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博物馆

 黄之中 2023-08-2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长沙市博物馆,展览面积9000平方米;馆藏文物达5万余件(套),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印证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各类实物,包括了能够展现长沙历史的商周青铜器、楚汉文物、唐代长沙窑瓷器和近现代文物。
长沙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考古发现表明,长沙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可以追随到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长沙地区的人类活动更加频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图片

(彩绘鸟纹双耳罐 残片  新石器时代)

商周时期,中原文化南播,长沙地区进入青铜时代,以宁乡县黄材镇为中心的区域相继出土了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大批精美商周青铜器。西周初期城墙、壕沟和宫殿基址的发现,表明西周时期长沙地区存在一个具有发达青铜文明的方国。


图片
图片

(商代象纹铜铙)

铜铙(nao),通高70厘米,颜色呈土褐,外形酷似两片合起来的瓦块,左中右三边装饰有6只虎、6条鱼和11个乳钉,是商代打击乐器,演奏时敲击口部,声音宏亮。

图片

(大禾人面纹方鼎)

“方鼎”,是商代晚期文物,通高38.5厘米,呈矩形,外表颜色为碧绿色,足上有兽面纹,外表四周装饰有半浮雕人面,腹内有“大禾”铭文,寓意谷物丰收。
半人半兽,是史前图腾中普遍的祖神崇拜的表现方式,凝聚的是敬祖情节。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激剧变革的阶段,在楚人南下与越人对抗中,长沙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成为楚国南部的军事重镇。楚人的经营开发,促进了长沙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南楚文化。
秦汉时期,长沙纳入中央王朝政治版图,秦代设置的长沙郡和西汉初期建立的长沙国。

图片

(双面透雕龙凤纹玉环  西汉)
玉环直径8.5厘米,厚0.3厘米,呈环型,双面透雕曲缠盘绕变体飞龙,环周饰以流动飞卷形云气纹和凤鸟纹饰,与整器混若为一体,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凤舞之动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沙风云际会,是江南政治军事的战略要地。隋唐一统后,长沙社会稳定,城市拓展,经济繁荣,长沙窑釉下多彩瓷器奠定了唐代瓷器生产“南青北白长沙彩”的局面,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输出的重要商品。
两宋时期,长沙城市格局确立,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随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确立,长沙书院勃兴,文运昌盛,成为宋代理学的重要基地和湘学中心。

图片

(褐釉双鱼背水瓷壶  唐代)

瓷壶为小直口,唇微卷,扁圆体腹,平底。通体施酱釉,双鱼座贴腹状,头朝上,合口为流,尾相连以为底,鱼眼鱼鳞刻画分明,腹体两侧上下安贴穿带系。

此种造型的器物,古人取名为“榼”(古代盛酒的器具),白居易在《家园三绝》中:“……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既是对“榼”的直观描述。

明清两代是古代中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明代长沙为诸藩封王之地,藩府同城。明清鼎革后,清雍正二年(1724年),两湖最后完成分治,长沙成为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图片

(镂空龙纹心形霞帔金坠  元代)

金坠,是元代新婚“三金”中的一件,是配套于古代女性服饰 — 霞帔(pei)上的一种装饰品,系垂于霞帔下端,是妇女礼服的一部分。
“帔子”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开始以以此命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时得名“霞帔”。

“长沙窑”,为唐代瓷窑,窑址在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一带,故又俗称“铜官窑”。
“长沙窑”大致兴起于“安史之乱”以后,至中晚唐发展到鼎盛时期,衰于五代,是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的日常用瓷,又是唐代生产外销瓷的重要窑口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喜相逢”,在四季交替的宇宙万物中,华夏先民汲取灵感,巧妙创造出诸多不朽传奇。
“喜相逢”纹样展便是在这样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以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为肇始,滋生、绽放,历经数千年岁月更迭,始终赞颂着生命繁衍之美,渗透着崇德乐业的智慧,宣扬着天地人和的祈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3年4月2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