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哲友集(一)

 叶晓锜 2023-08-23 发表于上海

一,答哲友:关于意识

1、就意识而言,意识既不是自身独立的灵魂,也不是量子态的现象。量子物理理论的创立者薛定谔在他的《生命是什么?》的演讲著述中阐述了,单个的量子运动是无序和不确定性的,只有在巨大的高分子结构中,数百万的量子聚集才会发生统计物理的有序性和确定性。而生命和意识恰恰是建立在统计物理的有序确定性基础上的。

2、就生命意识而言,生命意识发生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生命主体的自主复制、生存、繁衍对物能客体的有选择的摄取和交互。这种有选择的物能摄取和交互产生了生命主体的意向行为,即意识的初始和开端。

3、就地球生命意识而言,产生了三种基本的意识方式。一是低级生物的刺激反应意识,二是高级动物的感官知觉意识,三是人类的概念思维意识。其中,低级生物刺激反应意识到高级动物感官知觉意识,是数十亿年生物进化史的塑造;高级动物的感官知觉意识到人类的概念思维出现,是数万年来的文化演化的塑造。


二,答哲友:符号系统的第三环节

德国人文学家卡西尔在他的《人论》的著述中指出,在诸种动物之间都有的感受器系统和效应器系统的链接之外,在人类那里还有着符号系统的第三环节。这个符号系统的第三环节介入,为人打开了通向文化王国的大门。

符号系统在远古智人群体的感官知觉意识活动中的介入,使他们喉咙里发出的警示、呼唤、情感的生物性叫唤,演变为了指称和描述食物和丛林中的各种对象的声符,并由声符到口语,发展出了语言的制作和使用。

语言的制作和使用,进一步在智人的头脑中生成了指称和对象联结的概念抽象构造,即对象“叫什么”名称和“是什么”定义的概念构造,产生了事物认识和自我意识的概念思维,形成了一种感官知觉和概念思维联结的人类意识结构,以及人类意识结构的事物认识和自我意识,思想活动和精神现象,创造智能和文化建构的运动。使蛮荒时代的生物型智人逐步地演化为了文化型的人类。


三,答哲友:人类意识结构探究的旨在

1、提供人类语言发生于分配式食物分享生活的新见解。

2、提供概念生成、概念结构、概念进阶的概念新理论。

3、提供内生性逻辑和经验性逻辑统一的逻辑学新见解。

4、提供意识发生于生命主体对物能客体摄取的新见解。

5、提供意识方式的生物进化和文化演化塑造的新见解。

6、提供感官知觉和概念思维联结的人类意识结构见解。

7、提供电脑中开发电子高效的概念思维意识的可行性。


四,答哲友:大脑是意识运行的高级载体

1、意识起源于生命主体对物能客体的有选择的摄取。人脑发达的皮层和各个区域的神经元系统是由生命意识的生物进化和文化演化塑造的,是生命意识运行的一种信息处理的高级载体,这种信息处理的高级载体是在爬行动物的旧皮层到哺乳动物的新皮层中发展出来的。

2、自我意识是从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思维中发展出来的。概念思维意识方式的产生,通过以客体为对象的概念抽象构造生成事物认识,同时通过以主体自身为对象的概念抽象构造生成自我认识,即自我意识。人类的心灵能够产生自我意识的根本在于,人类的意识结构是感官知觉和概念思维的联结。而对于动物来说,它们只有感官知觉,没有概念思维,因而,只能产生感官知觉的自主意识,而不能产生概念思维的自我意识。


五,答哲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

当代逻辑学的发展的方向并不是辩证逻辑,而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这种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通过概念发生、概念结构、概念进阶的有序过程展开,形成概念思维总体联系的运行机制,绽出了人类的事物认识和自我意识,思想活动和精神现象,智能创造和文化建构。

概念逻辑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内生性逻辑。另一方面,人类的意识结构的概念思维运行总是在主客关系的经验过程中进行的,必然受到经验效应的整列和返回,扩展出经验整列的逻辑,即经验性的逻辑如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语言逻辑,程序逻辑等都是经验性的逻辑。

3、逻辑学的发展要从内生性逻辑和经验性逻辑的两个方面进行总体的把握,推进逻辑学的新发展。


六,答哲友:灵感和逻辑思维

灵感和逻辑思维的关系是,灵感是逻辑思维的一种产物。逻辑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思维运行机制,在概念思维运行机制中有一种概念组合想象的逻辑方式,即通过诸种概念的组合形成各种思维的想象,灵感则发生于思维想象的触发。


