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1299-1922)

 遇事明言 2023-08-24 发布于甘肃
一、崛起: 1299-1453年
        奥斯曼帝国在塞尔柱王朝疆域基础之上演变而来。塞尔柱人源自于突厥乌古斯人分支,他们首先从咸海地区开始发迹,并通过征服和扩张逐渐壮大。随后挺进呼罗珊(Greater Khorasan)地区,再入波斯地区,最终征服东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他们在中亚及小亚细亚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成为中世纪亚洲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包括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和罗姆苏丹国。

咸海

公元第7/8世纪时的呼罗珊地图

1037年塞尔柱帝国(Seljuk Empire,1037年—1194)在西亚建立,随后塞尔柱人统一了支离分裂的东部伊斯兰世界,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塞尔柱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地区,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首都设在该地区的伊科尼乌姆(现代的科尼亚Konya)。

Konya

1037年的塞尔柱

1092年鼎盛时期的大塞尔柱帝国

1194年,花剌子模国王塔乞失在哈马丹(今伊朗)打败塞尔柱末代苏丹图赫里勒三世,塞尔柱帝国灭亡。而在此之前,塞尔柱帝国的前王位候选人库塔尔米什的儿子,同时是马利克沙阿塞尔柱帝国苏丹的远亲苏莱曼沙阿一世已于1075年,他占领拜占庭帝国的尼科米底亚,两年后即1077年,他自称为塞尔柱苏丹,伊兹尼克(今土耳其布尔萨省)建都,建立罗姆苏丹国。塞尔柱帝国灭亡后,罗姆苏丹国作为塞尔柱帝国政权的延续,成为安塔托尼亚半岛唯一的突厥帝国。
13世纪中叶(1243年),蒙古帝国入侵小亚细亚,蒙古大将拜住(伊尔汗国)在克塞山战役中击溃罗姆苏丹国的军队,从此罗姆苏丹国沦为蒙古伊儿汗国的藩属。1299年罗姆苏丹国发生分裂。
在蒙古帝国解体(1259年)后,罗姆苏丹国的一些土耳其部族开始重新建立独立的政权。关键人物是乌古斯突厥人的后裔、奥斯曼(Ottoman)家族的奥斯曼一世(Ottoman I)。在公元5-6世纪及9-10世纪,来自于蒙古高原和中国新疆地区的乌古斯人(乌古斯汗国)由于契丹人、回鹘人和蒙古人等民族入侵而被迫西迁至小亚细亚半岛。13世纪30年代,乌古斯人卡耶部落首领埃尔图鲁尔获得封地瑟于特(今土耳其西北),瑟于特遂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发祥地。埃尔图鲁尔之子鄂图曼一世蚕食拜占廷领土,并于1299年自称埃米尔贵族,宣布独立,建立以其名命名的奥斯曼国家,即为奥斯曼帝国。

公元5世纪的乌古斯突厥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发祥地瑟于特(红色图标)

在14世纪和15世纪,奥斯曼帝国通过一系列战争和征服,逐渐占领了东南欧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这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取得重要胜利,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从此告别历史舞台,中世纪结束,新时代开启。

1430年的东罗马帝国。所有的主要城镇都落入奥斯曼帝国手里,奥斯曼帝国已控制接近一半的安那托利亚以及大半部分的巴尔干

二、扩张:(1453-1683年)
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大帝(1494年-1566年)统治时期到达了极盛,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中东和北非的大部分地区。1514年塞利姆一世在位时在查尔迪兰战役中击败了伊斯迈尔一世治下的萨非王朝。1517年,奥斯曼帝国消灭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其海军势力亦扩至红海。1529年,苏莱曼一世陈兵于欧洲的中心维也纳城下(维也纳之围),欧洲的将相王侯在奥斯曼人的铁蹄与大炮下簌簌发抖。虽进攻失败,但在世界史上却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奥斯曼帝国与中欧的持续冲突和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世界之间的长久对抗。1543年,奥斯曼帝国继续进逼,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斐迪南一世在1547年正式承认奥斯曼帝国对匈牙利的宗主权。

