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娘看不上穷小子,妹妹主动代嫁;他7年后成省长,姐姐悔不当初

 文史馆 2023-08-24 发布于辽宁

自古以来,英雄与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总是让人津津乐道。像民国时期,蔡锷将军与小凤仙的那段“美人救英雄”的爱情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

却很少人知道,蔡锷将军在功成名就前,只是个出身寒微的穷小子,在他即将大婚时,惨遭新娘子嫌弃,最终迎娶了新娘子的妹妹为妻。

七年后,蔡锷当上了省长,当初悔婚的新娘子,才明白自己错过了父亲苦心安排的大好姻缘。

-1-

蔡锷,原名蔡艮寅,出身于贫穷的货郎之家,父亲蔡正陵每日起早贪黑地辛苦劳作,也只是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蔡锷天资聪慧,但家里根本没钱供他读书。

直到蔡锷6岁时,像往常一样跟着父亲去集市,在经过刘家大宅时,被宅子主人刘辉阁叫住了,他对蔡父提起想资助蔡锷进私塾读书的想法,这对蔡父而言正是求之不得,欣然答应了。

刘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刘辉阁又懂一些相面之术,在他看来蔡锷将来必然是大富大贵之人,所以才有了栽培他的想法。

就这样蔡锷在私塾读了几年书,10岁时就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刘辉阁更加确信自己没看错人,于是他又跟蔡父商量着把自己的大女儿刘长姑许配给蔡锷。

虽然刘长姑比蔡锷大7岁,但刘家的家境比蔡家可是高出一大截,何况刘家一直资助儿子读书,是自家的大恩人,所以蔡父也没多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刘长姑对这门婚事却是一百个不愿意,她压根看不上这个寄居在自己家的穷小子,每次见他都是一脸的嫌恶,对他冷嘲热讽。蔡锷也没在意这些,把精力都放在了勤学苦读上,13岁便考中了秀才。

在蔡锷15岁时,又考入了长沙时务学堂,这些年来读书的费用,都是由刘家资助的,对于这份恩情,蔡锷始终铭记于心。

-2-

蔡锷17岁时,又在刘家的资助下留学日本,尽管蔡锷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但对恩人和父母给自己定下的包办婚姻,他始终放在心上不敢辜负,所以学成归国之时,他就决定将婚事办了。

正当两家人沉浸在筹办婚礼的喜悦中时,新娘子长姑却突然悔婚了,说什么也不愿意嫁给蔡锷。尽管此时的蔡锷已是博学多才、风度翩翩的有志青年,但在刘长姑的眼中他依旧是个没钱没权、家境贫寒的穷书生,嫁给他肯定是要吃苦的。

两家人被刘长姑突如其来的悔婚,搞得尴尬不已。蔡锷理解刘长姑对自己的不满,毕竟以前在刘家,也没少遭受刘长姑的白眼和嘲讽,自然知道她对自己的厌恶。但刘辉阁觉得颜面尽失,这些年苦心栽培的女婿和这段婚事也要泡汤了。

正当气氛陷入沉寂时,刘辉阁19岁的小女儿刘森英主动提出要代替姐姐嫁给蔡锷。

刘森英跟姐姐刘长姑的看法不同,刘长姑只看到了蔡锷的家境,就已经对他全盘否定了,但刘森英从小常听父亲念叨蔡锷读书勤奋,又有志气,是个可造之才,所以刘森英对蔡锷非但没有一丝嫌弃,还心怀仰慕。在她眼里蔡锷是个才情出众的有志青年,哪怕现在他一穷二白,将来也会有所成就。

婚礼如期举行,蔡锷就这样迎娶了年轻貌美,又独具慧眼的刘森英。蔡锷对她替嫁的做法十分感动,为此还给她改了新名字“刘侠贞”。

婚后两人也是如胶似漆、情比金坚。刘侠贞嫁给蔡锷不久后,便随丈夫去了地处偏远的云南,还为蔡锷生下了女儿蔡铸莲。

刘长姑觉得妹妹实在太傻了,竟然蔡锷偏僻的云南过苦日子了。结果七年后,刘长姑就为当初悔婚而后悔不已。

-3-

当时的晚清政府早已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爱国志士们决心要推翻腐朽的封建政权,蔡锷正是其中之一,他带领军队在云南取得了卓著的战绩,推翻了云南地区的封建统治,他也因此被推选为云南都督。

短短七年时间,蔡锷就从一个穷小子,纵身一跃成为了云南王。这个消息传开后,刘家人都为之欢欣雀跃,唯独刘长姑一人悔不当初,她这才明白自己错过了父亲苦心安排的大好姻缘,而妹妹就白捡了个“云南第一夫人”的头衔。

其实蔡锷能娶到刘侠贞才是他的幸运,蔡锷在外征战时,刘侠贞一人扛下家庭的重担,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这些都是刘长姑做不到的,即便她嫁给了蔡锷,也吃不了这些苦,每天只会因为贫苦劳累的生活对丈夫各种抱怨和冷嘲热讽,所以蔡锷应该感谢刘长姑当年的不嫁之恩。

-结语-

蔡锷这一生是幸运的,年少时遇见了恩人刘辉阁让他有了读书的机会,青年时遇见了恩师梁启超,让他从一介书生蜕变成爱国的热血青年,在他大婚之时又娶到了刘森英,是这些人的出现,让他一步步成为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护国将军蔡锷。

而当年悔婚的刘长姑,最后也嫁人了,还为夫家生下了两个儿子,过着她想要的衣食无忧的安稳生活。只是当她回想起自己曾经百般嫌弃的穷小子,会不会有一丝愧疚和悔意涌上心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