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城之战:北宋最尴尬胜仗,宋太宗仗前画八阵图,武将抗旨不遵

 where5 2023-08-24 发布于四川

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七月,高梁河一役,可谓是宋、辽之间攻守互易的转折点。

宋太宗自燕京城下败归时,也知契丹必将南下报复,故特意留下部队、布置好河北防线以后再回转京城。

1、杨家将故事的起始

八月,宋太宗任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河东三交口(今山西阳曲南)都部署,驻军屯田,负责河东防御。不久,宋太宗又以宿将郑州防御使杨业为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图片

此前杨业作为北汉大将,经常与辽军作战,达20余年。

杨业,在北汉时叫刘继业,本名杨崇贵,其父杨信是麟州(今陕西神木北)土豪,在五代混战中占据麟州,自称刺史。

因各方势力风云变幻,身为长子的杨崇贵便去太原为人质,后来成为河东节度使刘崇的帐下勇将,为避刘崇之名讳,改名杨重贵。刘崇很赏识杨重贵,遂赐北汉国姓刘姓,改名作刘继业。由于他骁勇善战,战功卓著,所向无敌,故又被号称“无敌”。

宋太宗对他归降十分高兴,令恢复本姓,称杨业,并授予左领军卫大将军之职。不过不少史料中仍称他为杨继业,故后世民间戏文小说中多称其名杨继业,其原因也就在此。又杨业在北汉时官至建雄节度使,民间有以“令公”作为节度使之俗称的习惯,故杨业在小说戏文中也被称作杨令公。

史载开宝二年宋太祖亲征北汉失利而归以后,契丹援军才姗姗而来,屯军太原城下。

杨业便向北汉主刘继元建议:

“契丹贪小利而弃大信,他日必定破灭吾国。今其救兵骄傲而无备,愿允许我袭取之,缴获马匹数万,然后举河东之地归附宋朝,使河东之民免于涂炭,陛下长享富贵,不亦可乎?”

但刘继元不肯答应。

待杨业归附宋朝,因他此前主要守卫北边,“老于边事,洞晓敌情”,所以未久即被宋太宗重用,成为三交口驻泊兵马都部署潘美麾下主要战将。

潘美到任不久,即遣军偷袭固军,占领其地,然后积粟屯兵以守,北线边防由此安宁。

2、宋太宗的“八阵图”

为避免进一步激怒契丹,宋太宗又诏令河东忻州(今属山西)、岚州(今山西岚县北)、宪州(今山西静乐)沿边诸军寨不得放纵士卒进入敌境内劫掠,如若是报复敌军前来侵略,则需先报请批准方可。

图片

但此时辽朝已决定大举兴兵南掠,以报复宋军围攻燕京。

九月,辽景宗调集辽军十万精锐,任命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统领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权奚王抹只等将领大举南攻河北镇州地区,并命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领所部兵马攻向河东,作为西路偏师牵制宋军。

宋军闻讯,集聚关南、镇州、定州三地8万兵马迎击。

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十月,辽军进至宋境满城以西集结,遭遇闻讯北上巡边的宋军前锋镇州都钤辖刘廷翰部。

正当辽军排布战阵之时,宋将赵延进、崔翰、李继隆、李汉琼等也率主力赶到,在满城北徐河附近布阵。

宋军出征前,宋太宗曾将阵图授予诸将,让他们布成八阵迎敌。至此,赵延进登高眺望,见辽军骑兵蜂拥而来,在田野上东西横列,不见其首尾,而崔翰等宋将按照阵图布下八阵,各阵相隔百步,众将士一见如此阵势,兵力分散,在作战中肯定吃亏,心中猜疑不定,皆无斗志。

赵延进就向崔翰等将领建议:

“主上将边事委托吾等,乃期望吾等能克强敌耳。现今敌骑若此之众,而我师之阵如星布,其势太过悬殊。彼若由此击我,我军将何以对抗?不如合兵而击之,可以决胜。违背命令而获战利,不优于丧师辱国乎!”

