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的原因之一是朝鲜不敌韩国召唤的联合国外援,紧急向中国和苏联求助,但是鲜有人知道,在朝鲜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朝鲜人民军原本拥有着极强的优势,这优势强到堪称碾压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朝鲜半岛终于摆脱了殖民他们三十多年的日本侵略者,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但是在苏联与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协商下在南北分别建立了两个国家,与同时期的德国是一个情况。 双方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以美国扶植的李承晚为代言人的大韩民国,这也就是后来朝鲜和韩国以“三八线”为界的由来。 但这样的理想划分并不能真的平息朝鲜半岛人民的统一期望,在两个国家各自立国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朝鲜与韩国在边界先后发生了两千多起冲突,武装冲突问题不断升级,终于到一九五零年的六月二十五日,朝鲜战争爆发。 对于这场战争的起因,双方自然是各执一词。朝鲜方面声称,是韩国主动发起的进攻,背后是美国指使的。而根据韩国方面的说法以及后来苏联解体后公开的档案来看,这场战争是经苏联同意后,朝鲜突然发起的一次进攻,打了韩国一个措手不及。而美国,则和中国一样是在战争开始之后才知晓情况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南北的分裂本来就只是强国们的一厢情愿,南北的矛盾也是在双方建国之时就已经存在,南北之战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整个朝鲜半岛总共有近二十二万平方公里,和中国这么庞大的领土比,当然只是弹丸小国,还不到四川地界的一半。人口自然更少,大约三千来万人,才相当于四川人口的三成,就成都周边的火锅店就能凑出来了。 战争爆发时,北部的朝鲜占据了整个半岛约百分之五十八的土地,但以笔者家乡宜宾为例,宜宾只有一万又三千多平方公里,北朝鲜差不多顶九个宜宾,还是蛮大的。但朝鲜能调配的人口却只有整个半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九百来万人。不过北部地区因为自身的水、煤、铁等自然资源丰富,本来就是朝鲜半岛原本的工业区,这也是朝鲜的优势之一。 而南部的韩国虽然有着两千一百来万人,但相较于北方,那是要啥缺啥,仍然是一个非常朴素落后的农业国,完全提不上近代化。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大家都穷,食物都无法自足,需要外援。所以就他们在开战之前的实力对比而言,就要看背后的老大哥给了些什么支持了。 先说朝鲜。 朝鲜和我国初期一样,在军备、编制等方面基本上都是学苏联的。开战时朝鲜的总兵力有近十三万五千人,飞机约一百八十架、坦克大概有一百五十辆、火炮也差不多六百门,小武器也有野战炮、反坦克炮、迫击炮等等,这些组成了满编的步兵师八个,以及一些警备治安部队。这些东西放到现在,在小国当中也是武力强国了。 并且这些军队基本上都是苏联和中国军官训练的,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还参加过我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大家都知道朝鲜在二战前就是日本的殖民地,于是在这漫长的日本殖民时代,有大批的朝鲜人民逃亡东北,所以在东北野战军中光朝鲜人民组成的师就有三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直接把这几个师都给了朝鲜,革命先辈们就是这么慷慨。所以,按照当时世界的陆军作战力排名来说,朝鲜排名也是靠前的。 与北朝鲜相比,韩国就简直不值一提了。 开战时,韩国占据的人口虽然是朝鲜的两倍,但兵力只有九万八千来人,装甲车二十七辆,火炮八十九门,飞机的确有三十二架,但是能用的只有十架,坦克更是一辆都没有,小武器倒也有,不过比起朝鲜来说那肯定是不够看的,都不知道美国是怎么管的,不过就这样了,他们居然还能凑出八个师来。 在军官训练上,韩国这边很多都是日军出身,其中一些也是入侵过中国的,都是中国军队的手下败将,战犯级别都算不上。由于朝鲜是日本的老殖民地的原因,韩国建国时所拥有的兵源在二战时也是属于日军,以我们国内人的视角来看,那是远远没有朝鲜那边根正苗红,一看就垮垮军。 综上所述,在如此明显的实力差距面前,又是突然爆发的战争,韩国根本毫无招架之力,不能说是战五渣吧,那也是完全不经打呀。 仅仅三天时间,朝鲜军就占领了当时的韩国首都汉城,这也是今天的韩国首都首尔。李承晚等韩国高官人怕得要命,连军备都不要了,直接就炸毁了汉江大桥,仓皇逃跑。 韩国这种情况简直震惊了美国,恐怕他们没想到还有比“常凯申”(蒋介石)更拉胯的。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当即就下令驻守日本的美国军队协助韩国作战,同时还担心中国趁机收复台湾,派了军舰跑到台湾海峡巡逻。 然后为了师出有名,美国还在联合国发起投票,要组成“联合国军”增援韩国。这次投票,由于中国席位还在国民党手中,而苏联代表没有来得及参与会议,也就都没有行使五大常务理事国应有的“否决权”,让“联合国军”的决议得以通过。 