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4年河南一位老汉借钱不还,法院找了过去,才知他是特等功臣

 一利阳光故事会 2023-08-25 发布于北京

1994年年底,距离过年只有十几天的时间了。而这一年河南的冬天,却显得格外的寒冷。在河南灵宝市九营村有一栋孤零零的土坯房,在寒风之中瑟瑟发抖。

屋里虽然生着火,但是冷风依旧不停地从门缝里吹进来。冰冷的土炕上坐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汉,他紧锁着眉头,似乎有什么事让他十分烦心。

原来,刚刚有人来上门讨债,但是因为老汉实在是没有钱给他,所以只好空手而回了。

因为早年受过伤,每到刮风下雨天,老汉身上就一阵阵酸痛,所以根本就干不了农活。甚至因为没钱,病痛发作的时候,他也只能咬牙强撑着。

老汉常年吃的都是最便宜的玉米粒,穿的也是满是补丁的衣服。每逢急用钱的时候,他就到处去借,但是却又还不上。

这不前脚讨债的刚走,大门又被人敲响了。老汉让自己的儿子赶紧出门看看,即便是还不起钱,也不能闭门不见人的。

老汉的儿子打开了屋门,只见外面站着几个人,穿着方面,看起来像是城里来的。

其中一位男子说道:“请问一下,这是卢文焕老人的家吗?我们是灵宝市法院的,我叫赵江波。”

老汉的儿子一听,这可不得了,莫不是还不起钱,被人告到了法院?这下可麻烦了。他小声地回答道:“是的……”

“我们是专门来看望卢文焕老人的,他在家吗?你是他什么人!”听到男子说完这句话,老汉儿子的悬着的心才落了下去,于是接话道:“在的,卢文焕是我的父亲。”

把几个人迎进门以后,屋内的场面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房间里潮湿寒冷,土炕上有一床满是油污破旧的破棉被。赵江波实在是不敢相信,这位昔日战场上的人民英雄,如今却住着这么一间又破又烂的房子,他感到眼睛一阵阵发酸。

赵江波时任河南省灵宝市法院办公室副主任,在此之前,他和法院的工作人员整理以前的档案时,发现了卢文焕的事迹,之后通过查访资料,找到了他的住址。

没想到,这次这么一走访,赵江波真的找到了卢文焕的住处,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老人的日子会过的这么清苦。

听说了赵江波是来看他的,卢文焕十分激动地说道:“想不到还有人记得我,太谢谢你们了!”

之后,赵江波和卢文焕成了朋友,卢文焕也对他敞开了心扉,在回忆起当年战场上发生的事情,想到自己牺牲的战友,老人又流着泪说道:“和我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能幸运地走下战场,过了这么多年好日子,我已经很满足了。”

这时,卢文焕转身从坑头下面拿出来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就连他的子女都不知道里面到底装着什么。

卢文焕把小盒子打了开来,从里面拿出来了一张又破又旧的黄纸,铺开来给赵江波等人观看。只见上面清晰地写着:卢文焕同志,于一九五零年三月三日经评定为特等功臣,特发给奖状以作为光荣纪念。在奖状的左下角,还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河南军区的红色大印。

赵江波看完以后,激动地说道:“特等功臣啊!您为国家革命事业付出了太多太多,这是您应得的荣誉!”

老人的儿子十分的震惊,因为他虽然知道父亲当过兵,但是却从来没有听他说过特等功臣的事情,真是想不到,自己一辈子普普通通的父亲,竟然会有着这么一个光荣的身份。

赵江波临走的时候,掏出了当时身上带着的200块钱,让其购买一些过年的东西,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虽然这笔钱不多,但是对于老人来说却也是一笔巨款了。由于老人不愿意收,最后还是赵江波百般拉扯之下,好不容易才留下了这笔钱。

从此以后,赵江波和卢文焕老人成了忘年交,每逢有空就会去看望一下老人,而且逢年过节的时候,更是会带一些钱和礼品去送给老人。

从卢文焕家回去以后,赵江波联合当地记者,把老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写成了一篇名为《特等功臣解甲归田之后》文章,后来发表在了《灵宝晚报》上,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才让卢文焕老人当年的英勇事迹,再一次地重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

那么,卢文焕是因为何事被评为特等功臣的?这么多年他为什么过的这么艰难?

