的想象力;本文更无意于讨论电影的配乐、运镜等较为专业的问题,毕竟大部分观影群众在意的更多是故事讲得怎么样。本文只想讨论一下《封神》在剧情逻辑和人物行为上可能存在的不适之处。(警告,以下部分涉及剧透)

质子与纣王的职场PUA术

电影的故事开始于冰天雪地的冀州城下。由于冀州牧苏护一族叛乱,殷寿率领由诸侯质子所组成的质子旅讨伐苏护。殷寿派出苏护的质子临阵劝降无果后,命苏护质子自杀,并且强调,殷寿本人才是这些质子真正的父亲。这成为了整个第一部重要的线索之一,即质子的身份认同问题。

他们虽然是各地诸侯的孩子,但自小久居朝歌远离亲人的他们显然更认同自己作为殷商侍卫的身份。殷寿也充分利用自己的正面形象,给质子们梳理起一种浪漫化的审美认同。殷寿被视为英雄,他所做出的决定,所灌输的理念都会被质子视为理所当然正确的事情。

身份认同危机最为集中体现在四大侯聚众谋反的问题上。在电影中,姬发凑巧撞见四大侯聚会,姬昌通过卜算宣称谋害帝乙和殷启(对,在这个世界线里,微子启已经不存在,宋国可能也不会不存在了,孔子可能也不一定存在)另有其人。脑袋一热的姬发毅然冲了出去,指责四大侯谋逆。被抓住的四大侯被送至纣王宫殿。

接下来出现本电影中一个重要的冲突点,即纣王要求四大侯的质子杀死自己的父亲,并且宣称,只要谁能杀死自己的父亲,就能继承父亲的爵位。私以揣测,导演和编剧可能还暗自为这个情节欢喜,认为不同人的不同选择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伦冲突的悲剧性。但不得不说的是,质子之所以是质子就在于,大部分地方诸侯已经拥有了更具合法性的继承人。

质子在千里之外公开弑父,怎么可能真正继承到父亲的权柄。然而纣王此时再一次寄出了自己的PUA话术,强调诸位质子才是我的亲生儿子,这些你们面前的人只是殷商叛逆。最后,除了姬发靠着一嘴话术莫名说服了纣王之外,其他诸人无不落个人伦惨剧,甚至父子双亡的结局。

图片

这种职场pua术的最高潮就发生在纣王处死自己在电影里唯一亲子的时候。纣王对姬发要求,只要姬发能够亲手除去姬昌,那么他将成为纣王的亲生儿子,成为大商的太子(提前迈入五代十国了不是)。当然,我们沉迷于纣王营造出的英雄假想的姬发同志,最终认识到了纣王只是给予其想看见的纣王形象,而不是真实的纣王;尤其是纣王对妲己的手下留情,更是让姬发意识到纣王压根不是被狐妖迷惑。因此他毅然决然决定搞一出法场政变,打算救出太子。然而他显然低估了自己的势力,在一通战斗之后,击杀纣王(后面会复活的),逃离朝歌。

魔改不是问题,剧情矛盾是核心

正如本文一开始已经提到的,魔改本身不是问题。《封神》也不可能被视为任何意义上严肃的历史正剧。解构虽然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嫌疑,但也为想象和再创作提供了空间。换而言之,在极端的情况下,只要剧情本身(当然也包括人物行为逻辑)具有合理性,英雄可以被还原为普通人,小丑也可以成为英雄。

《封神》的导演和编剧显然也有类似的想法。在正史上,微子启由于庶长子的身份所以在礼法上存在缺陷,帝幸虽然是二儿子但在礼法上被视为嫡出,所以具有继位的正当性。所以也就不可能存在电影中殷寿当不上商王的问题。但为了赋予妲己这一形象新的合理性,在电影的设计中,殷寿被视为军功卓越的次子,但终究不可能继承王位。

狐妖化身的妲己则一语道破殷寿的想法,并强调自己能够有办法满足殷寿的想法。这也是导演重塑纣王和妲己关系的核心切入点,即作为灵魂伴侣的纣王与妲己。换而言之,导演认为,真正将纣王和妲己绑定在一起的原因大体抵不过“我懂你”这三个字。这一点姜皇后做不到,纣王的儿子也做不到。前者是整个殷商礼法系统的维护者,视家国存续高于个人情爱。后者则始终崇拜着父亲所表现出的形象,对父亲自我牺牲的想法深信不疑。套用《死神》里蓝染的名言,“憧憬是距离理解最遥远的感情”。

图片

整部电影中纣王一切人物逻辑崩坏的理由实际上都可以用这种关系进行解释。他可以上一秒答应比干并对列祖列宗发誓,只要吃了七窍玲珑心的妲己显出原形,就会立即诛杀狐妖;下一秒发现真的是狐妖,就因为soulmate的关系把自己刚说过的话当耳边风,还反手来了句列祖列宗在那。

不是说不可以表现出人物的这种反差,也不是不可以通过反差来刻画出纣王的某种荒诞性。问题是,观众的感觉却是上一秒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封神演义是一个庞大且杂乱的故事。这意味着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长内想要讲完第一部所要涉及的内容是颇具挑战性的事情。但这显然不是人物转折如此生硬的理由。

