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荷叶礼赞

 年之计在于春天 2023-08-27

荷叶礼赞

七八月份是每年赏荷、观荷的最佳时节。人们注目惊羡荷花的形态、色彩、大小、多少,而不太会在意荷叶。而且在拍摄照片时,长枪短炮聚焦的也多是荷花。其实,荷叶自身的美,荷叶对荷花的陪衬、怜爱、加持,及其自身诸多的特点和价值,还真是应该认真解读赞叹一番。
西安一般在五月份,荷塘里的荷叶就陆续开始出现了。荷叶最初发出的第一片小叶是浮于水面的“钱叶”,因相对较小且似铜钱而得名。接着顶芽生长出细长的根茎——“藕鞭”,在藕节处向上则长出“浮叶”,叶面较大却浮在水面。藕鞭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向上生长出带有高挑叶柄的厚大叶片挺出水面,称之为“立叶”。于是,浮于水面的钱叶、浮叶与昂首挺拔的立叶,形态各异,装点出一池碧绿,生机盎然。

立叶起初是卷成两头尖尖的梭形,穿透污泥,跃出水面,尽显苗条俊俏,然后才魔术般地逐渐展开圆形的叶面。宋代词人张炎的“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就把初出水面的荷叶比作美人的玉簪。

于是也有人认为,“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小荷”说的就是刚刚跃出水面形如玉簪的小荷叶。而且还有画家以此作画诠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初生荷叶之美。

随着一枝枝荷叶跃出水面,并渐次展开圆圆的翠绿色的叶盘,一湖春水便在不经意中逐渐布满了绿色的荷叶,有的仰面朝天,有的倾斜自在,有时叶面还会自由转向。而且大小相依,高低相间,像是打头阵的列兵在战场上排兵布阵,并且不时随风摇曳,轻歌曼舞,殷勤地呼唤着心中的女神——荷花的出现。

待到荷花的蓓蕾刚刚跃出水面,荷叶便簇拥呵护,如同母亲怀抱婴儿一般,为其遮太阳挡风雨,直至花儿骄傲地蹿出叶面,一枝枝尽显端庄美丽,风采翩翩。

这时,荷叶又甘为娇美的荷花作陪衬,展现出“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的和谐与美丽。人们很难想象,当一池荷花孤直而立,却没有荷叶相伴时的凄凉与尴尬。

当风雨大作时,荷叶又像一柄柄伞,如众星捧月般尽心尽力呵护花儿免受伤害。所以冰心在《荷叶·母亲》一文中赞叹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是谁为我遮风挡雨。” 真个是“红花还须绿叶扶”“荷叶荷花互送香”。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胜景

及至雨过天晴,荷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自在晃动,便又会给人以另一种美的享受,这主要得益于荷叶的自洁效应。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发现即使在莲叶表面倒几滴胶水时,也并不会粘连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且不留痕迹。在通过进一步研究后,终于揭开了荷叶自洁效应的奥秘。原来在荷叶叶面上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荷叶表面上有许多微小的乳突。乳突平均大小约10微米,平均间距约12微米。而每个乳突又是由许多直径为200纳米左右的突起组成的。这也是荷叶看起来碧绿光滑,而用手抚摸时却微感滞涩的原因。

这种乳突状结构的存在使得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紧贴叶面上形成一层达到纳米级厚度的空气层。使得尺寸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降落在叶面上后,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只能与叶面上的凸起点接触。雨点在自身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小水球在滚动中吸附灰尘,并滚落叶面,从而自洁叶面。这一发现又促进了仿生学的研究以及荷叶表面结构模拟产品的开发,不能不说这也是荷叶的一大贡献。
荷叶在传统医学中作为药用,鲜叶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以荷叶为基础原料的荷叶茶还具有清热解暑,降血脂、血压,以及瘦身減肥、缓解便秘等功效。在烹饪中则取其清香,增味解腻,常用作包烤或包蒸饭菜,如荷叶蒸鸡荷香东坡鱼及包米作荷叶饭等,还用于煮荷叶粥。荷叶经处理后还能用作肉、油等制品的包装材料。
立秋之后,荷花渐次退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时,藕节还会抽生出最后一片大型立叶——“后把叶”。这时的荷叶兀自挺立,保持碧池一片。当秋雨从天而降洒落在硕大的叶盘上,便会“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发出响声,时而如紧锣密鼓,时而似泉水叮咚,奏出一曲曲独特的音乐。难怪古人会说:“留得残荷听雨声”。

深秋之后,荷叶便被采摘后晾晒作为他用。剩下的直至干枯、折斜,形销骨立,顾影自恋,而在水面留下一幅难得的残荷景象,带给人一种宁静沉寂的残荷之美。

荷叶就是这样从春到冬,自始至终以其纯真、洁净、美丽、大方、无私、友爱、坚持、从容……如同“春蚕到死丝方尽”一般,毫无保留地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