1453年的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16世纪中-17世纪末极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崛起和扩张的标志性事件:
1.奥斯曼一世的崛起(1299年):1299年,奥斯曼一世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创始人和第一位君主。他成功地将多个土耳其部落联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并开始对邻近地区进行扩张。
2.科索沃之战(1389 年):苏丹穆拉德一世领导下的奥斯曼帝国面临着拉扎尔·赫雷贝尔贾诺维奇亲王领导的塞尔维亚和巴尔干军队联盟。这场战役虽然没有结果,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它巩固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存在,并标志着塞尔维亚势力的衰落。
3.尼科波利斯之战(1396年):这场战斗发生在奥斯曼帝国和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领导的十字军军队之间。奥斯曼帝国在苏丹巴耶济德一世的指挥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有效结束了十字军东征,巩固了奥斯曼帝国对巴尔干地区的控制。
4.安卡拉之战(1402年):这场战斗发生在苏丹巴耶济德一世领导的奥斯曼帝国和帖木儿(帖木儿)领导的帖木儿帝国之间。奥斯曼帝国遭受惨败,苏丹巴耶济德一世被俘。这一挫折导致了奥斯曼帝国内部的内乱和内战,被称为奥斯曼空位期。
5.塞萨洛尼基之围(1422年-1430年) :1423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拉德二世发动了对塞萨洛尼基的进攻。该城由威尼斯人统治,并成为威尼斯共和国在东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港口和贸易中心。然而,奥斯曼帝国最终成功攻陷了塞萨洛尼基,并将其纳入自己的领土。这次攻陷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对巴尔干地区的进一步扩张,也削弱了威尼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6.瓦尔纳之战(1444年):苏丹穆拉德二世指挥的奥斯曼帝国面临着波兰和匈牙利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领导的欧洲军队联盟。奥斯曼人取得了胜利,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在战斗中的阵亡极大地削弱了基督教联盟对抗奥斯曼人的力量。
7.君士坦丁堡的征服(1453年):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成功征服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确立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结束了拜占庭帝国的存在,将帝国的领土扩展到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
8.查尔迪兰战役(1514年):这场战役发生在苏丹塞利姆一世领导的奥斯曼帝国和波斯萨法维帝国之间。奥斯曼人决定性地击败了萨法维王朝,扩大了对安纳托利亚东部的领土控制,对萨法维王朝构成了重大威胁。
9.莫哈奇之战(1526):苏丹苏莱曼大帝指挥的奥斯曼帝国与匈牙利王国及其盟友发生冲突。这场战斗取得了奥斯曼帝国的决定性胜利,并对匈牙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匈牙利国王路易二世在战斗中阵亡,导致政局不稳定,匈牙利王国在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之间分裂。
10.维也纳之围(1529):是奥斯曼帝国对哈布斯堡王朝维也纳城发起的围攻。持续两个月的围困中,奥斯曼帝国未能攻陷维也纳,最终被哈布斯堡王朝的援军击退。这次围攻对后来欧洲历史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巴格达的征服(1534年):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在1534年征服了伊拉克的巴格达,这标志着帝国对中东地区的扩张,进一步巩固了帝国的实力和影响力。
12.普雷韦扎战役(1538):巴巴罗萨海军上将指挥的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领导的基督教国家联盟神圣同盟发生冲突。奥斯曼帝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巩固了他们在地中海的海军统治地位,进一步扩大了他们的海洋帝国。
13.马耳他之围(1565年):奥斯曼帝国在海军上将皮亚勒帕夏的领导下,对医院骑士团控制的马耳他岛发起了大规模围攻。尽管面临压倒性的优势,骑士团还是成功保卫了该岛,给奥斯曼帝国军队造成了惨重损失,并阻止了他们向地中海扩张。
14.勒班陀海战(1571年):这场海战发生在神圣联盟(欧洲基督教国家联盟)和奥斯曼帝国之间。以西班牙、威尼斯和教皇国为首的神圣同盟取得胜利,对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造成了重大打击。这场战役是基督教与奥斯曼军队冲突的转折点。
