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整理10篇)

 苏六老汉 2023-08-27 发布于北京

【简介】感谢网友“哒哒鸭piupiu”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百年中国经典散文(共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百年中国经典散文

空山鸟语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你不懂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

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你是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候,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加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

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还要做些什么呢?

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篇2: 《百年中国》观后感

梦想是一个人对于幸福的希望,梦想是一个民族对于未来的憧憬,梦想一个国家对于发展的期盼。

这部记录片用一种深入浅出而又条理清晰的叙述方式,全方位地解读了中国梦的内涵与实质,并用一种“壮阔、雄厚、豪迈”的叙述风格,把中国梦内涵的时代呐喊与历史张力,以一种润物细无声般的爱国主义情感流露,在一帧帧的画面中,抒发出伟大民族复兴进程中每个人所必须感受的历史深度与思维宽度。

为13亿中国人描绘了一幅“中国梦”波澜壮阔的愿景。“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个夙愿,他一线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中国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他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正确认识他的深层内涵。第一,“中国梦”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党永远是正确的,只有跟党走,个人才有出路。第二,“中国梦”的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中国称霸世界之梦,而是和世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发展,走向和平,繁荣之梦。第三,“中国梦”既时宏观的,也是微观的,它既是国家的,也是个人的。正如所阐述的那样:“人人共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我们现在正在走,并将一直走下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汽试同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一脉相承。“圆梦诚可期,坚信自有时”。纵览中国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想,正式一个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的历史过程,中国梦,这个在历史的潮头不断涌现的名字,中国人民已经为之奋斗已近百年,走出一条清晰可辨,不会逆转,永不动摇的平坦大道。正如主席在历史关头所庄严宣告的“我们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目标“也是越近目标,越要全力以赴向前冲;也是困难重重,越要咬牙坚持不放弃;越是靠近重点,越要聚精会神跑好最后一公里。

让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大步迈进,为祖国实现“中国梦”贡献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

篇3: 《百年中国》观后感

从整体上看,这部片子透视出主创团队富有责任感的精品意识。作品凸显了独立的见解、独到的观点、严密的逻辑推理,这些都是政论片成功的显著标志。政论片创作需要将艺术的鲜活性和思想的深刻性糅合起来,这就需要知识、思想和政治辨别力等各方面的积累和精于施为。这部片子自始至终表现得非常充分和精到,因而彰显了中国梦的巨大魅力。

艺术特色尤异,增加感染效果。观看《百年潮・中国梦》给人突出的感觉是,全片语言富有艺术性,文本句式洗练简洁,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让人目不暇接、心潮起伏,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遣词造句用意讲究,比喻、排比、引用诗词警句等不同修辞手段穿插运用,使整部作品文采飞扬,气韵生动;叙述娓娓道来,质朴亲切,贴近观众。该电视片具有鲜明个性化的语言风格,用一种超乎寻常的艺术手法向观众论说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它不是简单说教式的,而是要通过文学的、哲理的、诗化的语言,借助解说、画面、音乐等综合艺术手段,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能力和标新立异的艺术追求,这也是成功创作过多部政论片解说词的作家张胜友多年来形成娴熟的一贯艺术风格和特色的超然发挥和延续。

在新媒体迅猛崛起的今天,政论片将传统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和新兴的强势媒体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解说词与影视画面、音乐烘托的互为铺陈,相得益彰,提升了政论片的艺术效应和影响力,这样的艺术实践在《百年潮・中国梦》中比比皆是。比如,每一集的开头方式都独具匠心,新颖别致,或设问作答,或回溯历史,或营造意境,无论哪种方式都能直抵人心,吸引观众一步步看下去;全片整体上空间把握有度,纵横捭阖,激情澎湃,落笔时却常以具体事件、具体人物等小切口进入,不少故事鲜活感人、细节生动,以小见大;很多精彩处语言收放自如,妙语连珠,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给观众以强烈的情感冲击。近年来,有境界、有深度的表现中国历史、革命与建设的政论片不少,但艺术化集中表现中国梦的政论片这应该是第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据悉,《百年潮・中国梦》解说词的创作团队曾数易其稿,不断进行丰富、完善和打磨,力争与时俱进、精益求精,这才有了这部上乘之作的适时问世和不同反响。

