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之中,如果有一个人先走了,有孝心的子女会做好这3件事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8-26 发布于北京
《诗经》里云: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父母是赋予我们生命的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曾被父母当作珍宝一样对待。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我们成长的每一步路上,父母都付出了无数的苦辛。
对子女而言,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是人伦也是责任。
父母之中,如果有一个人先走了,做好这三件事,就是对留下的老人尽孝心。

01
 安排好老人的生活起居


培根说:
“在人生中,妻子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
对丈夫来说,是如此。对妻子来说,丈夫也是一样。
如果年迈的父母中有一方去世了,其实最伤心的往往不是子女,而是孤零零地留在世上的那个孤寡老人。
子女尚有未来可以期待。对于老人而言,过去很漫长,未来却很短暂,也不会有人再与之闲立黄昏,问粥可温。
对于孤独留在这个世上的老人,子女若有孝心,首先应该安排好老人的生活起居,让他们知道虽然相依为命的老伴走了,还有子女会给予他关怀。
无奈的是,纵然父母的生养之恩大于天,可是很多子女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一天二十四小时地守在老人身边,亲自照顾并不现实。
而且大多数人都是靠着一份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请专门的陪护人员看顾父母也不那么容易实现。
可能很多老人还要面临独居或者去敬老院养老的问题。
如果老人不得不独居,安排好老人的一日三餐。记得每天打几次电话确认老人的状况,下班或者一有时间就去陪伴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衣物。
如果老人住在敬老院,也要记得经常询问相关人员老人的生活状况,定期去看望老人。
小时候,父母照顾我们成长;长大后,我们给予父母温暖。



02
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老人都喜欢一句话翻来覆去地说很多遍,同一件事颠来倒去地讲很多次。
而且他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想来,除了记忆力衰退,不记得自己反复讲过很多遍的原因以外,大概是对于老人——尤其是孤独的老人来说,以后很短,回忆很长,想想以前的事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灵慰藉,也会让他们恋恋不舍这尘世。
如果父母之中有一方去世了,留下的那个对孤独的感受往往更加深刻。
因此,除了安排好老人的生活起居外,子女还应该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
不在老人身边时,最好经常给老人打电话,询问老人最近的状况,每天都发生了哪些事。哪怕这些事微不足道,哪怕只是一些鸡毛蒜皮。
如果有条件陪在老人身边,可以主动和老人聊聊以前的趣事,哪怕是一些家长里短,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老人回忆起来也会觉得有趣。
孝敬老人,就意味着不只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也要去关注老人的心理和情绪。

03
试着理解老人的选择


作家毕啸南在《在你们离开以前》一书里,讲过朋友阿新的故事:
阿新小时候,父亲经常酗酒,喝多了就会动手打他的母亲,嘴里还会骂骂咧咧地说出许多不堪入耳的话,指责母亲是一个不干净的女人。
酒醒了,他会哭着向母亲道歉,可是这并不妨碍他下次喝醉了继续打骂母亲。
而阿新的母亲却总是选择沉默不语,逆来顺受。
后来阿新无法忍受家里的气氛,选择了住校。从那时起到留学归来,十几年间,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阿新无法理解,也不想谅解,直到后来她的母亲跳河自杀,他和父亲才向彼此敞开了心扉。
也直到这时,他才得知,原来母亲和父亲谈恋爱时,在一次给父亲送饭的路上,被人欺侮了。得知怀孕的消息以后,父亲要求把孩子打掉,可是母亲倔强着不肯。虽然父亲最终选择了妥协,可是心里终究无法接受。
那一刻,阿新终于理解了父亲。
年轻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地视父母为人生的错题本。
尤其是叛逆期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与父母为敌,总是针锋相对,见面就吵,似乎他们做的事全都不正确,说的话全都没道理。
可是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终究会懂得,人世间有那么的多的沉重和无奈。
有些事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彼此和解、相互拥抱,不让遗憾,成为更大的遗憾。


古话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人生天地间,百善孝为先。
试着多爱父母一点,在一切都还来得及之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