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雅者,须存三分古意

 灯下悦读 2023-08-26 发布于广东

生活之中,当存一份志趣,去抵御周遭的喧嚣,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于世人而言,心怀古意,不失为陶养性情的修行法。中国文人尚古之风早已有之,在宋朝大盛,乞至晚明已蔚为大观。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便有所述,在他看来,古朴即为雅,室庐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庭须自然古色,花木必以虬枝,琴瑟要历年既久,漆光退尽……心怀一份古意,以物为知己,便能在浮华的岁月里,怡然寄情,实乃人生之乐事也。

当君子无法寄情山野,

便在闹市择善而居,

他们的情感世界、生活趣味、审美理念,

皆化作一室之雅,

室内的诸般细节,都成为其审美理想的载体。

好雅者,当存古意,

在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中,

收集名画、法书、古器,

摩玩舒卷,陈设布置,

一直乃文人士大夫学识和风雅的象征。

小叶紫檀爆满金星笔筒

紫檀清刀「西方三圣」

书房是文人寄托性灵的地方,除了桌椅橱灯和笔墨纸砚等基本物品外,收集古画法帖,金石雅物,陈设布置,以摩玩舒卷,一直是文人士大夫学识和风雅的象征。旧时的文人,不惜千金求一物,燕居之中与旧时瓷器、佛像、香具相伴,便得一隅无尘无垢之境。端坐于内,可寄托玄思,可悠游象外,如晤古人,自得古意。

海南黄花梨「莲蓬蛙趣」笔筒

其实,博古雅玩,格古明心,文人崇古不过是借古器修身养性,陶冶心灵,从而洁志净意,澄怀避俗。当金石收藏刚兴起的时候,苏东坡就讲过:“君子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中国文人把一件件秦砖汉瓦、金石拓片、瓷器佛像、珍石奇木、文玩墨宝,当作美的载体,放到岁月的流转中代代相续,完成的不是一件器物的增值,而是对拥有者心性的滋养与生命意趣的寄托。

海南黄花梨紫油梨条案

海南黄花梨竹节笔挂

韵物便是陈设器具的古雅逸趣。

文人所追寻的古意,

不仅意味着年代上的古旧,

更暗示德行上的高贵。

大红酸枝圆角柜

在中国审美文化中,

古意就是主人学识与风雅的象征。

过去赞美一人,

不说他可爱、风流,

而说他具古貌,

是独具幽人气象的意思。

所谓人具古貌,气色便尔不同。

小叶紫檀苏工「祥云香筒」

斋室之中,

几列琴书,疏竹卷石,

榻排松窗之下,图展兰室之中,

摹写云林,不矜于世,不问于时,

这些事情都在熏染着你的气质。

一个人不与俗同的面貌,

都是与古为邻,经久年化,陶养而来的。

海南黄花梨 凤鸟纹 螭龙笔筒

古意高风,幽人空谷,

诚君子之典范也。

然而今世之人,

如何养此心古之境?

所谓奇物有古意,爱古人亦奇!

海南黄花梨鬼眼圈椅三件套

博古雅玩,格古明心,

而文人雅道,无不是借具象之物,

修身养性,陶冶心灵,

从而体悟抽象的义理。

清逸之情,非山林不能移,

澹远之旨,非素居不能夺也。

海南黄花梨大茶罐

一篆一刻,微寓心意,一章一跋,聊寄闲情。对古老物件的追求,不仅仅是满足一份怀古的心理,它更像是一种精神的旨归。老物件承载的是不可复制的时代气息,格古使人能跨越古今。一件优秀的古代器物是我们文明的观照。

海南黄花梨貔貅手串

器物表面的篆刻画绘,任由岁时侵染,器形老旧之外,有一种穿透时间的静美,如见其昔日之华,庄子所谓“美成在久”正解此意。木雕传承甄选古旧雅玩,邀君赏鉴,于一器一物中,品味闲情逸趣。

老竹雕 龙龟盘香炉

黑漆描金博古大插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