但片中也有百密一疏的地方,比如说作品宏观把握全篇说正面的东西多而在追梦过程中屡遭挫折、实现中国梦的诸多困难及国内外的阻力因素几乎没有提及,这些遗漏或回避不免有“唱高调”之虞。再如第五集中间突然来一首杜甫颂张骞的诗,感觉上下文意互不联属,有些累赘之感。总之,这部电视政论片是一部非常打动人心、给人深刻思想启迪的好作品。

篇4: 《百年中国》观后感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梦想,我们的人生因为梦想而更加充实,而更加的充满激情和斗志。近段时间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年潮・中国梦》,这分为五集分别是《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

何为中国梦?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它所包含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温饱问题是人民群众生活下去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的最后的目标是让我们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道路指的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我们的基本国情,坚持改革开放,不断的发展经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高扬时代旋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贴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吸纳时代精华,从而具有远大美好的前景。

我相信每个人都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国家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努力,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的发展,对于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传统我既要继承也要不断的推陈出新。

只有把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力量集合起来,凝聚我们的心,国家才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强。通过观看《百年潮・中国梦》,我们回顾了过去,展望了未来,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付诸行动,让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文化实力,政治实力,综合国力更强劲。

篇5: 《百年中国》观后感

每个人都有梦想,或许近在咫尺,或许远在天边,也许是为了国家,也许是为了个人。但我相信有一个梦,依然埋藏在每个人的心底,从黄帝蚩尤共创华夏,到秦皇汉武一统四方,至如今,已经有五千多个春秋,中国人从未放弃这个梦,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在《百年潮中国梦》这部片子中,领导人主席告诉我们中国梦的含义:中国梦就是一条道路,一条伟大的复兴之路,这条路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但是他依然建立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中国梦就是一条河,取之不竭的河水流淌在每个人的脑海里。中国梦就像闪闪的红星,照耀着每一个人。

是啊,就像主席说的,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梦,他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鼓舞。它更像一个太阳,照耀着每一个爱国者。

五千年的古国文明,我们一直站在世界之巅,我们的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让全世界震惊。从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我们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傲视全球!然而,曾几何时,我们就成了其他国家觊觎的对象。一八四零年的战争让许多身强体壮的中国人变成萎靡不振的烟鬼,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一九三七年,日寇入侵,把我们美丽的家园变为地狱般的惨景。那时的中国人承受着莫大的耻辱,但那时的中国人却并没有屈服和绝望,而是奋起抗争・・・・・・

无论我们曾经历过多么耀眼的从前,多么不堪回首的过去,我们都不会骄傲或气馁,我们的路还很漫长,过去的辉煌或耻辱,只会给我们的梦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只会让我们前进的步伐更扎实,更稳健!

中国从不缺少梦,也不缺少寻梦的勇气和毅力,更不缺少能够实现梦想的人才!

看完《百年潮中国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热血在我的每一根血管里澎湃!祖国的召唤仿佛就在我的耳边响起。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这头东方雄狮会再次发挥他的威力,引颈长啸,声震寰宇!

中国历代领导人都对我们这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青少年寄予厚重的期望,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不能让全国人民失望。我们要走出温室,去迎击风雨,我们要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我们要自强不息,为实现和传承中国梦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我们共同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尽早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中国梦!