崔翰等人不同意:“万一不胜,则当如何?”

赵延进便表态道:“倘若兵败,则延进独当其责。”

但崔翰等将领仍担心此举违背诏旨,不敢答应。

此时,镇州监军李继隆也表示:“用兵贵在因时而变,怎可以预先准备为定!违抗诏令之罪,继隆请独自承当。”

图片

因为赵延进之妻即宋太宗前皇后尹氏之妹,而李继隆乃是宋太宗皇后李氏之兄,有这二人肯承当责任,众将遂决定集中兵力,改八阵为前后两阵,互相呼应,士心遂定。

3、满城之战

为免宋军变阵之际,辽军乘机进攻,宋军派人去辽军前诈降。辽军主将韩匡嗣轻信其真,大喜,认为宋军经高梁河一战,已心胆俱裂,不敢再与辽军作战,不逃便降,故不再做迎战准备,一心等待宋军来降。

在一旁的耶律休哥提醒道:

“敌军士气甚锐,疑是诈降引诱我也,应当整顿三军以作预备。”

但韩匡嗣不听。

就在辽军迟疑之间,战机已失,调整好战阵的宋军突然擂动战鼓,战尘漫野,兵将突出,直冲辽阵。

而宋军崔彦进部也自关南北上,悄悄迂回至辽军侧后的长城口(今河北徐水西北)一带,形成夹击之势。

韩匡嗣赶紧命令诸将迎敌,宋军接连发起了三波冲锋,仓促应战的辽军抵挡不住,阵脚动摇,纷纷溃退。宋军诸部合力追杀,直至遂城(今河北徐水西)之西,宋军崔彦进部投入战斗,截断辽军退路。

辽军兵败如山倒,阵亡者万余人,多名将校及千余匹战马被宋军俘获。

韩匡嗣见势不妙,丢弃作为统帅信物的旗、鼓而逃走,其他诸军也损失惨重,纷纷逃入易州(今河北易县)境内山林之中,方才摆脱宋军追杀;只有耶律休哥所部,因对宋军诈降之计有所提防,故得以血战突围,全军而退。

满城之败,固然有韩匡嗣不谙兵法、指挥失误等原因,但究其实,也正说明此时辽军虽守御燕京本土颇有余力,但主动出击却力有不速。

图片

因为高梁河一战虽已伤及宋军元气,不过其实力犹在,并不在辽军之下。但辽景宗不甘战败,不断出兵南征。

4、瓦桥关之战

980年(宋太平兴国五年,辽乾亨二年)三月,辽军号称十万人进攻河东雁门(今山西代县),宋将潘美自率主力正面阻击,而令杨业领麾下数百骑兵,绕道雁门关西侧的西陉山险路转到辽军侧后,与潘美南北夹击辽军,辽军大败,辽节度使、驸马都尉、侍中萧咄李阵亡,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被俘,大量兵甲战马被宋军缴获。

杨业因此战功升迁云州观察使,仍镇守代州。

自雁门一战后,杨业威镇北境,辽军畏惧其善战,称之“杨无敌”,望见其战旗就不战而走。

愤于两次南征失利,辽景宗决定亲统重兵攻宋。十月一日,辽景宗命令巫师祭祀天地和军神;十一日又祭祀军旗战鼓。

十三日,辽景宗进抵南京,发兵南侵。二十日,辽景宗亲至固安督军,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命诸军展开杀入宋境。