七,答哲友:罗素理发师悖论的错误

罗素的理发师悖论的根本问题在于,罗素不懂得概念有着不同的阶乘。在理发师悖论中,罗素把高阶程乘的理发师概念同岛上所有理发师的低概念阶乘混同了起来,犯了一个混淆概念阶乘的错误。即把高阶乘的概念混合在低阶乘的概念成员中。打一个收敛级数的比方,1=2/1+3/1+4/1+5/1+6/1+7/1+…中,1处在这个收敛级数集合的高阶乘位置,而2/1+3/1+4/1+5/1+6/1+7/1+…则处在收敛级数全体成员的低阶乘位置。如果硬要把高阶乘位置的收敛级数1,放入于这个收敛级数的全体成员中,那么显然,这个1的收敛级数也就不成立了。罗素犯的就是这种错误。


八,答哲友:《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视角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简要地说,提出了一种先验的视角,认为,一切知识都源自于先验的心灵方式对经验质料的整列。其中先验的感性以时空方式,把经验到的自在刺激整列为直观表象的对象;先验的知性以概念和范畴整列直观表象的对象,生成思维的认识和范畴的判断;先验的理性则综合知性判断,生成各种三段论格式的抽象必然的演绎推理。由此,既批判了理性独断论扬弃经验的偏执,又批判了经验论或略理性对经验原则的偏执。创立了先验和经验统一的近代认识论,并为哲学提供了一种纯粹的先验知识。

康德的不足是,没有进一步察觉:

1、心灵方式并不是纯粹先验的,而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演化的经验历史中生成的。人类的意识结构是感官知觉和概念思维的联结,其中感官知觉是生物进化的经验历史塑造,概念思维是文化演化的经验历史塑造。就承续和当下而言,感官知觉和概念思维似乎是先验的;就历史由来而言,感官知觉和概念思维都是经验历史铸就的。

2、对于知性凭籍概念和范畴(一种高级的概念)而获得思维的认识和范畴的判断,康德却始终没有为我们说明概念是什么,概念是怎样发生的,是怎样构造思维的认识的?

3、康德的先验逻辑,即判断的逻辑规则和推理的逻辑原则,实际上和形式逻辑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把经验的形式逻辑翻版为先验的逻辑罢了。

4、康德以表象和概念的知觉样式组成“现象界”,以区别于意识外的自在世界并不错。但康德没有阐明,意识外的自在世界并不是不可知的,我们可以通过表象和概念样式知觉自在世界的存在,但不可能离开和扬弃我们的表象和概念样式去知晓自在世界的自身原型的。

5、康德提供的先验知识,即对心灵方式的论述,实际上是经验历史的孕育,并不是纯粹先验的知识。

6、康德的感性、知性、理性的合理所在是,隐含了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感官知觉和概念思维的两种意识方式的联结。


九,答哲友:胡赛尔的意向性

1、胡赛尔的现象学,以纯意识的意向性为依据,认为现象是纯意识的构造,即纯意识的首先伸出它的意向性意指,生成一个空乏的对象,进一步通过时间性的步骤充实这个对象的内容。由此解决认识何以能够发生,认识何以能够与自在事物一致,彻底解决康德的物自体和认识的二元,开拓出一个认识论的新大陆。

2、胡赛尔把现象视作为自在的公开者,把现象学作为哲学的全部基础。但问题是,胡赛尔怎么来阐明,他的纯意识怎么能够不经主客关系,就能凭空意指一个无内容的空乏对象的呢?又是怎么能够在无需主客关系的情况下,时间性步骤地充实一个对象的内容的呢?好比中国古代的屈原有“天问”,问了好多问题,按照胡赛尔的见解,屈原是如何可能通过纯意识的意向性凭空意指这些问题,凭空充实这些问题的内容的呢?!

3、如果说,在康德那里我们还能见到感性、知性、理性那样的纯粹心灵结构,胡赛尔那里的纯意识是则是一种怎样的实在结构呢,这样的结构又是如何能够生成出它的意向性的呢?!