篇6:百年棒槌散文

百年棒槌散文

我家珍藏老祖母生前用过的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一对棒槌。这对棒槌是梨木纯手工制成的,长不足2尺,有小孩手腕粗细,呈圆柱形,棒槌前尖尖的,后面是棒槌把,棒槌光溜溜的,泛着红光,握在手里正合适。奶奶和爷爷结婚时,外曾祖给奶奶陪送了很多嫁妆,其中就有这对棒槌。随着沧桑世纪的变迁,这些嫁妆都消失殆尽,唯独这对棒槌留存了下来。

奶奶生于19甲辰龙年腊月初一,祖籍辽阳,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古老清澈的太子河水绕村而过。听奶奶讲,外曾祖虽人称“马老万”,但却不坐吃山空,遵循人生在勤,勤则致富的原则,使奶奶娘家在当地生活比较富裕。从小就受此耳濡目染的奶奶,虽然长得很清秀,可十几岁就和几位舅爷一道下地干农活,而且可顶一个壮劳力。外曾祖家种了很多棉花,到了农村大忙季节,外曾祖还要雇几名好劳力当短工,奶奶就当“打头的”率领他们干活,一到中午收工吃饭的时候,累的舅爷和雇工呲牙咧嘴,直喊累,吃罢午饭,他们各自找个阴凉地方,倒头就睡,唯独奶奶不顾疲倦,将外曾祖一家脏衣服卷在一起,拿起一对棒槌,走到太子河边,来到一块又圆又滑又大的鹅卵石旁,先将洗刷的衣服用清澈的河水浸泡一会,然后挽起裤腿,用双脚踩踏脏衣服,并将踩踏过得衣服放在鹅卵石上,一层一层码好,然后,梆、梆、梆,随着奶奶手中的棒槌有节奏的不断捶击,脏衣服上的污水被击打出来,一件件衣服便彻底洗好了,奶奶又将洗好的衣服晾起来,待晚上收工时顺便带回家。

记得我童年时候,爷爷奶奶夏天爱穿浅颜色的布衣大褂、冬天穿藏蓝色的棉袍,虽然色彩单调,可是这些衣服经过奶奶浆洗,一点也不觉得黯淡。每次洗衣服的时候,奶奶都要事先用淀粉打好面浆,将洗过的衣服再浆一遍,然后拿到外边晾晒,不等衣服干透,便一一收回来,将相近颜色的衣服一件一件叠在槌衣板上,码成一摞,奶奶便挥起棒槌,梆、梆、梆,随着悦耳的棒槌声,衣服捶得平平正正,一点皱褶都没有,穿在身上笔挺大方,而且当时很时髦,世人见了都要不禁地夸赞爷爷奶奶穿戴讲究;每逢春节前夕,全家人的被褥都要拆洗一遍,奶奶都要不辞辛苦地将洗过的被褥再浆一遍,然后再一层一层叠好码到槌木板上,于是,动听的梆、梆、梆声音又回荡在房屋的上空,并与节日的'锅碗瓢盆刀叉交响曲相呼应,从而更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经过浆洗和棒槌反复捶击的各种颜色的被褥相错叠在炕琴上,使高高的被摞显得齐刷刷的,十分鲜艳整洁好看,成为我们家中的一个靓点。

当电熨斗、洗衣机、挂烫机走进寻常百姓之家的今天,简化和取替了繁重的家务劳动,古老的棒槌早已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渐渐的被人们所忘记,更有很多年轻人不识棒槌为何物,但我奶奶留存的一对梨木棒槌,虽不昂贵,却似珍宝一样被我收藏,梆、梆、梆的槌衣声也成为我抹不掉的记忆。

篇7:百年饮水散文

百年饮水散文

才过年,从上边传来一个令德宁人高兴不已的消息,村里打了十三年的机井,要被重新拾起配套抽水了。

这是真的吗?村里绝大多数人将信将疑,认为不大可能,人们之间互相打问着、印证着。

无风不起浪。这不,没过多久,沙子来了,水泥来了,石头和钢筋也来了。看来,这回上边来真个的了!

像十多年前打井时一样,人们三五成群来到井边,在深及膝盖的荒草中围着井口转来转去。看着已经生锈了的井口,都在怀疑:这井能用吗?怕是连下在井里的泵都锈得提不出来了。

十几年前为了解决德宁的水荒,上边投资在村北最高处打下了这眼井。打井时需要探测选址,水工队的人拽着几百米长的电线,在村北农田里转来转去。那时候麦子已拔节了,一踏就是一大片。不论走到谁家的地里,都没有人出来拦挡过。人们都有一个念头,只要给德宁人把井打下,踏一料子庄稼算啥?

