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9年国庆,毛泽东搀扶一位老妇登上天安门,此人到底有何不寻常

 一利阳光故事会 2023-08-25 发布于北京

前言

1959年阅兵

1959年10月1日,北京天门城楼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群。这是新中国的十岁生日,党、政、军领导和各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以及一些有声望的学者等,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着这焕然一新的场面。

这个时候有人注意到,在城楼上有一位老叟站在毛泽东身边,与在场的其他人显得格格不入。有人好奇这人到底是谁?不仅能来天安门城楼上阅兵,还能站在毛主席身边?

仔细一打听才了解到,原来这人是毛泽东的“干妈”—黄菊喜。

这个名字很多人听到都会感觉陌生,似乎不曾有过印象。其实黄菊喜虽然不是什么赫赫有名的人物,也不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但对于中国革命而言,而是做出过巨大牺牲的。黄菊喜的事迹,应该被更多人知晓,并传颂下去。

1959年国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阅兵

黄菊喜得可怜身世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华夏大地上一片贫瘠,持续了数千年的小农经济制度终于在封建官僚的层层剥削与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到了几近崩溃的地步。

黄菊喜便是其中之一,她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出生没多久便被亲生父母卖给人家当童养媳。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一个孩子想要养大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一个贫苦家庭来说。有时生下男娃,就卖给人家做苦力,生下女娃就卖给人家做童养媳。

对于这件事,黄菊喜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感受。亲生父母也好,后来卖给的那户人家也罢,只要能吃得饱饭那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或许在她眼中看来,这件事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因为常见,所以合理。

所幸那家人对她不错,并没有苛责、辱骂、欺凌的行为,她的丈夫对她也很不错。两人不求大富大贵,小富即安在当时已经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

黄菊喜简介

黄菊喜在夫家平平安安过了十几个年头,春去秋来,田间得知了都换了几轮。黄菊喜也算是没有辜负夫家对她的期望,这些年陆续生了三男两女五个孩子,一下子便壮大了整个家族的底子。日子虽然有些拮据,但看见这些孩子,黄菊喜和她丈夫就总觉得日子有盼头。

可惜天不遂人愿,没几年她丈夫便因病去世,只留下她和五个孩子相依为命。“孤儿寡母”是中国长期以来最让人怜惜的词汇,在当时却成为民间的常态。失去了生活来源,黄菊喜只能带着孩子们上街乞讨,可时局不稳,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街坊邻里要是有能力,家里还有点余粮也会拿到黄菊喜那里去救济一下。

除了那几年收成不好,苛政猛于虎之外,盗匪猖獗也是造成民不聊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湖北这个地界,军阀和盗匪猖行,受苦最深最严重的便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不是被人抓了壮丁,就是家里的粮食都被掠夺一空。好在黄菊喜一家并没有被盯上,五个孩子一直陪在母亲身边。

北洋军阀们

黄菊妈认毛泽东做干儿子

1927年7月下旬,有一行人秘密来到湖北通城黄袍一带,这群人正是中国共产党。四次大屠杀之后,共产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期,只能被迫转入地下的工作。在历次会议后,决定了要积极发展工农武装这条路,于是党中央便令人四下发展,而通城地区便是其中之一。

罗荣桓是该地区的主要负责人,早期的筹建工作都是由他在暗中负责。有天中央派下来代号C-1的代表,配合罗荣桓同志在当地的工作。此人正是毛泽东,为了解当地更详实具体的情况,毛泽东会亲自深入到农村开展工作。这第一站,便阴差阳错地来到黄菊喜家中。

当时毛泽东和罗荣桓一起来到黄菊喜家中,看到家徒四壁的场景,饶是见惯了穷苦人家的他们,心中也不免有些恻隐之心。倒是黄菊喜知道来了两位大人物,心中原本有些忐忑难安,可当她见到毛泽东的时候,却突然间就怔住了。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眼前这个人跟自己的大儿子吴朝义长得太像了。

黄菊喜左看看,右瞅瞅,倒是盯得毛泽东有些不自在了。毛泽东同罗荣桓面面相觑后,不禁疑惑地问道:“老妈妈,你这是怎么样了?”

黄菊喜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礼,连忙说道:“没什么,就是你跟我大儿子长得也太像了。”说罢,便喊大儿子吴朝义进屋。

罗荣桓在旁边一看,顿时乐了:“你别说,这两个人长得还真挺像的!”

此时的毛泽东正值风华正茂,头发乌黑浓密地梳向后方,最引人注意的便是一双眼睛,似是有星辰大海在其中闪烁。而走进屋的吴朝义跟毛泽东的样貌很是接近,堂堂一表人才,唯一明显的差别可能就是皮肤晒得黑了点。两人并肩站在一起,普通人真的很难分清楚。

见状,黄菊喜便拍了拍毛泽东的肩膀说道:“孩子,咱们这是缘分啊...能长得如此相像不容易,我认你做个干儿子好不好啊?”