1921年,灵宝县阳平镇九营村迎来了一名男婴,父母给他取名卢文焕。他的父亲卢振友是地主家的佃农,母亲秀针是一位勤劳辛苦的农民。但是孩子出生以后,并没有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多少幸福,日子反而过得更难了。

因为农忙,所以母亲在生下他没两天后,就到了地里干农活了。因为劳累再加上落下了月子病,几年以后就离开了人世。

因为家里穷,所以连棺材都买不起,于是父亲只好用席子把母亲得遗体包裹好,埋在了村边一棵大树底下。

母亲的去世,给父亲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他在郁郁寡欢之中,五年之后也离开了人世。这个时候的卢文焕,刚满10岁。

可以想象,一个年幼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双亲,要想在当时那个动乱的社会生活下去,必然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

年幼的卢文焕被接到了亲戚家生活,等到了十五、六岁时,他就在一个大户人家帮忙打长工。怀着感恩的心,每个月卢文焕都定时给亲戚家送钱,以补贴家里的用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大户人家的为人十分不错,他们对干活实在,憨厚老实的卢文焕很有好感,不久之后更是让他陪着自家孩子读书。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卢文焕在年幼的时候,也学会了不少汉字。

1948年9月12日,卢文焕参军入伍,被编入陕州军分区第三团。在灵宝、阌乡等地的随军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说到卢文焕为什么能获得特等功臣的荣誉,其实这件事和土匪李子奎这个人有很大关系。

抗战时期,河南的老百姓日子就过的十分困难。在水旱蝗汤之下,河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连生命都得不到任何保障。

国民党士兵殴打老百姓

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解放,但是很多地方依然匪患成灾。在灵宝县和阌乡县内,有不少土匪组织与国府残部勾结,横行霸道、为虎作伥。

河南西部有一个叫李子奎土匪头子,他们在当地频繁从事的土匪活动,老百姓都知道他这个臭名昭著的匪首。

土匪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残忍迫害当地无辜百姓。依仗人多有枪,他们是肆无忌惮。

特别是谁家如果有姑娘,土匪们就会强抢上山糟蹋,吓得有女儿的老百姓根本就不敢让孩子露面,只能藏在地窖、柴房里面,期望能够躲避土匪的毒害。老百姓们虽然对李子奎部恨之入骨,但是却又是无可奈何。

李子奎

这个李子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李子奎,祖籍函谷关镇马家寨村,从小不务正,15岁就落草为寇,投奔了山上的土匪,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后被国府看重,担任陕州保安团第一营的少校营长。

1947年10月,李子奎部趁着我党转移之际,他趁机疯狂杀害灵宝的共产党员和农民干部,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灵宝惨案”。

杀人如麻、双手沾满鲜血的李子奎, 非但没有得到惩罚,反而被胡宗南所赏识,胡宗南任命他为灵阌自卫军总指挥、灵宝县保安团团长。背后有了胡宗南这个大靠山,李子奎行事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了。

1949年6月,李子奎给胡宗南通风报信,导致驻扎在灵宝、阌乡县的国民党第3纵队司令刘希程起义失败。由李子奎接任了刘希程的职务,担任国民党第3纵队司令员。

有了靠山,李子奎行事也更加得肆无忌惮了。他为了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欲望,于是在县城里面开设赌场、放高利贷、逼良为娼、售卖大烟。再用挣来的钱支枪购买、扩充土匪队伍。

不久以后,随着灵宝、阌乡相继获得解放,李子奎率领残部逃到了朱阳深山之中,继续干着土匪的营生,成为了危害当地老百姓的巨大毒瘤。

剿灭土匪,还老百姓一个安宁,这个事情已经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任务。6月中旬,中共河南召开会议,提出要坚决、快速、彻底地肃清匪患,制定了详细的剿匪计划,并且把灵宝县李子奎作为重点围剿对象。

7月21日,剿匪第一仗打响,解放军出动800余人,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歼灭匪徒500余人。可惜的是,李子奎却趁着夜色和混乱,从战场上逃了出去。

解放军剿匪

不久以后又进行了两次剿匪运动,全部获得大捷。但是狡猾的李子奎却一直都没有被逮捕归案。

对于这个行踪不定、心狠手辣的李子奎,抓捕行动进行得并不顺利。河南省委决定成立一个剿匪尖刀队,前往追击李子奎。

卢文焕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主动请缨加入突击队,势必要让李子奎伏法,还周边一个安宁。

