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二章,如何理解“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笔荷 2023-08-27 发布于河北
5月,大大小小的8个节日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其中第十二章的这句话“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是一句言简意赅但充满智慧的句子。这句话所传达的思想涵义有深刻的哲学启示,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其中的含义。

《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圣人为腹不为目”的意义
这句话中的“圣人”可能指的是那些有智慧和道德的人,他们在人生的选择和价值观上更趋向于内在的因素而非外在的表象。具体解读如下:
(1)为腹不为目 这里的“腹”可以理解为内在的核心价值、真实需求,而“目”则代表外在的表象、虚荣和表面的追求。圣人更加注重内在的深度和内涵,而不是被外在的名利和虚荣所迷惑。
(2)内在追求 “为腹不为目”强调了追求内在真实的重要性。圣人更关心内心的平衡、道德、精神需求,而不是盲目追求外在的世俗名声或物质财富。
2.“故去彼取此”的含义
这句话的后半部分“故去彼取此”是对前半部分的延伸和应用,它传达了更具体的行动意义:
(1)去彼 “彼”指的是外在的虚荣、名利、物质等追求。圣人不会被这些浮华所左右,而是愿意放下不必要的外在诱惑。
(2)取此 “此”则指的是内在的价值、道德、精神境界。圣人更愿意专注于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内在品德和智慧。
3.哲学思想的启示
这句话反映了道家哲学中重视内在和虚无的观点,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智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哲学启示:
(1)追求内在平衡 生活中常常会有各种诱惑和干扰,但内在的道德、情感和智慧才是真正的根本。通过追求内在平衡,我们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和安宁。
(2)超越表面虚荣 将注意力从外在的名利和虚荣中转移到内心的深度,可以帮助我们超越浮华,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真实需求。
(3)注重精神价值 真正的“取此”是追求精神、道德、品德的升华。这种追求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意义,让我们更具内在的力量和深度。
《道德经》第十二章中的“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表达了一种超越表面虚荣的智慧。通过关注内在的品德、智慧和精神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找到真正的满足和平衡。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选择。

    点赞关注,订阅更多内容↓↓编辑:笔荷

    您可能还想阅读以下文章:

    《道德经》第九章,如何理解“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第十章,如何理解“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第十一章,如何理解“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