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时候语文课本里的四首古诗,揭露了中年人的生活真相

 布衣粗食68 2023-08-26 发布于湖南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小时候,抱着语文课本,抑扬顿挫地读着,感受文字的魅力。

到了中年,再读课本里的诗句,发现文字就有穿透力,我们的生活,居然在千百年之前,就已经写好剧本。

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四首古诗告诉你。

01

关于孤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有人认为,柳宗元写的《江雪》,体现了孤独的最高境界。

大雪纷飞的日子,只有一位老人,在江边垂钓。天空连飞鸟都没有。

真正要理解诗人的境界,就得看看他的人生遭遇——写诗的时候,心情跌到了冰点吧。

唐朝时,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参与了永贞革新,得罪了保守派和宦官。当革新失败后,他被贬到永州。

到了永州,他处处被人监视,老母亲跟随他一起生活,受不了颠簸,很快就过世了。接着,他的女儿也夭折了。

居所龙兴寺,虽然山水风光不错,他却无心欣赏。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这样的俗语,在谁身上,都有可能发生。

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感受不到风景,被人排挤,还战战兢兢地活着,怕继续被朝廷贬低和追查。这就是“孤独”。

人到中年,周围有很多人,但是趋炎附势的多,帮忙的人很少。你总要学会一个人走路,独自去闯荡,就是你的家人,也爱莫能助。

02

关于钱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写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深刻描绘了唐朝时,富人和穷人的生活有什么差别。

我们都认为,杜甫写的诗,就像历史一样,展示了最真实的社会。

当年的杜甫,出生在官家,但是家道中落。为了求功名,他努力读书,但是科考入仕的机会也没有。

他的儿子,在饥饿中过世,留下无尽的悲痛。妻子,也多次被寄居在亲戚朋友家,吃尽了苦头。

一个大男人,连养活家人都难,怎么会不难过。

养家糊口,说起来简单,你没有钱,就别提了。没钱寸步难行啊。

人到中年,自己努力赚钱,但是仍旧不能活成富人的模样。大部分的时候,你在工地挑土,在工厂打工,在扫大街,在做保安,在割稻子......

更现实的是,所有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一日三餐,还有全家人的生活开支。若你有房贷车贷,那就更难了。

原来,我们都有一段时间“冻着、走着”,是咬紧牙关的状态。

03

关于社交: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小时候读课文,觉得“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百折不挠。

长大了才知道,这首诗里,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白居易去长安求发展。

年纪轻轻的白居易,想在长安定居,能够谋得一份好工作。于是乎,他毛遂自荐,找到了名人顾况。

顾况看了看白居易,没有什么兴趣,随口说:“这里的米很贵,房子更贵,不容易啊。”

意思是说,顾况对白居易的理想,劝退了。

隔一会,顾况读到了白居易送来的诗,“野火烧不尽”这句话,触动人心。

顾况马上改口:“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原来,白居易的人生发展,也如野草一样,不怕被人羞辱,在困顿中,不放弃理想。更重要的是,白居易用自己的才华,打动人,获得名气和机会。

俗话说:“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人到中年,你要混得好,不要到处求人,你要有本事才行。没有本事的话,那就反复捶打自己,不惧沉浮,不畏冷眼。

学不到科技能耐,就学一学如何做豆腐、砌墙、开挖机、电脑等。千万不要放任自己,随意躺下来。

当你有本事的时候,别人才会瞧得起你,才会帮你一把。

04

关于位置: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其背后,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唐玄宗在位的时候,董庭兰是有名的琴师,在吏部尚书房管家做门客。

宋代文豪苏轼还点赞:“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

悲剧的是,房管被贬的时候,董庭兰也被迫离开长安,开启了漂泊的模式。

朋友高适来送别,用诗句来劝说董庭兰——别担心。

有多少中年人,昨天还是中层管理,明天就变成了失业人员。还有多少四五十岁的人,因为失去工作而迷茫,一边被家庭的开销压得喘不过气,一边被找不到工作而发愁到流泪。

有句忠告:“永远别把位置当本事。”

位置可以是你的,也可以是我的,还可以把位置撤销了。对于有大本事的人来说,还能自己创造位置,遇到“因人设岗”的好事。

人到中年,不同的位置,收入不一样,层次不一样。不管有多难,都要坚持往上走。

当然,我们无法排除往下走的局面。坚持改变自己,随时准备更换位置,也要接纳被人调剂位置——身不由己,但还要保持快乐,别有情绪。

05

小时候以为,生活如课本,诗情画意;中年才明白,生活如课本,含泪成诗。

幸运的是,我们被生活捶打了千百次,仍旧憧憬诗和远方。

总在,想尽办法熬到退休,抚养儿女,撑过苦难,把一切都寄托在未来。

一首诗,细细品读,就像生活砸在心头,又涌上了眉头。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