不久之后,尖刀班打听到李子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函谷关镇马家寨,住在一个叫建治安的地主家里。尖刀班赶紧抄近路、走险路,终于在一天之后赶到了马家寨。

解放军在控制住建治安以后,立即询问李子奎的下落。看着身上都背着枪的解放军,建治安已经被吓得是语无伦次,赶紧带着卢文焕他们不远处的一个窑洞。

一代悍匪李子奎,现在就躲在这个窑场里面。

在仔细的侦查过程中,尖刀班发现了这个窑洞有两个出口,一个通往野外,一个通往建治安的院子。

经过紧急部署,班长把人分成了两组,一组负责守住窑洞的两个出口,一组随他进洞寻找李子奎的下落。

窑洞里面一片漆黑,道路十分崎岖难行,大家只能猫着腰摸黑前行。等进入到了窑洞内部,卢文焕突然发现眼前一个人影一闪而过,他立马纵身追了过去。

“不准动,你是谁?”,两人异口同声地大喊道,随后手枪全部抵在了对方的身上。卢文焕大声说道:“李子奎,你跑不掉了,赶紧放下武器,争取宽大处理。”

李子奎的内心一阵慌乱,胆小怕死的他立即说道:“先别开枪,咱们有话好好说。”

看着卢文焕不说话,李子奎以为他已经放松了警惕。眼珠一转,李子奎突然心生一计,他假装把手枪放到地上,自己则起身想打算逃跑。卢文焕心思十分的敏捷,他对丢枪行为视而不见,而是借机欺身而上,打算活捉李子奎。

双方打的是难分难解,场面十分的激烈。就在这时,两名解放军战士从黑暗中赶了过来,他们三个人一起按住了李子奎的胳膊,将他带出了窑洞。

李子奎落网的第二天,消息就传遍了灵宝的大街小巷,老百姓们敲锣打鼓,庆祝悍匪李子奎终于落网。于1950年被押送刑场,执行枪决。

卢文焕的名字也因为这一次行动传的人人皆知。不久后就被组织上授予“特等功臣”荣誉称号,获得了一张特等功臣奖状。

1951年, 30岁的卢文焕选择了退伍转业,他并没有借助自己的荣誉,向组织上要求安排好的工作,而是回到家乡过上了平静的务农生活。后经人介绍找到了媳妇,先后生育了6个子女。

在此期间,卢文焕担任过村子里的生产队长,专门负责看护村里的粮食。由于家里孩子多,生活过的十分的艰难,但是即便孩子被饿得哇哇叫的时候,卢文焕也没有偷拿过集体的一粒粮食。别人家的孩子偶尔还能偷玉米吃,卢文焕对此却是“视而不见”,但是自己家的孩子就不行,因为这个事情,卢文焕没少遭到家人的埋怨。

即使再贫穷,他也没有申请过一次救济粮,也从未因为自己功臣的身份,向组织上提过任何一个要求。

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卢文焕的子女们都找到了工作以后,家里的生活过的是越过越好,他也终于把以前欠下的债务全部还清了。

卢文焕的儿子卢春旺,在面对记者的时候说道:“父亲晚年常常感叹国家越来越富强了,而他的这张也被偶尔翻了出来,抱在怀里抚摸着奖状,久久都不愿放下。父亲虽然常常给我们讲他抓土匪的故事,但是却不准我们出去讲,也不能为这个事找政府提要求。”

村民卢文亮说道:“老人从没主动说过他是特等功臣,大家虽然知道他当过兵,但是大家向他打听的时候,他总是摇摇头敷衍几句了事。几乎所有村民都说他是个'硬骨头’,没有领过一粒救济粮。”

2011年,这位“剿匪英雄”、“特等功臣”因病去世了,享年90岁。这一生,他默默无闻,从未靠着自己的功劳去享受过一天生活。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写了一首诗,诗中用“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来描述侠客。

纵观卢文焕老人的一生,他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在国家和平之际,默默无闻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用这句诗来形容卢文焕老人,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谨以此文,向卢文焕老人,以及无数为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流血牺牲、默默无闻的英雄前辈们致敬!

注:行文看似有些混乱,实则是为了追求叙事脉络清晰,如果有什么写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斧正,不胜感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