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8-24 发布于河南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由于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和沟通关系,人际间的这种敏感性训练,对交往双方信息的反馈速度会大大加快。另一方面是因为同熟悉的人交往会导致一种行为的直觉,但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对方的喜、怒、哀、乐非常敏感。敏感引来了猜测。这样他就会根据自己的猜测估计他人行为的发展趋向,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补救自己的过失,努力消除交往中的自然障碍和人为障碍。双方为了友谊的维系(因为我们都觉得友谊的珍贵,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因此在交往增多后,对另一方在交往中逐渐暴露出来的生活小节的过错不求全责备了;力求“求大同存小异”,在原则问题上取得一致性。有时也会原谅对方不应该有的错误,并使之正当理由化,从而避免自己“认知失调”。虽然这对人的发展未必好,但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是必要的。特别是当对方痛苦时,静静聆听他的诉说,安慰他一番,当他成功时,一道分享喜悦,这一切都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是敏感性训练的结果。

【相互报答】

另外,敏感性训练除要增加交往的频率外,还需要注意交往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一味地违反对方的兴趣爱好,自己另搞一套或者在同一领域里双方不能很好地对话,即使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和沟通,但要进行敏感性训练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动”,一方不“动”,那是不行的。所以在交往时要学会观察、分析,寻找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增加谈话的投机性、协调性、趣味性,否则交往中往往会出现“冷场”,不知所措,使双方都很尴尬。从而对交往失去信心和吸引力,无疑这是在增加交往的频率时最忌讳的!

最后,我们应该强调的是,进行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时,信任、沟通、交往并不是三个相互分裂的独立过程,而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信任、沟通、交往是子系统,它们统一于人际关系系统中。

【心灵卷入】

在人生历程中,每个青年人都要谈“恋爱”。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恋爱”实际上是一件交往中态度改变的工作。即由人际不喜欢变为喜欢,从没有吸引力变为如胶似漆,或者由一般同志上升为知心朋友,朋友关系上升为夫妻关系。无论怎样一种改变,都离不开态度的变化。换句话说,“恋爱”是一种承诺,就是一方在另一方心灵中所卷入的程度,无疑,它比人际交往要更进一步。为了使恋爱成功的概率增加,懂得一些求爱的艺术是有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