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枯散外敷,治乳腺增生症

 松下舞者 2023-08-26 发布于山西

乳腺增生症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本病是乳腺组织非炎症、非肿瘤的良性疾病。笔者在临床中对86例患者用自拟英枯散外敷治疗,取得确切疗效,现介绍如下。

图片

(网络配图)

一、临床资料

女性患者86例,年龄25~45岁;发病部位在乳房部内上象限27例,外上象限32例,内外均有27例;增生大者3.0厘米×4.5厘米,小者直径1.0~2.0厘米。

二、治疗方法

自拟英枯散组方:蒲公英、夏枯草各10克,制白附子、连翘各7克,鸡蛋清适量。

用法:将上药研成粉,用鸡蛋清把药粉调成糊状,敷于患者乳房患处约7厘米的直径区域。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敷一次,时间约2分钟,取下后温水清洗。15天为一个疗程。

图片

(网络配图)

三、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肿块消除,半年以上不复发。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肿块变小。

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肿块无明显改善。

四、治疗效果

86例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愈66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51%。

五、典型病例

患者,女,38岁。长期情志不遂,半年前发现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和右侧乳房外下象限分别有多个大小不一的肿块,其中大者直径1.5厘米,小者约0.5厘米,伴胸闷肋胀,善郁易怒,心烦口苦。曾在医院治疗,疗效不佳,遂来就诊。

图片

(网络配图)

体检:心电图正常,肝脾未触及,锁骨上淋巴结、腋下淋巴结未触及,B超检查,左乳房外上象限1.8厘米×0.9厘米扁平状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中等,活动度良好。右侧乳房外下象限1.7厘米×0.8厘米圆盘状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活动度良好。

西医诊断为乳腺增生症。中医诊断为乳癖。给予英枯散外敷两个疗程,患者乳房肿块减小,三个疗程肿块消失,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痊愈。

六、体会

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多属于肝气不舒,情志不畅,失于疏泄,气机不利,运化失司,痰气互结而致“乳中结核”类的乳房疾病。《外证医案汇编》中说:“乳症,皆云肝脾郁结,则为癖核,胃气壅滞,则为痈疽。”

笔者临床上应用蒲公英、夏枯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之性除痈散结、清热毒;连翘有清热解毒之功,治营血之热毒;白附子辛性开泄,甘性缓急,温诸药之寒性而反佐之,能兼祛风痰。用鸡蛋清调和诸药,加强除癖之功,还可防止药物伤损皮肤。诸药合用使郁散痰化结除、气血调和,病即瘥祛。

(所刊方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2023年 第0962期
编辑丨李家华
校对丨郑柯
二审丨张越
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