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足百年的元朝毁誉参半,它究竟带给了中国什么影响?

 激扬文字 2023-08-26 发布于四川

十三世纪,蒙古帝国在漠北草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风暴,几乎征服了整个亚欧大陆,最终建立了元朝和四大汗国。然而百年后,元朝和四大汗国相继瓦解,亚欧大陆出现了崭新的格局。尽管蒙古帝国的征服速度迅猛,但其对世界各地区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图片

元朝作为争议比较大的一个朝代,对咱们中华民族的影响有哪些?

首先,元朝确立了行省制度,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模式。在元朝之前,一级行政区域主要依据山川、地貌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如郡、州、道和路。然而,元朝却不考虑自然地理界限和地方文化、经济等因素,造成了行省划分交错复杂且南方治理北方局面,以防止地方势力依据地理形势对抗中央政权,甚至割据地方。例如,将汉中划归陕西使四川门户大开。又比如毛主席的七里长征里面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五岭地区被纵向分开,分别属于江西省和湖广行省,让五岭地区失去了可以凭借山河险要进行割据的便利条件。元朝创建的行省制度至今仍有影响。该制度打破了传统以山川地理形势划分区域的模式,中央派遣军队官员直接驻扎在地方,消除了军阀割据的基础。行省制促进了中国古代区域划分的最终结构,既加强了中央集权,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自治性,提高了行政效率,至今仍延续存在。

蒙元帝国打破了东亚大陆各大民族王朝对峙的局面,将整个东亚大陆纳入版图之中,并采用元作为统一的称谓,使得各民族得以整合。元朝之后,中国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中原汉地,而是成为整个东亚大陆的统称。

蒙古帝国的征服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蒙古帝国在征服初期对北方造成了严重破坏,经济遭受重创,人口锐减。金朝末期,户籍人口大约为5300万,但金国灭亡后只剩下1000多万。蒙古帝国的征战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北方经济遭受破坏,中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尽管元朝都城设在燕京,但财政主要依赖江南地区。经济文化重心出现分离现象。

元朝在北方推行屯田、开垦、鼓励农耕和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逐渐恢复了经济。由于全国统一,南北方和各民族的生产技术、工具得以交流和传播,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元朝存在时间较短,全国农业总体上还未恢复到宋金时代的水平。据估算,元朝中期总人口为9800万,而宋金时代达到1.2亿,其中包括西夏、大理、吐蕃等地。元朝的工商业发展主要延续了宋金时代的趋势,持续推动社会转型。

元朝时期,交通网络发达,打破了过去商业壁垒,将全国联结成一个市场。各区域、各民族之间的商品贸易、技术流通得以顺畅进行,许多外国技术也传播到中国,推动了国内手工业的新发展。元朝商业活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交通便利和货币统一。元朝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站体系,使商品流通的距离更远、规模更大。此外,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元朝对外贸易也非常活跃,一些中国商人到达东非进行贸易,而许多欧洲和西亚商人也来到了遥远的东亚,当时马可波罗称泉州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元朝时期出现了几个兴起的制造业,包括棉纺织业、青花瓷制造业和白酒产业。这些产业的兴起离不开民族交流和中外交往。例如,棉纺织业引入了黄道珀推广的海南黎族棉纺织技术,青花瓷的生产原料则来自海外,而白酒制造技术最初引自西亚。这些产业在明清时期获得了巨大发展。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宋元时期是一个经济政策比较宽松、商品经济异军突起的时代。国家财政收入逐渐依赖工商业,手工业开始兴起。然而,明朝建立后改变了宋元时期的经济政策,实行最严格的重农抑商、海禁和户籍限制政策,导致中国的商品经济出现了一次大倒退,这是令人遗憾的。

元朝确立了行省制度,解决了区域分权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促使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蒙元时期交通网络发达,推动了商业活动和技术传播,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然而,元朝存在时间较短,未能将全国农业复苏到宋金时代的水平。蒙元时期标志着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的转型,但这种转型在明朝时受到了严重阻碍。

