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文明礼仪

 一中大语文 2023-08-24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里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二)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标语。然而,在我们身边,时不时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图书馆内随便占座,学校食堂买饭不排队,升国旗时交头接耳,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在公物上乱涂乱画,公开场合大声喧哗,随手丢弃垃圾……

对于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综合分析情境材料可知,它是由两则材料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就材料谈及的话题而言,主要探讨的是“礼”的问题。其中,第一则材料引经据典,从古代儒家经典中引述关于“礼”的论述,足见古人因为意识到礼对个人成长和社会风化的重要性,所以对“礼”特别重视;第二则材料,则是从现实的角度强调了注重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在具体分析时,先提出“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的意义,然后从反面列举了现实生活中不注重礼貌与文明的表现。由此,材料提供的思考角度有:当下,为什么要重视文明礼仪;我们该如何与不文明的现象进行“斗争”;“讲文明,懂礼貌”,我们该如何做;文明礼仪在现实社会中有什么意义。

理解了材料,明确了任务,文章写作时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主题——文明礼仪行天下,温暖你我、和谐世界;继之,把观点与材料对接进行理论分析;然后,以论点观照现实,论述行文明礼仪的价值与意义。为了增强说服力,可以从反面列举不文明的现象进行对照;最后,关联现实,当代青年应该传承和接力文明礼仪的大旗,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和谐。

【参考立意】

1.礼行天下,和谐你我。

2.用文明礼仪之水浇灌社会之花。

3.礼仪之邦倡文明,社会更温暖。

【佳作展示】

礼行天下,温暖你我

自进入幼教接受教育开始,老师就以“讲文明,懂礼貌”教育孩子。正是从娃娃抓起,文明礼仪教育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风化才日渐澄化。不过,我们在享受礼仪之邦厚重温馨的气息滋养的同时,还会看到一些有伤风雅,令人大跌眼镜的现象和事情。也正是如此,才让我们的心情“颇不宁静”。

温暖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世界是每一个人都希冀和憧憬的,要达成所愿,就需要我们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应该“礼”字当先。只有礼行天下,人与人之间才会少去几分凄寒彻骨,多一些脉脉温情。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之风,简而言之当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时彬彬有礼。以此为标准,古今中外的名人侠士很多是不能入君子之列的,像楚霸王项羽、焚书坑儒的秦始皇等,尽管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对五千年文明长河的疏浚,他们不是以文明礼仪为工具,而是以征战挞伐和杀戮为快意的。很显然,这种涂抹上鲜血和生命的历史画册与文明礼仪是背道而驰的。

荀子关于“人无逆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并不宁”的论述,充分说明礼仪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世风淳化,首先当是社会风气健康积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虽不需要做到相敬如宾,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相帮助、相互取暖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以邻为壑、隔岸观火,那么整个世界就少去了生机与活力,也就没有了希望。

放眼当下,各种“霸”时时刷屏,乱刻乱画随处可见,“XXX到此一游”的清秀文字从陆地到大海,再飞上天空,行事者满足了自己一时“扬名于世”的虚荣心,殊不知因为自己的不文明、不礼貌破坏了社会的风气,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显而易见,这些逞一时之快而与社会主流相左的做法是为社会所不容的。要让我们生活的环境风清月明,必须把这些旁逸斜出的枝节剔除。

礼仪之邦,礼行天下。这样,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更加融洽。当代青年应该从自我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把文明礼仪的接力棒牢牢握在手中,做一名合格称职的接力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