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谱故事之四十五】照相瘾

 大春观察 2023-08-24 发布于江苏

照 相 瘾


作者韩  今

不知怎的对摄影感了兴趣,决定照几张电工的相片。便四处张罗借照相机,记得家里以前曾有过一架破机子,在西安舅舅那儿,急忙写信请婆婆带回来。
第一次拍照好像应该是上海120型照相机,用的是处理胶卷,九毛钱1卷。本想用中午休息在厂里拍几张,不想正午太阳当空,光线垂直,人脸上凹凸部分黑白太明显,试拍了一下,没敢继续下去。后来便带着球拍、快板和二马(电工师弟)一起来到对面会堂,用5.6和4.5的光圈,1/50、1/25的速度拍了几张说数来宝、打乒乓球的照片,效果还好。只是打球的因速度慢,动作没停,手臂糊了。后来又骑上车子,爬上北极阁,背着电工带照了剩下的几张。除了胶卷霉点多,在太阳钻进云层,用光圈8、1/100秒的速度拍的人像还是可以的。
把胶卷送去冲洗归来,恰逢婆婆从西安回来。
“照相机带没带?”
“带来啦,有几个地方坏了,要送去修一修呢。”婆婆从旅行包里拿出一张方形的小皮壳,打开了,是一个日本老式的127小机子,已经十几年了。记得我们家还有个三角撑架——见可以自动摄影,无比开心,立即又登上车子,送到南外同学李小俊所在的“友谊”照相馆,请她问问师傅。说快门脱钩,盒子漏光。
第二天下午取回胶卷,送了八张较好的先送照相馆,又买回一些三号像纸,准备自己洗。自己洗要有洗相机,逢人便打听,哪儿可以借到。嘿,不问不知道,一问竟然发现不少人懂这东西,什么红灯泡、白灯泡、显影定影、光玻璃毛玻璃……
洗相机不难借,心里想自己做一个。有一天,上班一小时,下班又忙了近两小时,马马虎虎订成一个小洗相机,回家路过黄泥岗的大舅家,说起这件事。大舅摆出老资格,热心指教一番,最后翻了半天,从厨房柴堆里把他以前用的一个洗相机找了出来,虽然盒子已经散了,东西都俱全,尤以两块毛玻璃比较珍贵。
回到家开始装洗相机,为借铇子,问到邻居根管家。发现他家也有只洗相机,红、白灯泡都有,也极愿意借我。我仍想着自己的洗相机,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赤着膊,钉好了那只旧盒子。二马从家里找来药粉,两天后,我开始自己洗照片了。把亭子间的门窗全堵上,桌上摆着四五只大小碗,用黑纸剪成框子,按动钦钮,默数数字,然后迅速显影,定影。第一次感光时间较短,显影过长,像纸洗的灰蒙蒙的,不太清楚,第二次成功率有所提高,感光数到25下,但依然不理想,多数不能用,分析一下,大约与灯泡过小(只用40w)毛玻璃较厚(两层)有关,要么是显影水的配料问题。
与此同时,我又积极想办法借135的机子,一块四毛三买的一卷天津21°135胶卷已经在抽屉里放了一个多月了。但不容易借到,有人答应得很漂亮,却是花了我。
那天碰到大铇的张松奎,谈起美术创作的问题,他拿出几张一厘米见方的小照片,上面照着他画的图画,很像真的风景照,我顺便谈到摄影技术,他也侃侃而谈,我突然灵机一动,问:“135照相机能借到吗?”
“怎么,你要?”他歪着头反问。
“我胶卷都准备了。”
“什么时候用?”
“你什么时候拿来,我什么时候用,最好星期天。”
“行,我明天给你带来,我的一个同学有,他跟我很好,他的东西就是我的东西。”
好不开心,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松奎是个极讲信用的人,第二天就把机子送来了,是一架小华山,以前据说卖八块钱。光圈最大是4.5,速度除B门外就是1%秒。在被窝筒里摸索着装上胶卷,就开始拍了,先在厂里,用B门为小高照了开铣床的镜头,光线还好,只是手抖了一下,有点糊,而为蔡师傅等人在电工摄的,光线暗了,底片上白白的一片,只有人脸还能分清。
第二天中午在家开拍,夏天正午日光很好,又临打开的窗户,无论是弟弟装的电视机,还是画画学习的,都比较清楚,(光圈用8.速度2%秒)只是取景嫌大了,在镜头里的像比拍出来的像要小,可能与戴眼镜有关,如果想照上半身,洗出来却是大半身。
理想的是我和二马外出照的几张,时间在下班以后,约六点钟,沿玄武湖十里长堤直至新车站,取了松树、紫金山峰、湖水、亭子、九华塔、新车站大楼背景,用8或11的光圈,1%秒的速度,底片比较柔和协调,人与景相配恰当,也算拍的最好的几张。还照了一些日落的风景。虽近黄昏,却是开阔的湖面、广场,光圈小些。
最后几张是在鼓楼广场照的,名曰“偷拍”。下午三点半,阳光很好,用16的光圈和0.5%秒,照的不坏。送去冲洗时,有点担心,暗盒不要有毛病才好,辛辛苦苦照了半天,千万不能报废了。
老天保佑,从纸口袋取出胶卷,一看到那一些些阴暗分明的底片,一块石头才落下来,数了一下,不多不少整整四十二张,遗憾的是暗盒出口处有两道皱纹,胶卷拧出来,从头到尾整齐的拉了两道细扛,乍看上去,像照片中的电线,影响了美质。不过总的说来是成功的。
晚上在家,正翻来覆去地欣赏底片,却听到有人找我,出门一看,呵,是李小俊把照相机修好送来了。
“这机子老的没牙啰!”操着北京口音的李小俊笑着说,“127的胶卷也不容易买到。”我忙说:“嗳,'老’总比没有好!127胶卷不容易买正好,要不然还没有那么多钱玩哩!”

摄影是有瘾,不少人都经历过这段时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记于七三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

作者简介

韩 今,男,南京市市级机关退休干部,江苏省、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央及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作品二百余篇,多篇获奖。所著第一本文学作品集《老团长与新房客》2019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并于2020年被再版。2022年7月出版第二本文学集《阅尽人间春色》,收录100篇散文,共29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