后来井终于打成了,试抽时大水淌了半个村。几户住在低洼处的人家水漫金山,流得院里到处都是,也没人出来寻过事。若是有人来到门前取乐,这些“灾民”都会堆着一脸的幸福说:“水流富贵家嘛,只要不拉着吃水,淌到瓮里更好啊!”

然而,井打成了,却被围墙给圈了起来,大门一锁,就是十三年。后来,不知是谁气愤不过,晴天大白日的把围墙给推倒了。再后来,大门也没了,乱砖也没了。国家投巨资打的机井,就这样湮没进了荒草中……

提起吃水,德宁人一肚子的苦,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我是六零后,活了大半辈子,一生都在为吃水发愁。七八岁时,便和弟妹们在涝池抬水吃。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窖,但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不用窖了,怕的是把窖水吃完了,二三月就没处寻水了。

九九寒天,天刚麻麻亮,村南的涝池里桶担声就响成了一片。有凿冰的,有舀水的,走的来的,像赶集一样热闹。人们之所以起来这么早,都怕后边的水浑,谁都想打些清水回去。

涝池里水再清都不干净。夏天里大人洗衣服、娃娃耍水,饮牛饮羊,甚至沤麻泡牛皮,做啥的都有,但人们有一句口头话:“水流百步净,水停百日清。”人们就这样自我安慰着,无可奈何地吃着“清水”,一年又一年……

黄土高塬有一大特性,就是土质疏松,易流失,易下渗。散布在黄土高塬上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涝池,之所以能够收住水,让人们吃到年底,那是因为它有着自已特殊的结构。

我见过一次挖涝池,人们肩挑棍抬,男女老少,全队动员。耗时几十天,在地势低洼的走水处刨出一个将近一亩地大的椎形大坑,然后就满沟满洼地去寻红土,把担回来的红土在挖好的坑里铺上厚厚的一层,接着几个上了年纪的老者,就像技术员一样,从下到上细细地检查一遍,才算正式完工。当然,涝池成了,涝池岸上还要栽上一排杨柳,这是因为杨柳速生易活,它能起到固岸护池的作用。

谁都知道涝池里的水不干净,就这还吃不到头。到了腊月底,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沟里。

沟里弯急路陡,令人胆战心惊。我稍大些时候在沟里担过水,那时毕竟还是个娃娃,长的再高也不敢把桶担满。走上几十米远,都寻不到一个歇脚处。稍不留神,水就倒了,只得返回去再挑。通深沟沟深坡陡,千百年来不知流了多少德宁人的血和泪……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德宁人挖空心思寻求钻眼,好不容易向上边要了些钱,在村东沟畔修了个小高抽泵站。白天抽,晚上抽,把个抽水员累得要死要活的。抽水员饥一顿饱一顿,一热一冷,不久就病倒了。技术员这一病倒,因为没人懂如何发动柴油机,柴油机也就成了摆设,也就抽不了水。

到了八十年代,德宁终于通上了自来水,这水是从邻村强家引来的。强家一个井的水,供了马家一个公社一万多口人的人畜饮水。那时井上没有高塔,只有一个落地塔。南部一些村子由于地势低水位落差大,水管难以承压,管道时常爆裂,德宁就时常没水,人们被迫无奈,就拉着装满桶的架子车到强家村去拉水……

这也是无奈之举,以前涝池的水能吃,现在窖里水都不敢提了。本世纪以来,人们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田间地头,道路沟坎,到处都是丢弃的农药瓶,化学污染无处不在,如此环境下收集的雨水还能吃吗?

二千零六年,上边终于决定要给德宁打井了。记得那天开工时,有人买了好多炮仗,直震得天摇地动,引得一些老婆老汉都跑到打井处看热闹。

几十天以后井打成了,水也抽上来了,可谁能想到,井成之日,竟是废弃之始!原因自然是方方面面的,谁又能说得清?

