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延期的旅程 一次不经意的相遇 温度驱散冷雨 如果不是2023年7月底的那场雨,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落坡岭。 它不过是永定河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水库,建于1976年,库容365万立方米,1000个水立方游泳池的水就可以把它装满。 平时很少有人来,72岁的楼长李卫国说,院里的人互相都认识,有个生人来,很显眼,大家都会首先对其进行灵魂三问。 如果那天是晴天丽日,天津的刘堃、张家口的张小莉、王思雨就算途经落坡岭,都不会知道这个地儿:谁会在疾驰的火车上,用一秒钟,去努力看清一枚站牌上的三个字呢? ![]() 这是一场14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灾害,远甚于十年前的“7·21”,它带来的后果是:至少17000辆车报损,北京342个村庄一度断水、断电、断网,国道108、109等断路,三列列车被困在丰沙线内,载着976名旅客的K396,滞留在距终点70公里的落坡岭。 那是7月31日中午,近千名乘客在火车上等了一天,大雨仍然没有要停的意思,因为地处泄洪通道,各方商议后决定转运。当976位乘客陆续走下火车,冒着雨沿泥泞小路前往一公里外的落坡岭社区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这次旅途的艰难时刻,也是他们这次旅途的温暖时刻。落坡岭,在这一刻,从门头沟的落坡岭,蜕变成为北京的落坡岭,中国的落坡岭。近千名乘客,与落坡岭社区的300多位居民相遇,一夜之间,用他们后来的话说,是处成了“亲戚”。 ![]() 那一晚出现在落坡岭的人,都有各自的性别、年龄、名字、来处、去处和历史,但当七月末的风雨将他们推至命运的风口浪尖,我们发现,他们都不再是自己,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不是在一种关系中。那一晚,与其说他们是一位乘客、一位居民,不如说,他们是爸爸、妈妈、儿女、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似乎将他们纳入中国人的亲情框架,才能更好地呈现、理解落坡岭的故事。 ![]() ![]() 徒步求生的动力是什么?刘堃的回答很简单,他说:“我就想我儿子”,这是一位38岁的爸爸,下个月,儿子两岁。 也是坐在落坡岭2号楼2单元的楼梯上,张小莉抱着四岁的侄子,遇到了开门出来到广场送东西的李卫国。她向李卫国求助有没有一件干点的衣服,给孩子换上,说这种时候,就怕孩子感冒。李卫国不仅给她拿出来一件衣服,还让她进屋,因为觉得孩子“挺可怜的”。张小莉这才想起,外面那两个大一些孩子,女儿王思雨和她的表妹。她们四口人就这样走进了安秀莲、李卫国37平方米的家,那时,屋里已经有五位乘客:一对年轻情侣、一个带着公公看病的儿媳,还有她一道前来的舅舅。 但这么多萍水相逢的人,安秀莲均待之以毫无保留的热情。那天她一直没有离开锅,在那个没有电、没有自来水(都是从山上接的水)、没有抽油烟机、不到两平米的小厨房,白天煮过若干锅螺蛳粉、面皮、方便面之后,夜里12点,她又把刚蒸好的发糕端上桌,点着一支四十年前的蜡烛,王思雨吃到了这两天的第一顿饱饭,在日志里,她管安秀莲叫“发糕奶奶”。 ![]() ![]() 安秀莲和李卫国夫妇在乘客转运走的第二天,就投奔去了回龙观的儿子家,听了爸妈这两天的经历,安秀莲说儿子的反应是:“行,像你的风格,给你点个赞!” 当落坡岭风雨交加的时候,不远处的安家庄和沿河城,停着从乌鲁木齐来的Z180和从银川来的K1178,那上面,有和K396乘客际遇相同的两批人。这三列列车上的2831人,在这个七月末八月初,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他们遇上了突如其来的天灾,也遇见了古道热肠的人情。更遇见了人民至上的各级政府、舍身忘死的子弟兵、履职尽责的铁路人的合力救援。这是一个相向而行,同舟共济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温暖,也看到了坚守,更看到了团结和力量。 |
|
来自: skysun000001 > 《民主法治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