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乘车不语真君子

 王传言 2023-08-25 发布于江苏

我发现一个现象,乘车的人和开车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这就跟物理学上的折射现象一样。你觉得是那样的,实际上并不是那样。乘车的人看着太危险了,就要碰到旁边的车了,实际上开车的人心里自然有数,压根碰不到。

于是就衍生出来一个问题:乘车人的自我修养问题。我觉得,作为乘车人最好的顶级修养不是别的,就是闭嘴不语。做不到这点,就不是真君子。可见很多人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之所以做不到,多是自以为是。他觉得的以为就是别人觉得的。这十分坏。对于很多人而言,如何才能够做到乘车不语呢?我觉得,要做到,不难,就是要有点自知之明。你想想看,连你这个乘车的人都知道的危险,开车人会不知道?

再者说,在其位谋其政。开车有开车的责任,是在开车的位置上,你作为一个乘车人,就做好一个乘车人的责任就行了:闭嘴。如果没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开始滔滔不绝起来的话,不仅仅是一种话多必失,更有可能就是一种瞎指挥。

这就好比做饭的人,被不做饭的人指挥,你应该能够想象到其中的结果吧!做饭的人辛辛苦苦在厨房里忙活着,累死累活不说,还需要你这个吃闲饭的人在这里指指点点,成何体统?

要是我在厨房里做饭的时候,有个闲的没事的在指挥,这个少放点盐,那个多放点醋的。我想我早就撂挑子不干了。你想想呢,凭什么呢?我快忙死了,一个快闲死的来指挥我。我烦不烦?肯定烦死了,干脆不做了呗!

现实中,却到处都是这样的场景,好像是厨房做饭搬迁到了其他场景之中。一个人干活,十个人指挥。干活的快累死了,指挥的还觉得是没听指挥导致的。如此以来,干活的还想干活吗?早就不想了吧。

问题也来了,为何就会形成这样的一种现实呢?即看的人多,指挥的人,干活的人少?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句人浮于事能够解释清楚的。人浮于事,那为何就形成了人浮于事呢?根在哪里?

比如现在的工作岗位上,明明高中生就能干得服服帖帖的,非要招聘一个硕士或者博士呢?岂不是学历贬值?这才是真问题吧!按理说,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不是多个萝卜一个坑。

关键的还在于萝卜和坑到底适合不适合,匹配不匹配。萝卜太大,坑太小。萝卜肯定要去找更大的坑吧!相反,萝卜太小,在一个太大的坑里,你想想就知道其中并不合适吧!

最为理想的情况是没有人瞎指挥,就全体人员都在干活就行了,大家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将属于自己的事情做得服服帖帖。这样以来,整个社会的效率才能够提升起来。

对于乘车的人来说,闭嘴就是一种修养,少说两句没有人会把你当成哑巴。恰恰是说得太多的时候,还极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车祸。到那个时候,就追悔莫及了。

防止失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