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窦娥还冤的孔孟之道

 一得斋主人 2023-08-24 发布于山西

孔孟之道作为奴役人民的思想,宣扬忠君爱国,孝顺父母,培养愚忠愚孝的奴才,一直是被批评的对象。但认真读过之后会发现,孔子也好,孟子也好,居然都是背锅侠,比窦娥还冤!

孔子写的仁义礼智信是给国君看,让国君做的,包括我们批了几十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不是让升斗小民愚忠愚孝,而是约束君父的,君父要有君父的样子,臣子才有臣子的样子,如果君父做不到,“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所以,孔子受其学说所累,终其一生都没有被国君收留,《史记·孔子世家》形容他“累累若丧家之犬”。

至于上世纪批评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不是孔孟之道,而是宋代程朱理学的糟粕。孔子本人对婚姻的态度很随意,他应该是最早离婚的名人之一,儿子孔鲤去世后,孔子也没有强求儿媳遵守三从四德,而是尊重她的抉择,改嫁到卫国。

孟子其实也想过离婚,可惜没出门就被妻子的辨护律师,自己的老母亲给扼杀。说起孟子的离婚原因,现代人无法理解。孟子回家后发现妻子席地箕坐,箕坐就是像簸箕一样叉开腿坐,现在这样坐虽然也不雅,但不算什么大事。古人就不同了,魏晋南北朝之前,我们没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更不可思议的是古人穿的是开裆裤,也叫“袴”,穿这种裤子不能叉开腿坐,等于暴露下体,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荆轲刺秦王失败后就是箕坐而骂,刘邦骂人的时候也是席地箕坐。所以孟子很生气,认为妻子失礼了,要休了她。孟母知道后认为是孟子不对,引用古礼“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来提醒儿子,你进门时要大声说话,提醒妻子回来了,不能怪妻子失礼。

最后说一下儒学五大圣人,孔庙四配之一,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参。曾子离婚的理由是妻子做饭不好吃,朋友私下聊天的时候,曾子说虽然和离了,人家迟早还要再嫁,朋友晃然大悟,有些事情能说,有些事情不能说,毕竟做饭不好吃传出去不会影响人的名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