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讲座(八)

 感悟_johnson 2023-08-25 发布于福建

王雪苔 编著 朱琏 审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

文献来源:王雪苔,朱琏.针灸讲座(八)[J].中级医刊,1955(6):31-35.

全文6656字,阅读时间为22分钟


(上接针灸讲座(一)针灸讲座(二)针灸讲座(三)针灸讲座(四)针灸讲座(五)针灸讲座(六)针灸讲座(七)

第九讲 治疗(一)

治疗这一部分,主要是取材于新针灸学,另外,并参加了一些针灸疗法实验所及其他地区的临床经验(有着重点者为主要刺激部位),并有几点说明于下:
①各病所列的治疗穴位,乃是一般所取用的,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并不限于此。
②每一种病所列的穴位,并非每次治疗全用,而是从中选择使用,或轮番使用。
③在治疗当中,需要强刺激或弱刺激,要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所以在各穴位之下,未注明刺激强度。
一、消化系统疾患
1.口腔、咽头疾患
(1)牙痛:牙痛往往是由齿髓炎、齿根膜炎、齿槽脓漏、龋齿及生齿位置不正而引起,也有单纯的齿神经痛。如果是炎症引起的,应配合口腔含漱;如果生齿位置不正,最好是拔掉,在针灸治疗上,取穴如下:
上牙痛:下关、太阳、合谷、曲池
下牙痛:颊车、大迎、合谷、行间、内庭
(2)口腔炎:治法可配合含漱、针灸取穴为风池、天柱、肩井、肩中俞、大椎、颊车、地仓、手三里、合谷、少商、太溪、商阳。
(3)鹅口疮:用针尖挑破白点,挤出乳汁样的凝固物,用硼酸水或稀薄盐水拭擦,过两三点钟再吃奶(指乳儿),往往可一次治愈,其他取穴和口腔炎同。
(4)扁桃体炎:取穴风池、天柱、颊车、大杼、肩井、肩中俞、合谷、曲池、翳风、然谷、照海、少商、鱼际、金津玉液、十宣。
(5)急性、慢性咽头炎:如没发生大的器质变化,一般的都可治好,取穴:风池,天柱、肩井、大椎、曲池、合谷、膈俞、肝俞、少商。
(6)腮腺炎:取穴颊车、合谷、大迎、翳风、风池、足三里、头维、下关。
(7)流涎症:本病产生有因口炎,有因出牙及龋齿,有因碘、铅、汞中毒,有因体质衰弱,有因生殖器疾病及妊娠初期的反射作用所致,最多的是因为消化系统疾病而引起。除了按原因取穴外,可针灸颊车、大陵、劳宫、膻中、中脘、然谷等穴。
(8)舌炎:取穴合谷、少商、十宣、金津玉液、廉泉。
2.食道疾患
(1)食道炎:取穴风池、天柱、肩井、肩中俞、肺俞、心俞、膈俞、期门、手三里、天突、鸠尾。
(2)神经性食道痉挛:取穴天柱、风池、肩中俞、肩井、肝俞、胆俞、鸠尾、天突、手三里、合谷、商丘。
3.肠胃疾患
(1)急性胃炎:取穴胆俞、肝俞、胃俞、上脘、中脘、巨阙、内关、足三里、公孙、隐白。
(2)慢性胃炎:轻的能治好,取穴同急性胃炎。
(3)胃溃疡:取穴肝俞、胆俞、胃俞、膈俞、大肠俞、肾俞、上脘、章门、巨阙、中脘、下脘、足三里、内关、尺泽、支沟、神门、隐白。如胃出血可针膻中、中脘、曲池、曲泽、委中、少泽、少商、合谷、足三里。
(4)胃扩张:取穴肝俞、胆俞、胃俞、章门、幽门、巨阙、足三里。便秘时取穴大横、大肠俞、天枢、气海、支沟。
(5)胃神经痛:针灸对这病有卓效。取穴中脘、上脘、足三里、肝俞、胆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巨阙、章门、大敦、内关、公孙、幽门。
