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为何大多在两年内迅速覆灭?

 登西峰看东海 2023-08-25 发布于山东

“十八路诸侯反董卓”,被认为是汉家天下分崩离析的标志。     老电视剧《三国演义》,就把十八路诸侯会盟的场景作为最开始的片头。

在大家印象中,这慷慨激昂、共赴国难的十八路诸侯,多是英雄豪杰,后来汉末三国的历史,就是这帮人“主演”的。      其实···并没有。

一起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除二袁(袁绍、袁术)外,都在很短的时间内覆灭了!

十八路诸侯

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众各数万。(《三国志.武帝纪》)

咱们说的“十八路诸侯”,其实就是上面这十路。

演义中把出尽风头的刘关张和他们的主公公孙瓒都没有参加。

曹操参加了,并“行奋武将军”,但因没有地盘,所以还算不上一路诸侯。

孙坚也参加了,而且,作为长沙太守,是有地盘的。但是,他已经远离了长沙,与袁术合作,所以,暂时也算不得一路诸侯。

所以,汉末乱世的三个“剩者”:曹孙刘,都不在其列。

此外,乱世中其他几个活得稍久一点的,刘璋(刘焉)、刘表、张鲁、马腾们,甚至都没有参加。

也就是说,在乱世开始的十年内,这些诸侯全部覆灭了!

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在两年内覆灭的!

群雄的覆灭(按顺序)

1、桥瑁:190年,死于内讧;

桥瑁,算是“十八路诸侯”的首倡者,正是他“诈作三公书”,发起了诸侯群起讨董卓。

然而,正是这次一起讨董卓,要了他的命。

起兵后,桥瑁与张邈、刘岱、袁遗驻酸枣。

在酸枣期间,他们“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不去打董卓,反而自己搞了起来。

桥瑁与兖州刺史刘岱交恶。

于是,刘岱攻杀了桥瑁,另外任命了东郡太守。

如此,反董卓联军还没有解散,桥瑁就先死于联军的内乱中了。

2、孔伷:190年,忧愤而死。

豫州刺史孔伷的故事很短。

起兵后,屯于颍川。

同年,病死。

他去世后,袁术表孙坚为豫州刺史,袁绍表周昂为豫州刺史,开始争夺豫州。

3、王匡:191年,死于私仇+曹操之”阴“;

王匡,倒是正儿八经和董卓干过仗的。

不过,确实不是对手,敌人一招声东击西,王匡就大败。

后来,董卓以朝廷名义,派胡母班等人前来招抚袁绍。

奉盟主袁绍之命,王匡把胡母班等人处决了。

胡母班是王匡的妹夫,被关押期间,写了封信,把王匡骂了一顿,但最后还是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托付给了王匡。

王匡大哭后,杀了胡母班,并善待了胡母班的两个孩子。

其实,王匡是奉命行事,而且也善待胡的儿子,也算仁义。

但是,胡的亲属旧部怀恨在心,与曹操联合,一起讨伐王匡,王匡败死。

王匡死了,他手下的部分泰山兵跟了曹操。

4、韩馥:191年,怯而自尽。

冀州牧韩馥,怯懦之人。

在袁绍等人的威逼利诱下,韩馥主动将冀州让给了袁绍。

一次,其老部下朱汉率人保卫韩馥住宅,打断了韩馥儿子的腿。

韩馥惊恐,向袁绍请求离开,袁绍同意。

于是,韩馥往陈留投奔张邈。

一次,袁绍派人来与张邈会谈机密之事,韩馥认为这是袁绍来除掉他,惊恐不已,干脆自杀了···

5、刘岱:192年,死于青州黄巾之手;

192年,青州黄巾攻入兖州。

兖州刺史刘岱不听鲍信的建议,率军与青州黄巾正面交战,兵败身死。

他的兖州,也就成了曹公逐鹿天下的“根本之地”。

6、鲍信:192年,死于青州黄巾之手;

