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积山133窟《罗睺罗受记》的特殊性

 蠢牛颜旭茂 2023-08-23 发布于湖南

  麦积山石窟第133窟有两尊比较特殊的造像经常被人称道,尤其在一些关于父爱的文章中经常被提起。说他特殊,是因为有一定情节的,人物之间在动作上有交互的造像在中国传统造像中本就很少,而这组作品在宗教仪式中似乎表现了俗世情绪,则更为罕见。

罗睺罗受记 宋 麦积山石窟第133窟
  注:网络资料皆称《罗睺罗授记》,我个人觉得“授受”二字当有不同的指向性,所以燃灯佛对释迦前世授记称《燃灯佛授记》,此处则当为《罗睺罗受记》,下同。

  授记:佛经中常有“汝于某世当作某佛,号某如来”之类的内容,大约相当于预言、承诺、宣告之类。

  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在俗世为王子时与妻子耶输陀罗生下的儿子,释迦牟尼成道后特意让他修习佛法,为他授沙弥十戒,成为僧团中有沙弥之始。

  罗睺罗幼时也很调皮,后得佛陀亲自教导,改过自新,并严守戒律,修道精进,得阿罗汉果,称“密行第一”,在十八罗汉中为沉思罗汉。

沉思罗汉 辽金 马邑博物馆

沉思罗汉 明 阳高云林寺

沉思罗汉 明 绵山大罗宫

沉思罗汉 明 长治观音堂

  在汉地造像中,表现授(受)记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也有。

罗睺罗受记 北魏 云冈石窟第19窟

燃灯佛授记 北魏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有些资料标注为《罗睺罗受记》,据金申老师资料为“太和十三年(489)或太和十九年(495)定州赵氏一族造定光佛立像”,可见这尊造像应该有题记。定光佛即为燃灯佛。

  对于中国传统造像,我一直是这样描述的:“造像之间一般是相互独立的,他们不只是在肢体之间不相交互,哪怕是眼神之间的交互都没有,感觉神秘而宁静。"

  授记、涅槃等题材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他是有故事情节的,所以人物之间很难做到相互独立。但是对比陀罗地区同类题材作品,上面两件作品的故事性明显很弱,更强调仪式感可以说,表现的都是纯粹的宗教性情绪,完全超脱于世俗之外。

燃灯佛授记 阿富汗 白沙瓦博物馆

  善慧童子(释迦佛前世身)四肢着地,以头发铺在污水上。燃灯佛作说法、授记状,周围各色人等,动态表情各不相同。

  麦积山这一组作品没有上图那么强烈的故事性,却也不同于汉地造像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一些资料索性他命名为《释迦会子》,可见他的叙事倾向也是比较明显的。

罗睺罗授记 宋 麦积山石窟第133窟

  这一组作品中,佛陀作沉思状,视线似在云天之外,右手置于罗睺罗头顶之上,似乎想抚摸他的头顶,却又犹豫着没有放下。罗睺罗双眼微闭,低头,双手合十虔诚地立于佛陀身前,似在等待佛陀授记。

  无论创作者最初是怎么想的,单从视觉效果来看,这一组作品似乎体现了释迦佛在给儿子授记的一瞬间内心有着很大的波动。作为佛教的教主,应该放下俗世的情感。作为父亲,却又有难舍的亲情。所以面露沉思,右手置于儿子头顶,欲抚未抚之际竟不知该如何落下去……

  我个人觉得,单从表现形式和艺术感染力来看,这一组作品在中国造像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在佛教造像走向世俗化的宋代出现这样一组作品,既在常规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但是从技术的层面来看,这两尊造像却稍显一般。气息方面比起前面两件北魏作品有不小的差距。整体造型也略显单薄、衣纹处理稍显零乱,放在麦积山同时期造像中都不算特别出彩。

胁侍菩萨 宋 麦积山石窟第165窟


  我只是业余爱好,认知有限说错莫怪!

  PS:由于经常地震,多次修复,麦积山造像的断代让人特别头疼,我曾经发过一期麦积山的资料——《时代信息复杂的麦积山石窟》,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第133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以前有资料将窟内所有造像都标注为北魏,也包括《罗睺罗受记》。我曾经引用这个资料时,对此表示怀疑,但也仅仅猜测为宋代大修所致。后来在网上看了一个视频,麦积山的馆长亲自讲解的,他很肯定地认为这就是宋代作品。我认为他是对的,从两尊造像的大形来看,确实看不到一丁点北魏的影子。当然也有一点可能性,原作在地震时所剩不多,大修时基本上相当于重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