(6)神经性呕吐:针灸的效果好。取穴天柱、风池、肾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合谷、内庭、公孙、间使、三阴交。只恶心而不吐者:针太渊、大陵、胆俞、尺泽、灸间使、隐白、章门、乳根。
(7)胃酸过多症:持久医治能收到效果,但易复发、取穴风池、大杼、足三里。为了通大便,可取穴大肠俞、大横、膈俞。
(8)胃酸过少症:取穴肝俞、胆俞、胃俞、巨阙、上脘、中脘、足三里、支沟。
(9)神经性消化不良症:取穴天柱、风池、肝俞、胆俞、胃俞、上脘、中脘、下脘、章门、手三里、合谷、足三里、行间。
(10)急性肠炎:本病针灸有效。取穴命门、胃俞、肾俞、大肠俞、天枢、大横、隐白、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灸关元、神阙、天枢。如发现脱水现象血液浓缩者,可刺曲泽、委中出血。
(11)慢性肠炎:这病一般治疗要持久。个别的有两三次即治愈的。穴位与急性肠炎同,可以多用灸法。
(12)肠结核:这种病治疗比较困难。取穴肾俞、大肠俞、三阴交、膏肓、膈俞、肺俞、长强、命门。最好多用艾灸、灸神阙、膏肓、命门、大肠俞、或尾骨上四横指处。
(13)痔疮:针灸能止血、消炎、镇痛但根除较难。取穴肾俞、大肠俞、命门、长强、百会、承扶、悬钟、三阴交、承山、昆仑、会阳。多灸长强。
(14)脱肛:轻的易治,重的要长期治疗。取穴百会、肾俞、大肠俞、八髎、天枢、长强、多灸足三里、涌泉、腰俞。
(15)肠神经痛:针灸的效果好。取穴肾俞、大肠俞、大敦、内庭、太白、天枢、行间。
(16)习惯性便秘:此病一般能治好。取穴肾俞、大肠俞、天枢、气海、大横、三阴交、足三里、支沟、承山、豊隆、阳陵泉、解溪、太白。
4.肝胆疾患
(1)黄胆症:中毒或胆管阻塞的难治。胆囊炎或输胆管炎症引起的可治,取穴天柱、风池、肩中俞、肩井、肝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幽门、巨阙、足三里、鸠尾、合谷、中脘、内庭、委中、商丘、中封、至阳、人中、承浆,视原因配穴。
5.腹膜疾患
(1)急慢性腹膜炎:针灸的目的是镇静消炎,但效果不显著,取穴膈俞、三阴交、行间、复溜、阴陵泉、肝俞、胆俞、肾俞、大肠俞。
(2)腹水:腹水仅是症状,如不去掉原因,是难以根除的,但针灸可以加强吸收,减少渗出,并能加强水份的排泄(利尿),取穴肾俞、大肠俞、水分、大横、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悬钟、八髎、内关、阴陵泉、太溪、内庭、行间、合谷、支沟、复溜、尤应多灸水分及神阙。
二、呼吸系统疾患
1.喉头疾患
(1)急慢性喉头炎:取穴天柱、风池、大椎、肩井、肺俞、天突、列缺、尺泽、风府、间使、商阳、鱼际、十宣、少商、合谷。
(2)喉头肌麻痹:肌肉已经萎缩的难以治疗好。患病不久的好治、针灸取穴天柱、风池、大椎、翳风、肩中俞、少商、曲池、廉泉。
一般的喉头疾病,可以参照以上两病所用穴位合谷、手三里、可作为辅助穴位。
2.气管疾患
(1)气管炎:取穴天柱、风池、大杼、肺俞、胆俞、曲泽、合谷、天突、巨骨、膻中、曲池。
(2)急性支气管炎:针灸可起到祛痰、镇咳、消炎作用,取穴风池、天柱、大杼、大椎、肺俞、膏肓、手三里、合谷、少海、足三里、曲池、巨骨、膻中。
(3)慢性支气管炎:治法同上。