图片

第二就是民族融合。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在元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出现了多种迁徙形式,包括战争时期的掳掠和流放以及和平时期的经商和文化交流。例如,在蒙古远征期间,蒙古大军每征服一个地方就将当地的工匠全部征用,用于军事攻城。在南下进攻时,蒙古军队还将大量汉族人迁徙到当地。成吉思汗在西征中也掳掠了数以万计的人口带回中原。此外,大量中亚伊斯兰教的信徒进入中国,与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

为了统治庞大的国家,元朝的统治者不断吸收各民族优秀的制度文化和习俗,推行宽容的文化和宗教政策,使得元朝的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南宋灭亡后,许多南方人带着书籍到北方传播理学思想,推动了理学在北方的传播。忽必烈上台后,兴办全国学校,使得学校规模和数量远超历代。元朝的学校和书院主要以官学为主,开创了明清时期官学垄断学术的传统。受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学校和书院教育主要内容为程朱理学,进一步推动其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元朝后期恢复科举制度,明确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教科书,标志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思想。此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也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儒家思想产生碰撞,引发了一些思想的火花。元朝时期,一些学者提出了三教合一的观点,这是对三教合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外来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思想解放。国家的大一统必然推动民族观念的变化。两宋时期,由于疆域狭小和华夷之辨思想的存在,元朝建立后出现了全国范围的民族迁徙,许多蒙古族、契丹族等在征战和经商中迁徙到全国各地,打破了民族之间的地理隔离,形成了大规模的多民族居住和小规模的聚居现象。

图片

第三就是基本确定了中国的版图。

在蒙古征服之前,东亚大陆上存在着南宋、金国、西夏、西辽、大理、吐蕃各部等政权。这些政权长期对峙,没有强力的新力量崛起是很难重新整合的。当时的汉人认为中国的疆域仅限于长江以南,认为只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就能实现天下一统。辽金双方实力总体趋于均衡,谁也无法消灭对方实力。没有蒙古的崛起,这种大割据的局面还会持续很久。辽、金、西夏等政权不断融入汉文化,而边疆民族政权发展的趋势明显,尤其是大理国。大理国继承于唐朝的南诏国,其远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在几百年的历史中,云南的土著大姓逐渐控制了云南,建立了政权。唐朝无法消灭南诏,云南开始脱离宋朝,宋太祖认为云南不是华夏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蒙古征服了大理国,元朝在大理设立了云南行省,进行实编和改土归流。吐蕃各部在元朝之前从未纳入到中央王朝的版图。元朝征服吐蕃后,在青藏高原内部驻扎,打破了唐宋以来的局面。元朝对中国版图的形成有巨大贡献。

元朝在修史时将辽、宋、金并列为正统王朝,一并视为中国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元朝的文化特征就是大杂烩,如元杂剧等吸收了各民族的表演艺术成分,使得中国的戏剧表演走向成熟。国家大一统,人们的视野也变得开阔,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郭守敬为了制定一部全新的立法,进行了规模庞大的四海测验。在官方的主持下,元朝在全国建造了二十七所关。在地理上,元朝也组织人们勘探黄河源头,否定黄河发源于西域的假说。元朝的医学、农学、数学也非常发达。在医学上,朱震亨研究了宋金两代之医学自成一统,对后世印象深远。在农学上出现了农桑基药和农书,可以说是是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在数学方面,宋元四大家中有三大家就出现于元朝,分别是李志、杨辉、朱士杰。他们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远超同时期的欧洲。元朝疆域内民族众多,语言也是纷繁复杂。为了便于全国的交流,忽必烈试图推行一种统一的拼音文字,八四八文。八四八文严格来说不是一种文字,而是一套拼音方案,可以来拼写当时国内主要的几种语言,不过八四八文要照顾各种语言的发音,因而非常复杂,最终还是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成为了死文字。如今我们采用的拼音则是来自于拉丁字母。我们总有这样的观点,元朝在汉化方面是不成功的,或者是不愿意汉化的。可是元朝在文化方面从未推行过单方面的汉化政策。元朝的文化政策一直是融合汉、蒙、藏、回等诸文化的优点。汉化和藏化、回化都只是元朝文化大融合中的一个现象。

图片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历史,不要有大汉族主义。中国的土地不仅限于汉族的故地,各民族共同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我们应该强调民族团结,不要在内部制造对立。我们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文化概念,中华文明也是一个多元文明。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要在内部搞对立,民族团结最重要。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请点个关注,码字不易,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