契丹人游牧生活于北方寒冷地区,一般歇夏以后,于秋深冬初,人马俱壮之际,拥兵南下,至来年春季收兵北归。

对于契丹兵这一习性,宋人也颇为了解,所以刚入十月,宋太宗就忙命增兵屯守关南、镇州、定州,以防备辽军南下;不久,又令马军都指挥使米信等将领指挥定州屯守诸军。

同时,宋太宗下令修护京城开封至雄州(今河北雄县)的道路,以备自己亲征时使用。

十月二十九日,辽军进逼宋瓦桥关(即雄州),正遇宋朝中使(奉天子圣台出使四方的宦官)在城外视察营垒,随即加以包围。

十一月一日夜,宋军前来偷营,被辽将萧干等击退。三日,耶律休哥在瓦桥关东击遗宋军,进围瓦桥关,守关宋军出战,守将张师战死,余部退守城内。

九日,宋关南、镇州、定州诸军派兵解围,列阵于界河之南。辽景宗见势,即令耶律休哥率精骑渡水猛攻,宋军伤亡甚大。入夜,宋军溃散,宋将荆嗣率本部兵乘混乱突围南走莫州(今河北任丘北),辽将耶律休哥紧追不舍,至莫州而还,斩获甚众。十日,宋军再次赴援,仍被辽军击败。

图片

同日,宋太宗在开封下诏亲征河北督军。十三日,宋太宗离京城北上。十四日,前线传来在雄州一带大败辽军捷报,于是宋太宗任命河阳节度使崔彦进为关南兵马都部署,指挥雄州战事。十七日,宋太宗抵达澶州。

同日,辽军见形势发展渐对自己不利,主动班师。十九日,宋太宗进抵大名府,雄州传来辽军已退军的消息,随征从臣皆来庆贺。

二十六日,辽景宗北还燕京城,随即拜耶律休哥为于越,大享将士。所谓于越,据《辽史》,其“无职掌,班百僚之上,非有大功德者不授,辽国尊官,犹南面之有三公”。

十二月,宋太宗因自己亲征御敌,方至河北,辽兵即自退去,就想再次北征燕京,收复失地,宋太宗还任命保静节度使刘遇充幽州西路行营壕寨兵马部署、睦州团练使田钦祚为都监,威塞节度使曹翰充幽州东路行营壕寨兵马部署、登州防御使赵延溥为都监。

但自此后事态演变来看,宋太宗欲再征燕京之说,大体可以认定是虚张声势以挽回脸面而已。

果然,宋太宗又命宰相咨询翰林学士李昉、扈蒙“此事可否”,李昉等人上奏反对,宋太宗于是顺势下诏南归京城。

据说宋太宗凯旋途中曾作诗一首,传示行营众臣,其中有“二箭未施我马遁,六军空根阵云高”之句,真不知是自夸还是自嘲?

5、燕燕当国

次年中,辽上京汉军欲拥立因谋反而被囚的宋王耶律喜隐,未能成功,就奉喜隐之子耶律留礼寿为首领作乱,结果被上京留守耶律除室所镇压,留礼寿被处死。不久,辽景宗罢南院枢密使郭袭为武定军节度使,命辽兴军节度使韩德让接任。

图片

忙于处理内乱的辽景宗无暇南下攻宋,但为“防秋”烦心的宋太宗为争取外援,遣使携“诏书”赐予位于东北吉林地区的渤海国王,以宋军“将大举讨伐契丹,令其发兵以应王师”,答应“剪灭”契丹以后“幽蓟王宇复归中朝,沙漠之外悉以相与”。

宋太宗的设想固然不错,但渤海国早就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攻灭,宋帝至此竟然还想要他们出兵配合自己与辽作战,可谓荒唐之至。

进入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辽乾亨四年),大概因去年秋冬未能南下,辽景宗此次一反常规,于四月初夏时节发兵征宋。

据宋方记载,此次辽军总兵力有3万多人骑,分三路南下:

主力随辽景宗进攻高阳关(今河北高阳东旧城);一路由统军使耶律善补指挥,自大同军攻向雁门关;再一路为偏师,进扰府州(今陕西府谷)。

结果进攻府州的辽军被宋将折御卿击败,耶律善补所部在行军途中遭到宋军的伏击,3000多人战死,耶律善补幸得耶律斜轸的救援而逃出重围,但宋军乘胜追袭,突入辽境,攻破城池多处,俘获老幼万余口、牛羊5万多头。