15.霍廷之战(1621 年):这场战斗发生在波兰-奥斯曼战争期间,由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帕夏领导的奥斯曼帝国试图占领位于今乌克兰的霍廷要塞。波兰立陶宛联邦在扬·卡罗尔·霍德凯维奇国王的指挥下,成功保卫了这座要塞,阻止了奥斯曼帝国向东欧挺进。
16.维也纳之战(1683年):是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领导的神圣同盟之间的一场关键性对抗。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帕夏领导的奥斯曼帝国围攻哈布斯堡帝国首都维也纳。这场战役标志着奥斯曼-哈布斯堡战争的关键时刻。奥斯曼帝国的围攻最终在国王约翰三世·索别斯基领导的波兰军队的协助下被击退,阻止了奥斯曼帝国向中欧的进军。这致基督教取得重大胜利,并标志着土耳其战争的转折点。
三、衰落: (1683-1922
然而,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在17世纪逐渐显现,内部和外部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内部问题包括腐败、权力斗争和政治不稳定,导致帝国各组成部分之间紧张关系加剧,同时面临财政困难和军队衰退的挑战。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列强的军事技术和组织能力的提升对奥斯曼帝国构成了外部压力,帝国逐渐失去对地中海控制权。此外,奥斯曼帝国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经历了一系列重大领土损失,特别是1683年的维也纳战役。奥斯曼帝国在维也纳战役中受到重创,无法攻克维也纳并被迫撤退。维也纳战役被认为是奥斯曼帝国扩张欧洲领土的一个关键时刻。这场战役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在中欧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并对其未来的扩张计划产生了重大阻力。此外,维也纳战役也被看作是基督教世界对抗伊斯兰帝国的象征,它加强了基督教联盟国家的团结,并对欧洲的历史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奥斯曼帝国逐渐失去了对中欧和东欧地区包括巴尔干的控制,并面临了领土的进一步削弱。19世纪及20世纪初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导致各民族的分离主义运动,进一步削弱了帝国的统一性。1908年,由一群年轻的军官和知识分子的组织发动了'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他们要求政治改革、宪政体制和民主化,以结束奥斯曼帝国的专制统治。青年土耳其人的努力最终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第二次宪政实验,为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着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奥斯曼帝国加速瓦解。在希腊独立战争之后土耳其青年党人开始对苏丹的领土构成严重威胁。20世纪初的巴尔干战争发生在民族主义运动的巅峰时期,得到了西方国家自由主义理念的支持,俄国也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912年至1913年间,奥斯曼帝国面临了来自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黑山的联合军队的强大压力。这些国家在战争中展现出了较高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战役中多次失败,失去了对巴尔干半岛的大片领土这场战争加速了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巩固了巴尔干地区独立国家的地位,并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在巴尔干战争之前,为了遏制俄国的势力,西方列强经常支持被称为“欧洲病夫”的奥斯曼帝国,尤其在柏林会议上。然而,在巴尔干战争中西方列强抛弃了奥斯曼帝国,改变了对其的支持立场。因此奥斯曼帝国与德国结盟,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走向了覆灭。
一战结束两年后的1920年《塞夫勒斯条约》被签署,帝国被进一步削弱,领土大量减少。1922年,在土耳其民族运动领导人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下成立土耳其国民议会,并废除了苏丹制。这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的终结。
《塞夫勒斯条约》于1920年在法国签署,旨在重新划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根据该条约,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其非土耳其民族地区的大部分领土,包括黎凡特、巴勒斯坦、伊拉克、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等地。此外,条约还规定了对土耳其海峡和安纳托利亚地区的控制。
