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7年嘉兴城市全图

 老邓您好 2023-08-25 发布于浙江

2008年1月8日,位于嘉兴市电力局内的嘉兴市电力博物馆开馆,展示了一幅民国六年嘉兴永明电灯公司印刷兼发行的《嘉兴城市全图》(以下简称《全图》)。

这幅嘉兴老城区最早的有比例尺、精确测绘的地图,始为现代大众所知晓。

很是遗憾,我未曾見到这张地图实物,只是在网上见到这张地图复制品。

以下是网上见到的1917年《嘉兴城市地图》复制图片之一。


网上还可以见到其它大同小异的图片,他们都是电力博物馆展示地图的图子图孙们。因为,这些地图都具有博物馆展示地图的明显特征,如褶皱,断裂错位,使用者添加的地物等。还见到一张地图,地图外边框呈现不规则的缺损,不知是发布者人为做旧,还是陈列地图的原貌。

《全图》是一张拥有者使用多年的地图。可能从民初一直使用到抗战。使用者在地图上添加了一些地物,如,城市西北角向西南方向延伸了运河,添加了1928-1929年拆城墙(民国十七年一月开工,民国十八年全部拆除)改为环城路后新开辟的楞严寺后河;延伸了楞严寺东侧庙弄到环城路段;添加了1933年建成的环城路与苏嘉公路连接线,添加了1933年建成的苏嘉公路跨运河大洋桥;添加了抗战期间延伸的鸣阳门至环城北路段;改画了火车站至南堰改道路段(不走南湖边,经铁路平交过平湖塘后,直插高家湾,这条道路一直保持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等。①

最为珍贵的是地图上画了许多红线,这些红线应该就是永明电灯公司在嘉兴城市内供电线路。这证明了地图的所有者应该是永明电灯公司。也反证了民国初年,为什么永明电灯公司要化巨资测绘印制了这张地图。目的就是通过精准地图进行电网的合理布局,经济高效地将电力送达用户。

网络图片红线隐约可见,从永明电灯公司出发,向西分两路跨过东城河,沿环城路向南北延伸,向北的到达北门后再向四方扩散。向南一路,在元妙观处分支路向西,穿越元妙观直达芝桥街,哪里有电信局,继续向西,至张家弄,那里有寄园和电报局。沿环城东路继续向南一路,过天星湖后向西折向荐桥街、县前街(哪里有县署)、集街。

图片上隐约可见红线的道路还有:北门大街、大落北(以上是商业中心)、天宁寺街、平家弄、楞严寺后河、苏嘉公路连接线、大洋桥、殿基湾、蒲鞋弄、东道弄、钟家桥、鸣阳门(30年代三条路合称童军路)等。

辛亥革命后,打到了满清,人们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对提高文明生活具有迫切的愿望。人们除了需要了解自己,也需要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

那时,政府没钱,政府提倡自治,也就是老百姓自己管自己,搞教育、拆城墙、修马路、建铁路、造公井、当然包括城市供电系统,多要老百姓自己筹资。

测绘民用城市地图也不例外。永明电灯公司为了供电网络的建设,承担起了这一责任。

本地图第一次给嘉兴大众展示了嘉兴城市的真实面貌。以后陆续绘制的地图,如目前已知的1919年嘉兴二中学生绘制的《嘉兴城全图》、1929年《嘉兴新志》所附的《嘉兴城市全图》、1933年《嘉兴城区图》等,基本都是本地图的翻版。②

按照图尺比例、图片图尺长度和图纸尺寸,可以估算出《全图》实物的宽度约为49CM,高度约为65CM(包括边框)。

地图由于使用时间较长,褶皱处已有磨损、断裂,复位后图面已有缺损,部分地物缺失,图例(《全图》称为“图号”)中,左侧第二图例名称无法识别。

测绘者为了提高地图的清晰度,采用了不少当年流行的简笔字,如萬字采用“万”字、灣字采用“湾”字、橼字采用“元”字等。

《全图》城墙内区域绘制十分详细,街道、河道和桥梁全部绘制,留有遗憾的是名称标志较少,特别是桥梁和河道名称。城墙外部地物绘制稍微简略,特别是南门外的道路。

《全图》仅绘制了“永明电灯公司”一家企业,略显不足,凸显了印刷兼发行者的特权。

由于所能见到的《全图》大都比较模糊,为了给自己和读者带来方便,笔者对《全图》进行整理,参考相关资料,力求完善,希望经过整理的内容能尽可能与原版地图相符。但由于未能与原版地图核对,错误难免,仅供参考。

  