刘岱死后,鲍信与陈宫等人迎接曹操入主兖州。

在讨伐青州黄巾的一次作战中,曹操、鲍信率军进击寿张,但步兵没到就与敌人遭遇,形势危急。鲍信奋力作战而死,曹操才得以走脱。

早年劝袁绍趁早对董卓下手,后来劝曹操不要跟随袁绍,而要“规大河以南”,再后来劝刘岱对青州黄巾要先守后战的,都是鲍信。

鲍信不死,或许是荀彧一类的人物吧···可惜了。

7、袁遗:192年,死于袁术的攻击。

袁遗,是袁绍的堂兄。

反董卓联军解散后,袁遗依然依附于袁绍。

192年,袁术进犯兖州,被曹操、袁绍联军大败。

袁术遂逃亡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

袁绍派袁遗前去争夺扬州,但被袁术所败,撤经沛县时,被兵所杀。

8、张邈:195年,死于部下。

张邈与袁绍、曹操都是老朋友。

后来,袁绍与张邈交恶,让曹操杀张邈,曹操不肯,但张邈一直不心安。

曹操征徐州期间,张邈、陈宫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

吕布败走后,张邈弟弟张超守陈留,举族被杀。

在陈留被围期间,张邈跑去请求袁术救援,但在路上被部下所杀。

9、袁术:199年,死于走投无路。

袁术一直是作死折腾,但家底好,折腾了很多年。

在释放了“作死”的终极大招——称帝后,终于众叛亲离。

在曹操、吕布、孙策、刘备等人的连番打击后,袁绍走投无路。

他想要喝蜜,没有,叹息:袁术竟至于此乎?

随后···吐血斗余而死。

10、袁绍:202年,死于忧恨。

袁绍咱们就不多介绍了。

官渡之战后,袁绍一度重新振作。

但黎阳战败,袁绍重病。

外又曹操之逼,内有诸子之争,202年,袁绍忧恨而死。

总体来看,十位群雄,除二袁和张邈外,其余七人皆在2年内就覆灭了。

考虑到张邈其实一直都“反制于人”(陈宫语),一直依附于人(刘岱、曹操、吕布),稍微起心要“共牧”就被灭了,因此,也可以归于“迅速败亡”类。

个人素质不适应兼并战争

这些诸侯中,大多数是名士出身。

他们平时养名钓誉,清谈入云,但或在军事上没有韬略,或在政治上没有建数,或无驭下之能。

早在反董卓作战期间,尚书郑泰就对董卓指出了这些人的成色:袁绍是公卿子弟,长在京师,张邈是个长者(富翁),孔伷清谈高论,能吧枯萎的话说活,但他们都没有军旅之才···

讨伐董卓期间,群雄日置酒高会,不思进取,反倒是基础薄弱,连诸侯都还算不上的曹操、孙坚积极进取,这就足见所谓“群雄”的胆识、才干了。

可以说,“群雄”中,只有袁绍、鲍信的个人素质相对比较高,是可能在兼并战争中有所作为的。(当然,鲍信选择拥护曹操,也是明智之举,只是不幸早早战死)

所以,除基础雄厚的二袁外,大部分“英雄”都是在稀里糊涂间都被灭了,其兴亡几乎都不值一书···

大多缺乏基础

所谓“群雄”,看起来坐拥一州、一郡之地,实力雄厚,实则不然。

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起兵前不到半年时间才上任的。

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都是董卓为拉拢名士而启用的,而王匡、鲍信、袁绍,则是在反对董卓时,董卓处于为安抚而封的,他们皆上任不久。

因此,他们是在没有稳固统治,没有来得及准备的情况下,就仓促起兵的。

他们虽看起来坐拥一州、一郡之地,但实际掌握的基本力量仍是自己所募之兵,缺乏实力基础。

所以,他们或被部下的叛乱所杀,或突然被盟友所杀,或被青州黄巾所杀,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因为他们原本的实力就不是很强。

地处中原,开局就是顶级难度

群雄迅速覆灭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家都地处于中原。

如果在边远地区,当一当“坐谈客”,或许还有一些缓冲时间,让你慢慢适应。

但是,在中原,历史根本不会给“群雄”适应时间。

青徐黄巾纵横其间,袁绍、曹操、袁术,甚至后来的吕布、刘备,觊觎其间,各怀去就的部下游离其间,其难度一开局就是“地狱级”。

中原地区,很快就要完成优胜劣汰!

作为“诸侯”,“十八路诸侯”中的大多数,很快就稀里糊涂败亡了,其过程几乎不值一书。

但作为一个整体,“十八路诸侯”反董卓,将来黄巾起义以来逐渐松动的乱世之门彻底打开,为真正的乱世英雄们摆好了舞台,为后人摆好了看台。

他们不是成功的“诸侯”,但他们一起,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