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宰白鸭”有多残忍?父母送亲生儿女当白鸭,县官都于心不忍

 新用户6516h3hB 2023-08-24 发布于山东


艺述史官方原创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时期,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上位者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底层普通的社会民众面临着剥削和贫困。在清朝,就出现了一种骇人听闻的事件,叫“宰白鸭”,据说,亲生父母会陷害自己的子女,亲手把他们送上断头台。宰白鸭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父母要对自己的孩子下毒手?

在清朝,那些有权势或者富有的商贾之家,如果家族里有人犯了命案被判死刑,他们不愿意伏法,就会找穷人家的孩子替自己的受刑,也就是花钱买替死鬼。这些买来顶罪的人有的是自愿、有的是被逼无奈,有的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家里人卖了,不管哪一种,最后都会像砧板上待宰的鸭子一样,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所以这一现象被称为宰白鸭。

《清实录》记载,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到晚清尤为盛行。据统计,每年因宰白鸭枉死的人不下百十起。当时很多富家子弟因此目无王法,肆意妄为,因为即使犯了死罪,只要花点钱就能找到人替死;而穷人以命换钱,为家人求一份生机。

宰白鸭事件自然也引起了一些正义官员的注意,但很多时候,他们也无能为力。陈其元就在《唐闲斋笔记》讲述了自己的父亲陈鳌遇到的一桩宰白鸭事件。陈鳌在做审案官时,有一桩凶杀案,死者身材魁梧,但奇怪的是,自首的却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瘦弱少年。按理来说少年根本就做不到。

但是这个少年平静的认罪,审案全程丝毫没有辩解,陈鳌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一起宰白鸭事件。

他不忍心看到少年就这样枉死,于是单独提审,耐心的劝导少年,希望他能说出真相。少年忍不住嚎啕大哭,说父母收了别人的钱财,逼自己来顶罪。于是陈鳌就放了少年回家,决定重新审理这桩案件。

但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少年又回来认罪了,这次不管陈鳌怎么劝导他都不改口,一口咬定是自己杀了人。原来少年回家之后,父母已经花完了他的卖命钱,他们逼迫他回去当替罪羊,当地知县也严刑逼供,他走投无路,只能回来认罪,求一死来解脱。陈鳌无奈,这个案子就这么了结了。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还有下一句,“无钱便做推磨鬼”。宰白鸭的残忍现实,是底层人民的悲苦,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