辽军主力在辽景宗的指挥下直逼高阳关。但辽景宗方到满城附近,其前军就在唐兴口(今河北雄县南)与宋军作战失利,守太尉萧瓦里中箭身亡,辽景宗只好于五月间收兵北还。

辽景宗比还后来到坝上避暑,入秋后西巡西京云州(今西大同)辽景宗虽然一直体弱多病,艰于行动,但身为契丹人,却始终热衷于游猎活动,只要条件许可,便出外围猎。

982年(辽乾亨四年)九月十六日,辽景宗去云州祥古山秋猎,因劳累过度,病情加重,二十四日死于焦山行宫,年仅35岁。

通过这一系列果断措施和缜密安排,萧太后在契丹、汉人心腹大臣鼎力支持下,基本控制了朝廷内外大权,于是群臣以“太后预政,宜有尊号”为名,让有关官署“详定册礼”。

图片

983年(宋太平兴国七年、辽统和元年)五月,辽圣宗诏令近臣商议皇太后“上尊号册礼”,枢密使韩德让即将根据东汉时期皇太后垂帘听政之“故事”拟定了相关典礼上奏。

为表示其当国之不同凡响,萧太后又改国号大辽为大契丹。此后至辽道宗时复改称大辽。

七月一日,萧太后正式临朝听政,参决军政大事。

6、宋太宗的和与战

983年(宋太平兴国七年、辽统和元年)十月中,辽景宗病死消息,通过秘密渠道传至送宋京开封。

宋太宗以当初契丹违背盟好,兵援太原,遂亲征燕京,欲收复“中国旧地”,随后兵火连年不息,臣僚“多请息民”,故特意下诏宣示“北边州军”:

朕以四海为家,兆民如子,冀咸登于富寿,岂务胜于甲兵?况与契丹,本通邻好。昨以河东刘继元不尊朝化,盗据一方,念彼遗民,行兹薄伐,素非渎武,惟切吊民。而契丹转举干戈,辄来救援。一鼓既平于晋垒,六师遂指于燕郊。靡辞六月之征,聊报东门之役。虽彼曲可见,而罪己良多。今闻边境谧宁,田秋丰稔,军民所宜安堵,无或相侵。如今后辄入北界掳掠及盗窃,亦仰所属州军县镇等严加侦逻收捉,重断其罪,所盗之物,并送还之。

向契丹新天子传送了明确的约和讯息。

由于高梁河作战失败,引来辽军连年南侵,烽火不绝,使得宋朝内部为继续作战以收复燕云,还是就此休兵,争议不休。

当时赞同“速取燕云失地”的廷臣甚多,宋太宗也倾向此说。

但左拾遗张齐贤上疏坚决反对,他通过分析南北双方士卒、粮饷转输、地理等情况优劣,认为“家六合者以天下为心,岂止争尺寸之土,角强弱之势而已!是故圣人先本而后末,安内以养外,内安本固,则远人敛衽而至”,如此“则契丹不足吞,燕蓟不足取也”。

即主张与辽约和。

宋太宗部分采纳其建议,一面诏令沿边州县谨守边防,不得擅自出境作战,一面借辽景宗已死、小皇帝新继位之机,遣人去契丹请和。

图片

十二月,南京留守、荆王耶律道隐上奏宋朝遣使来献犀角腰带,并请约和。

小皇帝刚即位,内政未稳之际,萧太后不会贸然南征作战,但也不想就此马上改变先帝辽景宗的对宋政策,于是萧太后就以宋朝使臣所带来的不是正式“国书”为名,拒绝接受。

约和无门,宋太宗只得又考虑战了。

于是本就十分在意“高梁河之败”的宋太宗,又开始为第二次大举北征进行精心准备,欲由此挽回自己“圣主明君”的名声。

(正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