黄菊喜只能试探性地询问,她知晓毛泽东身份特殊,未必会屈尊给她当干儿子。

毛泽东和自己的老师合影

出乎意料的是,毛泽东当下便说道:“好啊,黄菊妈!”

中国共产党本就是从劳苦大众中凝结而来的政党,毛泽东本人也是农民出生,他本人也时常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这又有何认不得呢?

看到毛泽东欣然同意,黄菊喜也特别高兴,一直拉着毛泽东的手不肯放开。

那个时候的老年人便十分讲究缘分这么一回事,认为遇到了便是缘分,对方有难处了,帮一把也是情理之中。这种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情感,同时也是共产党紧密联系群众的根本原因。黄菊喜是一名善良、纯真的老百姓,认毛泽东做干儿子,再合适不过。

毛泽东在黄袍的这几天,黄菊喜待他真比亲儿子还要好,家里虽然穷,可依然是毫不吝啬掏出最好的东西给毛泽东。可惜革命形势严峻,毛泽东很快便要启程开展下一个工作任务。

这几天的相处,早就让毛泽东有了归属感,也让黄菊喜对这个干儿子难舍难分。眼见两人分离依依不舍,毛泽东只能忍痛安慰道:“干妈,革命工作还需要继续啊。您放心,我一得空就会回来看您的。”

描绘红军时期的画作

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黄菊喜也大概摸清楚了毛泽东他们干的事业,是为大多数老百姓谋幸福的。黄菊喜不是不识大体的人,知道毛泽东心里牵挂的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和中国的前途命运。即便心中有万般不舍,也只能放手离去。

没过几个月,黄菊喜便听说毛泽东率领的工农起义军在通城打响了武装保卫战,还建立了通城县苏维埃政府。

黄菊喜心中激动,她知道这是自己的干儿子领导的起义,同时也对工农红军的武装力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菊喜“送子参军”

时间很快来到了1930年,革命形势如同毛泽东事先预料的那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红军的武装力量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共产主义的信仰也很快在老百姓之间传开,所到之处皆是人山人海,乡里乡亲全都跑来列队欢迎。

1930年,毛泽东率领红十六军路过黄袍山。原本是打算去看望黄菊妈的,可这个时候要忙于处理各种工作,还要兼顾军队的扩员问题,一时间忙得焦头烂额。

恰逢这个时候,有人报告说有一位农村老妇要把自己的儿女也送到红军中来,这让毛泽东着实有些好奇。打仗总归是要死人的,子女自己报名参军,为了理想牺牲,那没话说。可父母一般都舍不得将自己的孩子送到队伍中,出现这么一个特例,倒着实让人有些好奇。

描绘红军时期的油画

有人将这名老妇带到毛泽东跟前,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干妈黄菊喜。

三年没见,黄菊喜的变化倒是不大,反而使毛泽东有些愈发壮实,身材也消瘦了一些,皮肤也开始变黑。看样子是吃了不少苦,黄菊喜心中正是酸楚,毛泽东便率先开口:“干妈,你想让儿女们参加红军?”

黄菊喜点点头:“对的。”

毛泽东生怕黄菊喜只是脑子一热,没想清楚利害关系,便说道:“这闹革命可是流血牺牲的事情啊!”

谁料黄菊喜听了这话,却有些不乐意了,反问毛泽东:“革命就是要牺牲啊!每个红军战士都有爹娘,难道我的孩子是例外吗?”

听闻此言,毛泽东反而觉得是自己的不对,连忙赔笑的同时看向黄菊喜的目光愈发尊敬。看来黄菊喜早已做好思想准备,倒是自己多虑了。

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吴朝义作为大哥,率先参军给弟弟妹妹做了一个榜样。要说吴朝义也争气,参军这年的冬天,红十六军在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战时,吴朝义积极报名加入攻城“爆破组”。当时他顶着一张方桌,上面披着一层湿透的棉被,就这样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此后又转战平江、万载等地,立下不少战功。

红十六军

黄菊喜听到儿子是战斗英雄,欣喜之余还让剩下的四个孩子也纷纷投身革命工作当中。

可没过多久,一个噩耗就传来了。

黄菊喜的长女吴桂凤在通城县游击大队与当地武装力量作战时,不幸重伤被俘。敌人还将吴桂凤剖腹割乳,残忍地杀害了。听到女儿被折磨致死的消息后,黄菊喜悲痛万分,就快要哭晕了过去。同时也更坚定了革命到底的决心,只有革命取得胜利,才能避免更多人的牺牲。

消息同样传到了毛泽东的耳中,没过多久,毛泽东就悄悄来到黄袍专程看望黄菊喜。

黄菊喜见到毛泽东后,紧紧地抱住他说:“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毛泽东知道她心中的苦楚,拍拍她的后背,轻声安慰着。

突然,身边警卫报告说有一群国民党士兵已经把这里包围了。这次行动本应是绝密的,无奈有奸细告密,这才让毛泽东身陷重围。

这个消息打断了重逢温馨的片刻,此时就是想走也来不及了。外面的反动派还在叫嚣着,威胁当地村民说道:“如果你们不把共产党人交出来,我就血洗了黄袍山!”