(4)支气管喘息:这病要较长时期的连续治疗,针灸是有效的,取穴天柱、风池、气户、大杼、肺俞、心俞、膏肓、合谷、天突、膻中、巨骨、喘息穴、尺泽。
3.肺脏疾患
(1)小叶性肺炎:这种病急性的很危险,必须配合药物治疗,主治穴位为大杼、肺俞、心俞、肝俞、神藏、气户、库房、大椎、合谷、曲池。
(2)大叶性肺炎:针灸可配合药物治疗,取穴参照小叶性肺炎。
(3)肺结核:针灸有一定效果,针灸疗法实验所及其他地区都作过这种临床治疗。取穴肩中俞、大杼、肺俞、心俞、膈俞、气户、云门、中府、库房、足三里、悬钟、行间、商丘、外关、内关、曲池、神门、通里。
盗汗:可取行间、合谷、复溜、鱼际、内关。
发烧:新建、肺俞、大椎、曲池。
失眠:合谷、太渊、神门、三阴交。
食欲不振:足三里、支沟、肝俞、胆俞、胃俞。
咳嗽:合谷、肺俞、太渊、云门、中府、天井。
咳血:大椎、肺俞、膻中、中脘、巨骨、支沟、尺泽、大陵。
贫血:膏肓、曲池、大椎、命门、手三里、足三里。
对于肺结核应多用灸法,一般灸背部有好处,今将灸治点介绍于下:
背部:大椎、肺俞、膏肓、膈俞、胆俞。
腰部:命门、阳关、腰眼(在阳关穴旁三寸)。
骶部:正中在线尾骨上四横指(每十天灸一次,每次20-30分钟)。
下肢:足三里(最好每日或隔日灸)。
4.胸膜疾患
(1)胸膜炎:这种病如果不是由结核菌引起则比较好治、取穴大杼、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少海、足三里、三阴交、支沟、阳陵泉、太冲、章门、期门、商阳、曲池。
三、泌尿、生殖器疾患
1.肾脏的病
(1)急性肾脏炎:针灸效果不显著,可取穴肾俞、命门、大肠俞、水道、八髎、天枢、大横、三阴交、关元、气海、太溪、阴陵泉、悬钟。
(2)慢性肾脏炎:针灸取穴同上,轻症有一定效果(但不是绝对的)。
2.膀胱的病
(1)膀胱炎:针灸为了消炎利尿,取穴大肠俞、膀胱俞、肾俞、八髎、承扶、会阳、关元、大横、三阴交、中封、然谷、太冲。
(2)遗尿症:根据针灸疗法实验所治疗观察,在30名儿童中,会彻底治愈者19名。取穴肾俞、大肠俞、膀胱俞、八髎、长强、会阳、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大敦、命门、中极、气海、兑端、合谷、行间。
(3)膀胱痉挛:取穴大肠俞、八髎、膀胱俞、曲骨、肾俞、命门、阴陵泉、商丘。
(4)膀胱麻痹:如果逼尿肌麻痹(尿闭)可按遗尿症取穴;如果膀胱括约肌麻痹(小便失禁),取穴同膀胱痉挛。
3.生殖器的病
(1)睾丸炎和副睾丸炎:针灸效果良好。取穴肾俞、大肠俞、八髎、中极、曲骨、血海、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地机、然谷、复溜、太冲。
(2)遗精:针灸治疗效果较好,尤其对于性神经衰弱的病人更好,有因包茎、寄生虫、痔疮等发生的,要同时把那些病治好才行。取穴关元、中极、天枢、曲骨、足三里、风池、天柱、大杼、大椎、膈俞、八髎。命门、三阴交是主治穴。
(3)阳萎:取穴参照遗精。
四、循环系统疾患及血液病
1.心脏疾患
从总的方面看,针灸对心脏疾患的效果是不大的。
(1)急性心脏内膜炎:针灸对败血性心内膜炎难以收效,对单纯性的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取穴肺俞、膈俞、肩中俞、大椎、中脘、内关、内庭、太溪、中封、大陵、隐白、神门。
(2)慢性心脏内膜炎:治疗上要注意营养,少吃盐、适当的休息和运动,注意精神愉快。取穴合谷、内关、曲池、尺泽、心俞、中府、神藏、璇玑、膏肓、足三里、神门。