对此,我们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是得不到令人信服的回答的。


十,答哲友:意识的实在性

1、意识和认识一样(认识也是一种意识形式)发生于主体和客体之间,具体地说,意识是生命主体对物能客体的自主摄取行为。

2、意识方式是历史动态的,在生命意识发展史中,出现了低等生物的刺激反应的意识形态,高等动物的感官知觉的意识形态,人类的概念思维形态。在当今电脑智能时代发展中,还将要设计和开发出电子高效的意识形态。

3、意识和物质一样都是在实在中发生的。对“实在”的概念应有宽泛的理解。好比对于物质这个概念来说,在古典物理学中指称的是一切直观有形的物体对象,而在现代物理学中,指称的一切具有物理特性的对象,不管这种物理特性的对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例如,无形的能量亦有物理特性(质能转换的物理特性)亦被归结于物质的范畴。


十一,答哲友:对康德的先验哲学要注重把握

1、休谟使康德从理性独断中惊醒,创立和先验和经验统一的近代认识论。

2、康德为哲学提供了一种纯粹的先验知识。即先天综合分析的先验感性、先验知性、先验理性的心灵方式。先验感性的功能是把经验到的自在刺激整列为感性表象的对象;先验知性的功能是把感性表象的对象整列为概念的思维认识和范畴的判断;先验理性的功能是把知性的认识和判断整列为诸多三段论格式的抽象必然的推理。康德的学说由此克服了休谟因果关系的知识或然性,提供了一种普遍必然的绝对知识基础。

3、对于物自体。康德的见解是,我们只能通过表象样式和概念样式建构的“现象界”去知觉意识外的物自体,但不可能扬弃表象和概念建构的“现象界”去进入意识外的物自体原型。这样的意识外的物自体“原型”是我们不可知的。

4、康德的先验哲学,使不少学者感到了一种先验绝对和自在绝对的二元论,是违背一元论哲学传统的。然而,意识外的自在世界或自然世界并没有自身的一元绝对立法、二元绝对或多元绝对的立法。无论一元论还是二元论、多元论,实际上都是人类思维的观念设置。

答哲友:哲学和逻辑的不懈之缘:

第一,哲学在古代本体论哲学发展的基础上,逐步从外在世界本原的探究逐步转向人类自身性质的探究,特别是从经验效应的整列中,创立了取自经验效应的思维必须遵守的形式逻辑规则。并以此为哲学的一项基础内容。

第二,黑格尔的逻辑哲学,通过概念为事物根据的自身矛盾的对立统一,创立了历史进程和逻辑必然统一的辩证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糅合的哲学的逻辑创世说,进一步把逻辑学作为哲学的主体内容和哲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第三,当代电脑智能的发展,更需要哲学回归自身领域的科学建树,揭示和阐明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从人类意识结构的内生根基和经验扩展上把握逻辑的总体,为概念逻辑在电脑智能中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哲学的思想启示。


十二,答哲友:哲学和逻辑

哲学是一种源自人类概念思维对每一个时代知识汇集的高度思想综合的思考和理论,并不会终究要消亡。

逻辑源自人类概念思维运行的内生逻辑和在经验效应扩展返回中的经验逻辑。当代电脑逻辑智能的发展,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是,从内生逻辑和经验逻辑的总体把握中,创造人机一体的电子高效的逻辑芯片和逻辑工具。逻辑学不会终究消亡,恰恰相反,逻辑学将在人类的智能设计时代有着它的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活力。


十三,答哲友:语言的逻辑空间和语言的游戏规则

有视频讲课说,维特根斯坦的前期著作颠覆了传统,后期著作颠覆了前期著作。这样的评价是完全不对的。维特根斯坦坦诚了他的前期著作的有严重错误,但又认为他的前期著作是后期著作的背景。

正确的理解是,维特根斯坦的前期著作《逻辑的哲学》,讲的是语言的逻辑规则和逻辑空间,认为上帝也要遵循语言的逻辑规则,不能超越语言的逻辑空间;后期著作《哲学研究》,讲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游戏规则,即个人的、家族的、语境的游戏规则。

语言的游戏规则并不颠覆和否定语言的逻辑规则,否则那些扬弃逻辑规则和逻辑空间的个人的、家族的、语境的游戏语言,又如何在社会交流和沟通中形成人们的共识呢?!

逻辑语言和游戏语言实际上是维特根斯坦语言分析哲学的两个锚点,只有从两个锚点的总体把握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哲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