红军时期

毛泽东闻言便要冲出去跟他们决一死战,但此次行动因为要保密,所以身边也没带几个警卫员。敌我力量悬殊,毫无取胜的可能。黄菊喜一把拽住毛泽东,劝说他要冷静,不能冲动!硬是把他和身边的同志推进屋子里,还把房门给锁死,领着次子吴朝炳就出门了。

吴朝炳和吴朝义是兄弟俩,吴朝义长得像毛泽东,吴朝炳自然也有几分相像。

到了反动派面前,黄菊喜指着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吴朝炳说道:“他就是村里新来的,我们谁也没见过他!”

反动派头目也不知道毛泽东究竟长什么样,一看吴朝炳的样貌和画像上的大差不差,就认为他就是毛泽东。当即令人将他捉走,黄菊喜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带走,去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在眼眶打转,嘴唇也快咬出了鲜血。

第二天就传来了吴朝炳被杀死的消息,接连失去两个孩子的黄菊喜一下子就好像老了十几岁。即便如此,仍没有更改她对于革命的初心和热忱。她对着剩下的孩子说道:“要革命就免不了流血牺牲。你们要像哥哥姐姐一样,勇敢杀敌,为了穷人翻身,死也值得。”

黄菊喜还写信告知吴朝义,弟弟的死讯,叮嘱他不要过度悲伤,更要化悲愤为力量,奋勇杀敌。吴朝义也没辜负妈妈的嘱托,在前线的战斗越打越勇。可在一次反围剿中,吴朝义为掩护省委机关单位转移,不幸英勇牺牲。

国民党反动派当街逮捕

三子吴朝福也由于叛徒告密,被当地的保安葛皇甫中队袭击,最终怀里塞着拉开弦的手榴弹,同六七个急于杀他悬赏的匪徒同归于尽。

小女儿吴满桂在一次告别大病初愈的母亲,可刚出门没多久,被葛皇甫拦下并残忍的杀害。他们将吴满桂杀害后,还将她的尸体挂在黄太坪之前,威胁当地群众:暴尸三日,不准埋葬。

葛皇甫不知道黄菊喜是毛泽东的干娘,只知晓她的孩子都是红军,而且自己就杀了两个,心中得意。葛皇甫威胁黄菊喜说道:“土匪婆子,留你一条狗命去挨门乞讨,让大家都看看当红军的下场。”

至此,吴家一门五子,全都壮烈牺牲。

幸存下来的黄菊喜日子并没有好过,由于她的“红色背景”,时常会被国民党和土豪劣绅捉去拷问,前前后后经历过三十多次酷刑。无奈之下,黄菊喜只好背井离乡,在岩石下、破庙里、草棚、林海等地四处为家,过着原始人一般的生活,这一过便是整整十三年。

一直到全国解放后,黄菊喜才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身边人听完她的故事后,纷纷抑制不住心中的难过,流下两行热泪。而这种事情,在当时那个年代,并非是极少数的个例。

国民党反动派关押老百姓

结语

1959年国庆,毛泽东等人邀请黄菊喜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阅兵仪式。这位老人步履蹒跚的在毛泽东的搀扶下一步步走到台前,她没有说话,也没有看向别处,目光只是死死的盯着眼前那支军队。

当有人问到她与毛泽东的关系时,她总会淡淡的笑着,然后说:“毛主席是我干儿子”。

黄菊喜是典型封建末期的农民妇女代表,但贫困的出生并没有改变她对于革命事业的不理解或者错误认知。尤其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迫害愈演愈烈的情况之下,黄菊喜能积极支持共产党的合作,还动员自己的孩子参军报效国家,这番见识在当时便非常人所能及。

同时也表现出中国共产党能获得人民群众一致支持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为能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着想,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人民就会把谁放在心上。

建国后,黄菊喜虽然恢复了平静的生活,但也时常牵挂着国家的发展。不仅积极投身于土地革命当中,还将自己纳草鞋的收入全部捐献给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年过七十的黄菊喜时常活跃在集体劳动生产的第一线,多次被省、地、县评为先进劳模。

黄菊喜的五个孩子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她自己也一直在为革命尽一份努力。

1959年阅兵

1971年黄菊喜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九岁。黄袍山人怀着崇敬的心情为她立了纪念碑,并石刻了“一片丹心照日月,五腔碧血写春秋”的挽联。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为她的儿女修了烈士墓和一个瞻仰小亭,用来缅怀英烈的光辉业绩,把她(他)们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