这支所谓的“联合国军”自然是以美国为主导,同时也有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大国,以及荷兰、比利时、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希腊、哥伦比亚等欧洲小国,又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附属小国,还有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南非这些在当时只能算杂牌的跟班,但总共也有十五个国家参与,再加上韩国残剩的军队,林林总总也有近四十万人,均由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统帅。 在外援还在集结的时间,朝鲜这边自然乘胜追击,在夺取了汉城之后,仅仅用了二十二天就攻占了大田,又用两天就占领了木浦,到七月的最后一天就占领了晋州。要知道,这个时候美国的驻日防军也已经参战,毫无扭转局势之力,最后和韩国军队一起被逼退到釜山。 釜山已经是非常南边了,都是靠海的旮沓角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朝鲜已经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接近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拥有了百分之九十二的人口,如果不是有美国的干预,朝鲜人民本该在这时实现真正的统一与独立。 可惜,最后还是有了历史上的仁川登陆,彻底扭转了朝鲜的局势。但是在说仁川登陆之前,还有再提提釜山战役。 釜山战役是朝鲜军队顺风局的最后一次战役,此时美军和联合国军尚且没有大面积登陆,最后的韩国残军和美国第八集团军只能龟缩在釜山,朝鲜内部对此也非常乐观。 在八月十五的这一天,正值北朝鲜解放五周年纪念日,朝鲜主席金日成在平壤发布大型讲话,说要让八月成为朝鲜半岛统一月。 这是万众期盼的事,朝鲜人民军气势如虹,立刻开始了对釜山的进攻,被称为“八月攻势”。 但正所谓“困兽犹斗”,在釜山的敌人残部也有着坚定的意志。遥控指挥的麦克阿瑟下令残剩的美国第八集团军不能后退,该军司令也承诺“不会复刻敦刻尔克大撤退”。因而在釜山这个地方,他们展开了战争以来最为激烈的对抗。 朝鲜方面也未注意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朝鲜人民军已经伤亡惨重。相较于战争初期那么光鲜的战力数据,到釜山战役的时候,朝鲜人民军无论是在人力还是在战备上都已经消耗了一半之多。缺人尚可补充,但损耗的武器又能从哪里来呢?虽然最后还是能够维持近七万的人员配置,但是新兵和老兵的战斗力又怎么能一样呢? 而在釜山内部,虽然美军和韩军同样也伤亡惨重,但是他们的大后方远在海外。 此时美国已经完全控制了日本,联合国的指挥部就设立在日本,以日本为跳板,借助海运、空运,他们可以把物资和人员源源不断地补充到釜山军队内部。一方在持续消耗,另一方在不断补充,在朝鲜的攻势没有取得较大成果的情况下,每多僵持一天,朝鲜的压力就加重一分。 八月的统一计划破产后,朝鲜人民军重整旗鼓,立刻开展“九月攻势”,但釜山这边已经大不相同。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补充,整个美方和韩方的军队已经高达十八万之众,已经是朝鲜的两倍军力!而在武器方面,随着大批量的美式装备进入釜山港,实力对比已经是压倒式的了。 并且,在同一时刻,美军出动大量空军,对朝鲜军队的大后方进行轮番轰炸,平壤、兴南、元山等地的工业设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朝鲜仅有的工业基础彻底瘫痪。 所以进入九月才六天,朝鲜的第一道防线便被突破,有了第一次的大撤退,此举大大鼓舞了韩方的士气,这样一来,朝鲜军队唯一占优的心态也开始走下坡路。随后的几次进攻,朝鲜军队哪怕用大量的人命填入防线,也无法再获得胜利。 从这个时候开始,整个朝鲜局势便已经发生了扭转,然后,便到了仁川登陆。 早在六月末的时候,麦克阿瑟就已经提出了仁川登陆的设想,只是因为朝鲜战局的变化太快,麦克阿瑟也认为仁川登陆在敌后打响效果更好,所以才将日期推到九月十五日。 为此他们做了大量的准备,除了派出专人踩点、整理地形资料、回笼朝鲜情报外,还出动了美国在二战中就出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正是这支军队赢得了诺曼底登陆的胜利,使得二战的欧洲战场快速地消灭了德国法西斯。 只要在仁川登陆成功,他们不仅会对前线的朝鲜军展开两面夹击的攻势,还可以切断朝鲜军的后方补给,同时也堵塞了朝鲜军的撤退路线,可以说是“瓮中捉鳖”之计,所以这一战也成为了麦克阿瑟军功章上最鲜亮的衬旗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当时我们并没有真正进入朝鲜战场,但我军高层已经从各个方面猜测到了美军会实施“仁川登陆”,为此我们曾经在七月的上旬、中旬、下旬,连续三次警告过朝鲜,要他们注意敌人的动向,敌人极有可能通过海上,从仁川、汉城一带切断朝鲜军的后路。 但这三次警告因为都是通过中间人转述,并未引起朝鲜方面的重视。等到“仁川登陆”真正发生后,朝鲜方面再怎么追悔莫及也为时晚矣。 战役在早上六点开始,天亮之前,美军便占领了整个月尾岛,并打出了一比十四的巨大伤亡比优势。而朝鲜这边还错误估计了敌军的进攻方向,仅仅派了少量的部队增援仁川,而且到达的时间也太迟了,这结果可想而知。 在仁川登陆取得成功后,釜山的美军也立刻抓紧了反攻,朝鲜军腹背受敌,节节败退。等到朝鲜军队撤退到三八线以北时仅剩下不到三万人。金日成若是项羽的性子,怕也要喊一声“无颜面对江北父老”,然后吞枪自尽。 战争已然发展到这个地步,我国也终于下定了决心“抗美援朝”,势在必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