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互联网该怎么走

 nysd2012 2023-08-25 发布于北京
看着各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冲刺上市不成功的新闻,工业互联网热度慢慢消退。
工业互联网该怎么做,似乎目前还是谁也不清楚;但是经过前期的大量摸索,工业互联网不该怎么做,都应该比较明了。
虽然我感到非常可惜,但又再一次证明了市场的力量:
市场从不会失明,市场上没有的东西大概率就是市场不需要的,不可能会有显而易见应该存在的却不存在。
         
1,该不该做平台
第一种做法是各种平台,单跨双跨三跨等。
平台产品是互联网的产物。平台的功能是向所有人提供信息和服务,所以平台的核心是流量,而实现平台的手段是垄断。
那么工业上做平台的意义在哪里呢?多数只是纯粹眼红互联网,所以模仿电商行业搞供应链。
大宗商品的交易、结算跟我们在淘宝上买件衣服可不一样。
何况,工厂的买卖都不是标准品,材质、尺寸、形状都需要定制,买卖双方需要多次当面沟通,平台在里面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参照电商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要能给卖家提供拓客渠道(电商店铺),也要能给买家带来优惠(促销打折),还要能给各个厂家提供免费服务(售前售后服务)。
如果不将Shein当成一个电商,而是看成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其实它算是服装行业里面比较成功的,因为它倒是将设计、营销、生产、运输全部链路都打通了。
类比一下其他行业,还有多少行业可以这样做?
         
2,该不该做上层应用
第二种做法是各种SAAS应用,如云erp、云mes等。
以离散型工厂来看,低端工厂使用的设备多数是国产化、低端化设备,有很多工厂使用的是二手设备,数据读写口可能会被阉割,当然还有很多半自动半手动设备。密集型工厂更是有很多手动设备,这些设备可能还不如PLC智能,是做不了数据采集的;高端工厂使用的则有很多高端设备,比如日美欧的高端数控机床,有些需要单独购买协议包才能做数据采集。
从连续型工厂来看,大型工厂都会使用诸如SCADA等系统,底层设备状态数据全部可以监测,而小型工厂则连传感器都没有。
如果没有设备数据,工业互联就是无米之炊。
所以这样看起来,中小型企业连基本的设备数据都很难拿到,全靠手工数据,大企业制作的上层应用对于他们来讲真的就是镜中花水中月了,还怎么降本增效。
         
3,该不该做通用化
第三种做法是通用软件,如各种中台、低码产品等。
这个在前面讲数字化转型已经批判过多次,其他人也批判过多次。
做通用化只有一条准则:除非可以说服所有的甲方老板统一改架构、改流程,不然就不要指望有通用软件产品。
中台、低码都属于理想型产品,做做考勤打卡等浅层应用还可以,略复杂一些的应用就无法实现了,并且其内部逻辑还有可能出错,在工业应用上是不能接受这样低的可靠度的。
用过的人肯定都吃过其中的苦。
我反而一直单纯的认为做一些特定行业级别的通用软件组件或者模块,还是有可能的,但是需要对行业业务理解、软件工程设计水平要求比较高。
         
4,该不该做工业算法
第四种做法是各种AI、大数据算法。
工业上的算法噱头很多,比如各种节能、调度、优化算法层出不穷,工业机器视觉也做了很多年,真正实用的恐怕不多。
工业真正的核心是在设计中技术上涉及到的物理参数、数学模型等等,有比如材料学、电磁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气体物理、热物理等各个学科方向;
再上层一些的比如市场类数据、经营类数据、财务类数据、人事类数据也都是属于各个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
互联网和计算机学科的人是不可能全部懂得这些学科知识的,大厂出来的不知道能不能包罗万象。
当然这里又是讲到“卡脖子“问题了,前面在《机床操作系统的痛点》里面也说过,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各学科融合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协同研究上面,比如CAD、CAE等,然后再去提工业算法,而不是瞄准一些”用户画像“、”行为分析“、”节能减排“等号称大数据分析实则是个简单标注判断的应用上面。
         
5,该不该上公有云
第五种做法是上5G,上云。
首先我认为应该上公有云,出于成本考虑,但是各位企业的老板是肯定不会同意的,即便是中小型企业也将自己的数据视为珍宝。
这也容易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更何况企业呢。
所以现在的5G专网、边缘计算、隐私计算、区块链等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数据不出厂,但又可以与公有云上的应用互动,这种数据“可用而不可见“的做法,也不知道能不能让老板们放心,反正我是不放心的,看看图灵与enigma的故事就知道算法有多靠不住,关键在于有没有人盯上你的数据。
公有云和私有云可能会长期博弈下去。
至于5G、6G网络,波长越来越短,很容易被遮挡,所以只能提升基站功率来保证覆盖,这就是我们以前用2G电话很少会出现信号不好的情况,但现在4G、5G上网经常会信号不好,但通信已然是穷途末路,在逼近香农极限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许只有依靠基础物理科学突破才有可能改变了,更何况5G是被催熟的一代。
需要可靠的工业网络,还是用有线通信。
5G和上云,属于基础设施层,不能解决一般企业的核心业务问题,所以不应该是企业数字化或者工业互联网的重点。
         
总结:
AIGC火了,不用说,后面肯定又是蹭一波大模型、AIGC应用的热点:某某工业行业大模型,某某工业智能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