新成立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在1923年签署《洛桑条约》,取代了《塞夫勒斯条约》。《洛桑条约》重新划定了土耳其的边界,确认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并恢复了土耳其的主权。《洛桑条约》为土耳其奠定了现代国家的基础,结束了对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争夺,同时也为土耳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923年10月29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1924年3月3日,哈里发制被废除。
标志性战斗或事件:
1.第一次维也纳围困(1529年):这场战役是奥斯曼帝国对哈布斯堡帝国的一次重要进攻。苏莱曼一世率领大军包围了奥斯曼帝国的维也纳,但未能攻克城市。这场战役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对中欧的扩张受挫,成为帝国扩张势头的一个转折点。
2.勒班陀战役(1571):保卫战役是奥斯曼帝国与基督教联盟的一次重要海战。奥斯曼帝国的海军部队在保卫战役中发起了基督教联盟(由西班牙、威尼斯和教廷组成)的打击,导致奥斯曼帝国地中海的海军霸权受到严重侵犯。
3.维也纳之战(1683):保卫战役是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帝国领导的基督教联军的一次决定性对抗。奥斯曼帝国对维也纳进行围攻,然而最终被联军所击败。战役激战奥斯曼帝国对中欧的进攻受到挫败,也被认为是奥斯曼帝国衰落的转折点之一。
4.切什梅海战(1770 年):这场海战发生在俄土战争期间,发生在现今土耳其的切什梅半岛附近。俄罗斯帝国在阿列克谢·奥尔洛夫海军上将的率领下,对奥斯曼舰队发动了一次成功的突然袭击,导致奥斯曼人惨败并损失了许多船只。
5.纳瓦里诺海战(1827):前面提到的这场海战发生在希腊独立战争期间。英国、法国和俄罗斯联合舰队在纳瓦里诺湾与奥斯曼埃及舰队在纳瓦林湾展开激战。这场战役导致欧洲列强取得决定性胜利,有效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对希腊的控制。场战役结果对奥斯曼帝国造成灾难性后果,导致希腊独立战争胜利有了重要的外部支持,最终奠定了希腊独立的基础。
6.莫哈赫德二世法典(1839年):莫哈赫德二世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位苏丹,他于1839年颁布了莫哈赫德二世法典,也被称为“甲米尔法案”。该法典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现代化和西化帝国的法律和制度,包括法律平等、言论自由、财产保护和行政改革等方面。
7.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这场战争是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之间的冲突,涉及了欧洲和中东地区。尽管奥斯曼帝国在某些战役中获得了胜利,但最终在外部干预下,特别是英法联军的介入下,俄罗斯帝国获得了胜利。这场战争对奥斯曼帝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削弱了帝国的实力和地位。
8.普列夫纳战役(1877-1878):在俄土战争期间发生的保卫战役,俄罗斯帝国军队与奥斯曼帝国军队在普列文纳(现属保加利亚)进行了激战。奥斯曼帝国的将领奥斯曼帕夏在普列文纳进行发生了顽强的抵抗,但被俄军攻破。战役打响了俄土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奥斯曼帝国在保卫战役中损失重大,加速了帝国的衰落。
9.加里波利战役(1915-1916):前面提到的这场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场重大战役。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的奥斯曼帝国保卫了加里波利半岛,抵御英法联合入侵。这次战斗,双方伤亡惨重,成为战争的重大转折点。
10.萨卡里亚战役(1921):这场战役发生在奥斯曼帝国崩溃后的土耳其独立战争期间。由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运动的力量与希腊军队对峙。希腊军队一直试图进攻安卡拉,但土耳其军队在萨卡里亚地区采取了坚决的防御措施。阿塔图尔克采用了地道战术和阵地防守的策略,有效地抵挡住希腊军队的进攻。这场战斗以土耳其的胜利而告终,标志着战争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导致土耳其共和国的最终成立。萨卡里亚战役的胜利为土耳其争取到了更多国际支持,同时也为土耳其建立现代国家奠定了基础。战役后不久,土耳其和希腊于1922年达成了洛桑和约,结束了土耳其独立战争,确保了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阿塔图尔克随后成为土耳其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开启了土耳其的现代化和西化进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