(3)神经性心悸亢进:针灸取穴天柱、风池、大杼、神藏、胸乡、少海、神门、间使、内关。
(4)心包炎:取穴内关、间使、心俞、大椎、肩井、膏肓、肺俞。
2.血管疾患
(1)动脉硬化症:根治是困难的,但可降低血压,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膏肓、命门、大椎、肩井、内关。
(2)单纯性高血压症:针灸效果很好,取穴足三里、期门、鸠尾、少商、章门、大杼、风池、内关。
(3)静脉瘤:取穴百会、大椎、命门及患部附近穴位。
3.血管和造血器官的疾患
(1)贫血:原因疗法是补血。针灸的效果也很好。取穴大椎、膈俞、胃俞、膏肓、命门、中府、关元、足三里、曲池、内庭、丰隆、中脘、风池。或灸尾骨上四横指处,20—30分钟,每十天一次。
(2)萎黄病:取穴八髎、关元、膏肓、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内庭、命门、内关。尾骨上四横指处,每十天灸一次,每次十余分钟。
五、神经系统疾患
1.脑脊髓疾患
(1)脑贫血:慢性脑贫血应取穴天柱、风池、肩中俞、肩井、三里、合谷、大敦、内庭、丰隆、上星、百会、中脘、解溪。针时要多加仔细,因为脑贫血的病人容易晕针。急性脑贫血的卒倒,可针少商、人中、十宣等穴,亦可灸百会穴五分钟。
(2)脑充血:取穴天柱、风池、肩中俞、肩井、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如果是急性脑充血、可针少商、行间、十宣等穴。
(3)脑出血:取穴天柱、风池、肩中俞、肩井、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涌泉、大敦、昆仑。
2.神经痛
此类病如诊断明确,针灸效果卓著。
(1)三叉神经痛:
第一枝疼痛:针攒竹、阳白、太阳、翳风。
第二枝疼痛:针四白、下关、巨阙、翳风。
第三枝疼痛:针听会、地仓、颊车、翳风。
远距离的刺激,可采取手三里、合谷、行间、内庭、中脘、足三里。
(2)枕神经痛:取穴后顶、天柱、风池、百会、大杼、手三里、新设、列缺、昆仑。
(3)肋间神经痛:取穴所在的肋间穴位或相应的背部穴位,远隔部位的行间、支沟、曲池、足三里、内关、外关、大陵也有效。
(4)股神经痛:取穴肾俞、大肠俞、髀关、血海、阴陵泉、地机、新建。
(5)精系神经痛(俗称阴茎痛):取穴肾俞、大肠俞、八髎、足三里、三阴交、中极、复溜、太冲。
(6)坐骨神经痛:主治要穴是肾俞、大肠俞、八髎、环跳、髀关、承扶、足三里、三阴交、昆仑、阳陵泉、委中、人中。
3.运动神经障碍
(1)颜面神经麻痹与颜面神经痉挛:针灸取穴翳风、耳门、听会、巨髎、四白、攒竹、颊车、地仓、禾髎、人中、承浆、太阳、再配合四肢的合谷、手三里、行间。地仓穴平刺(向着颊车方向)一寸左右,对颜面神经麻痹效果较显著。
(2)三叉神经麻痹(咀嚼肌麻痹):主治要穴为下关、听宫、颊车、翳风、大迎。
(3)三叉神经痉挛:局部取穴翳风、上关、下关、颊车、听会、巨髎、四白、攒竹。远隔取穴天柱、风池、曲池、手三里、行间、商丘、合谷、列缺。
(4)舌下神经麻痹与舌下神经痉挛:针灸取穴天柱、风府、风池、哑门、肩井、听宫、翳风、承浆、廉泉、颊车、神门、支沟。
(5)膈肌麻痹与膈肌痉挛:取穴胃俞、期门、鸠尾、合谷、膈俞、海泉、少商、太溪。
(6)腓肠肌痉挛:取穴承扶、环跳、髀关、委中、承山、三阴交、邱墟、商丘。
4.神经官能病