整理地图时,有些地物名称过于模糊,笔者纯系推测,例如:紫荆园、闸口③、钱捐局、菱蕩④、下天度桥⑤等。

由于《全图》是嘉兴首张详细地图,测绘发生错误难免。

例如,范公橋误作“范工橋”⑥、爽溪橋误作“明溪橋”⑦、縣南街误作“南縣街”⑧、姚家埭误作“杜家埭”。

而本《全图》最大的败笔,则是测绘者对车站河走向的随手一笔,影响后人对河道错误认识数十年。

车站河是1909年建沪杭铁路时新开的河道,又称新河,位于火车站北侧,属于便利铁路客运和货物运输的嘉兴车站配套项目。车站河起于城河狮子汇,止于虹桥港⑨。

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车站河经拓展为车站港与更宽的河道菜花泾、长板塘连通。而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嘉兴火车站新建,勤俭路向东拓展,虹桥港填沒为春波坊,车站河北通虹桥港河段也已填沒消失。

1982年嘉兴地图⑩。

      民国六年《全图》中车站河的走向見下图,作为对比,同时列出了民国四年陆军五万分之一比例地图的相关区域:

  

可以看到,二者在车站河走向上存在明显差异。

正确的画法是右图:车站河、春波河和虹桥港成丁字相连,如右图所示,是主河道,火车乘客和货物可以由虹桥港(通长纤塘)、狮子汇经车站河到达火车站。这与六十五年后1982年的地理状况是基本一致。螺丝浜是条小河,在春波河中段分岔,与车站河不直接相连。

《全图》的错误画法。误了许多后人。

螺丝浜南北方向段在上世纪中叶前已经消亡,东西方向段在1964年填沒,成为螺丝浜,青龙港在1958年填沒,成为青龙街。

================

注:

①由于网络地图模糊不清,判断地物是原版所有还是使用者后加,有一定难度。为此,采用源于本地图的1929年《嘉兴新志》所附《嘉兴城市全图》为依据,凡1929年地图上没有的地物,均被判断为使用者添加。

②这些地图都有一处共同特点,那就是车站河的错误走向。

③闸口为老杭州的一座火车站。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杭州新建第一条铁路——江墅铁路,次年8月通车,全长16.1公里。江墅铁路共五座车站,南起江干闸口站,中间经南星桥站、清泰站(即后来的杭州火车站——杭州城站)、艮山门站、北止拱宸桥拱墅站。1909年起,建成沪杭铁路,江墅铁路艮山门至闸口段成为沪杭铁路的一部分。江干闸口站为沪杭铁路杭州最南端的车站。

④嘉兴人将湖蕩中用竹杆草绳将菱角围住的部分称为菱蕩(亦称菱塘)。

⑤“下天度桥”,桥名文字十分模糊,并且未经别处证实。佛门常采用“度”,使人出家,引其脱俗出生死。温州永嘉岩头普安寺前,有南宋庆元三年(1197)雪庵和尚建“永度桥”。

⑥樊公桥,首见万历秀水县志,称保安桥。光绪嘉兴府志称保安桥,因康熙二十九年嘉兴知县樊咸修重建,人呼樊公桥(见光绪府志嘉兴府城图)。位于樊公弄,跨郑家埭前河,桥旧址在今勤俭路上的省军区嘉兴离职干部休养所大院西南角外。

⑦爽溪橋。爽溪桥跨爽溪,位于廻龙桥北。崇祯县志称水西寺“前有廻龙桥,左有爽溪桥”。

⑧1919年《嘉兴城全图》、1929年《嘉兴城市全图》,1982年《嘉兴地名志》 均作“县南街”。明清嘉兴城内一府二县,署门都朝南。秀水县署在城西,嘉兴县署在城东。秀水县署前东西向道路为柳岸(小西门横街),县署前跨秀水县前河的桥称“县桥”(《全图》称“齐云桥”),过县桥南北向的道路称“秀水县前街”,简称“县前街”、“直街”。嘉兴县署前的东西向道路称“嘉兴县前街”,也简称“县前街”,南北向道路称“县南街”,县南街南端跨东城河的桥称“县南桥”(見于1549嘉靖《嘉興府图记》,康熙《嘉兴府志》,1982年《嘉兴地名志》等方志),亦称 “南县桥”(見于元《嘉禾志》等元明清方志,又见于1878光绪《嘉兴府志》《嘉兴府城图》等地图)。南县街可能因南县桥而起。

⑨見1982《嘉兴地名志》。

⑩見1982《嘉兴地名志》之《嘉兴市城区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