笔者并非吹毛求疵之辈。看电影的时候也大多秉持尽可能不带脑子的态度。但类似的人物和剧情转折生硬问题绝不止这一处。比如姬发强行将封神榜扔进水里的做法就充满一种脑干缺失的美感。尤其是在姜子牙一方拥有高度沟通意愿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显得更加没有道理。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导演想要表达一下本片的CG运用技巧,所以被迫营造出这一桥段。否则一般观众很难理解,在姬发明确知道姜子牙无意伤害他们,并且刚刚共同拯救过太子的情况下,为什么直接就将封神榜扔入河中。特别是考虑到,抢夺封神榜就是纣王命令的情况下,整个人物的行为陷入到崩坏之中。

图片

对标魔戒也不必

剧情和人物的崩坏产生出经常性产生出一种岂能如此儿戏的感觉。即便是以神话为背景,故事也经常性给人一种非常轻薄的感觉。它似乎描述的不是严肃的史诗神话(如果导演的目的确实是想要做一部中国式的魔戒),而是一群孩子的过家家游戏。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为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导演和编剧对剧本的设计上。

图片

很多人会夸赞《封神》的服化道。确实,它消除了很多以前中国电影经常充斥的廉价感,但它根本没有为殷商神话建立自己的时代风格。恰恰相反,编剧只是直接将一系列现代化的世界观不加改造直接投射到神话世界中。当姜子牙说出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时,顾炎武也只能汗颜自己晚生了几千年。商周之际的古典底蕴不能简单地用今日的世界进行挪用。尤其是这种挪用还极为廉价的时候。

正如上文所说,纣王PUA话术的巅峰就是PUA姬发杀死父亲,许诺他大商太子之位。在神话世界观中,这也是严重违背王朝血统继承的基本逻辑。即便我们讲故事推到千年之后的五代十国,养子继位也不可能通过如此肤浅的方式达成。导演和编剧似乎写的不是古代王朝,而是现代公司职场斗争。所以许诺只要能够干掉大股东,就能被立为集团新的继承人。

图片

事实上,一旦我们从这种视角进行理解,就可以发现《封神》中的需要矛盾之处也就不那么矛盾的。纣王是公司最大股东的第二顺位继承人,为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手下更是收罗了公司股东们的小子们,整日对其进行PUA,宣传忠于公司,忠于纣王。只有在处理公司内部股东反水的时候,将灵魂伴侣妲己收入自己手中,并通过妲己成功上位公司董事长。

为了巩固自己的董事长地位,纣王将四个大股东叫到公司来开会。在发现大股东想要换掉自己的情况下,他选择先发制人;通过强制性的股权变更,将大股东的股权转移到更忠诚于自己(或者说已经被深度PUA)的年轻一代手中;并且许诺公司第二大股东西岐侯的儿子,只要他能够取代父亲的股东资格,就将其立为公司下一任董事长。

图片

这也是这部电影剧情问题的核心所在。导演和编剧采用的是一个高度现代世界的故事作为基本架构,却要描绘一个殷商时代的古典神话故事。这大概率的结果就是精神分裂。这表现在,一方面在服化道等各方面要尽可能表现出某些古典韵味;但另一方面故事任务则如同过家家一般全部梦游。这尤其表现在台本的设计上。

给当代人看的故事,自然要用当代的语言。但台本中的台词却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违和感。这种违和感就相当于看到一个21世纪的现代人突然在公元前几百年的世界里谈及五讲四美三热爱一样。这过于超前,也过于与具体的时代脱节。顾炎武式的历史挪用只能说明导演和编剧对历史和文学缺乏足够的研究和理解。

托尔金在创作《魔戒》时,他创造的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庞大且设定完整的世界观。种族需要有自己的历史;这些历史反过来塑造出种族如今的样貌和政治格局。这种厚重感至少笔者没有在《封神》中找到。其实,中国电影即使是拍神话玄幻作品,也没必要去对标《魔戒》,还是要走自己的路。

与之相比,《长安三万里》虽然在人物塑造上存在诸多争议,但通过将近三个小时的故事,导演完整地将大唐由盛而衰的故事讲述出来。这种转折同样是一个大体量的故事。对于大部分中国电影而言,现在并不是想要去对标什么,而是应当先更多专注于能不能把故事讲完整,讲出完整的起承转合。

甚至在这一点上,对迪士尼或者好莱坞的模仿不能被视为简单缺乏主体性的结果。毕竟,现代电影工业本来就带有强烈的西方印记,从模仿到建立自己的故事叙述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当然,对《封神》的批评不等同于否定电影的努力。笔者确实看到了导演想要前进的方向,也看到了想要做出的创新;但显然在核心内涵上和技巧上依旧需要沉淀和打磨。这是一部不能令笔者个人满意的电影,但也是一部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水平提升的电影。从这几年不断涌现的优秀电影重工业作品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突破,笔者相信,中国电影终将会迎来自己的叙事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