(1)舞蹈病:针灸对此病有效,一般的取穴天柱、风池、八髎、大椎、大杼、手三里、足三里、曲池、合谷、商阳、大敦。
(2)头痛:头痛为一常见之重要症候,其原因很多,但也有原因不明白,所谓特发性头痛者,兹将治疗法,分列于次:
主治穴位:
额部(前头部)疼痛:以上星、印堂、头维为主穴。
顶部(头顶部)疼痛:以百会为主穴。
枕部(后头部)疼痛:以后顶、风池、天柱、新设为主穴。
颞颥部(侧头部)疼痛:以太阳、头维为主穴。
但治头痛,单纯靠局部刺激还不够,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配用远距离穴位。
神经衰弱或脏躁症的头痛:可配用合谷、内关、列缺、解溪、足三里。
此外尚有其他病症引起的头痛,一并提供参考:
急慢性传染病引起的头痛:如脑膜炎、脑炎、伤寒、疟疾等所引起的头痛,可配用合谷、少商、十宣、足三里、行间等穴。
身体过劳或感冒引起的头痛:可配用曲池、合谷、足三里、大椎。
月经病引起的头痛可配用三阴交。
呼吸系统疾患引起的头痛:可配用合谷、曲池、手三里。
心脏病引起的头痛:可配用内关、大陵、间使。
高血压症的头痛:可配用足三里、合谷、行间、风池。
所痛的原因,还有很多,可参考上列各穴,选用治疗。
(3)偏头痛:取穴阳白、攒竹、头维、太阳、手三里、足三里、合谷、中脘、内庭、关元、三阴交。
(4)癔病:(脏躁症)针灸疗法取穴人中、承浆、上星、颊车、风府、鸠尾、大陵、少商、劳宫、神门、申脉、涌泉、此外,狂躁型的可针人中、列缺、大陵、神门;或浅刺心俞穴出血。痴呆型的,灸少商、心俞、针神门、涌泉、中脘。忧郁型的,灸百会、大陵、针人中、颊车。
(5)神经衰弱:针灸疗法可对症取穴,一般的针灸:神门、足三里、百会、三阴交、合谷、关元、行间、内关、中极、膏肓、肺俞、大椎、命门。
六、运动器官疾患
1.肌肉风湿症(肌肉偻麻质斯):
针灸可从患部取穴,远隔部位配合。
项痛:天柱、风池、新设、昆仑。
腰痛:命门、腰俞、志室、阳关、大肠俞、上髎、次髎、环跳、委中。
胸痛:适用胸部孔穴,亦可取上肢穴如支沟、曲池等。
肩痛:肩颙、肩贞、天宗、秉风、肩井。
背痛、肩中俞、大杼、肺俞、心俞、隔俞。
如同时有四肢肌痛,可以同时取穴手三里、曲池、承扶、阳陵泉、支沟。
2.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关节偻麻质斯):
针灸可起消炎镇痛作用,可在患部稍远的部位取穴;对于发烧,可采取曲池、足三里、新建、环跳。
3.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针灸的效果良好,以限局性的最好治。取穴也是在患部附近选取。
七、内分泌腺疾患
1.甲状腺肿:
治疗方面,可服碘剂,或手术摘除,针灸取穴合谷、曲池、天突、肩中俞、肩井、风池、极泉。据说尺泽下方一寸处,对甲状腺肿有卓效,但我们尚未试用过。
八、新陈代谢疾患
1.糖尿病:
这种病特别要注意饮食的控制。针灸取穴肾俞、关元、隔俞、膀胱俞、八髎、足三里、三阴交、承扶、照海、人中、承浆、大敦、行间。
2.痛风:
针灸可以使局部血行良好及消炎、镇痛,取穴膀胱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及患部周围的穴位。如患部在𧿹跖关节,取穴行间、内庭、商丘、公孙、中封。
针灸生:江青云

针灸师:李宝金


特别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