如今,机井终于完成了配套,村里人谁都明白,这是沾了政策的光。若不是移民搬迁工程,怕是再等上十三年也不一定能吃上清澈的井水……

篇8:《百年中国》观后感600字

《百年中国》观后感600字

光绪皇帝成为慈禧太后的傀儡,慈禧太后在朝政中一手遮天,独揽大权,四次垂帘听政,使得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中国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李鸿章曾要购买军舰,但慈禧太后为了一己私利,竟然拒绝,将银子用去修建公园。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不顾国家,做出许多祸国殃民的恶事,几乎是几天就要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致使民不聊生,各路义军揭竿而起。

侵华战争很快接踵而至,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那一天让每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许多伟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鲁迅先生就是这一代表。鲁迅先生弃医从笔,为的就是拯救我们的心,拯救国民的思想,坚定我们的信念,光明总是会来到的!

终于经过了漫漫的八年抗战之路,日本宣布投降,撤离了中国。伟大的毛主席将我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但此时被日本蹂躏已久的中国,已是千疮百孔。毛泽东主席领导着我们的祖辈,用双手重新建立了我们的家园,祖国渐渐富强起来,这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不敢来欺负你;只有自己富强了,才不会被别的国家欺辱!

我们是年轻的新一代,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一句让人充满热血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啊,只有下一代强了,祖国才会有希望,才会永远强大,不会落后!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让我们为祖国的未来奋斗,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篇9:《百年中国》观后感450字

《百年中国》观后感450字

从慈禧到隆裕,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清帝国一直掌握在两个女人的手里,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二十世纪初,一位女性的传奇人生,为中国女性的解放带来了亮色。19,二十几岁的秋瑾,作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卖掉所有的金银首饰,赴日本留学。当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这个选择改变了她的一生。当时的日本吸引了中国大量优秀青年,在日本秋瑾结合了革命领袖孙中山和黄兴,在东京秋瑾似乎参加了所有的进步组织。推翻清王朝成为她的理想,她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撰文提倡妇女解放,宣传革命,并出任大通学堂督办。19起义失败,遭遇奸人出卖的`秋瑾面对危局并没有慌乱。而让我最敬佩的是她那股坚强的傲骨气质。她在敌人面前毫无惧怕,面对酷刑,强忍疼痛不屈服。而她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老百姓心中。

百年中国让我更加了解历史,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去看看这部纪录片,记录下历史的点点滴滴。

篇10:百年老树的散文

文/站先先生

春暖花开,又是一年植树时,一棵棵可爱的小树苗插在了大地上,多年以后它们将会是撑天大树。看着一幕幕植树情节,我想起了老家村头的那棵经历了百年风雨洗礼的山楂树。

这棵山楂树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那么多年来一直开花结果,从未间断。说它有上百年的历史并不是凭空捏造,它有着见证人。我的三爷爷目前已是九十有余的老人,在他的记忆里他小时候这棵山楂树就已经是很粗的了,以此可推断它并不年轻。

远远望去,山楂树像一尊守护神守在村头。它枝繁叶茂,树干粗壮,粗到五六个人张开双臂合围才能把它丈量。由于我家距离山楂树只有两百米,所以儿时它便成了我的乐园。爬树、赏花、摘果、乘凉,尽在这大树的怀抱中。它的繁枝给小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可以从树东边一直沿着旁枝攀爬到树的西边,脚不着地的翻越,在树上窜来窜去,像极了猴。这老树脾气也是足够的好,记忆里还从未有人从上面摔下来的事发生。

每年山楂树都会准时开花结果,这也是我们最喜欢的时候。白色的小花把整棵大树装点得无比美丽,白色花朵镶嵌在绿叶中,加之外形远远看去像极了一颗花蘑菇。冷雨敲打着花枝,花儿凋零了,树上挂上了绿色的小山楂,小小的、嫩绿的,含羞般的挂着。看着娇嫩的果实,忍不住揪下一颗丢进嘴里,酸极了,牙齿都差点被酸掉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却发现有一股回甜在心头。有时候也会把小山楂摘回家放在碗里,然后舀上一瓢辣椒酱拌了拌,夹一颗放进嘴里,酸辣感爆棚,好一个美味了得。小山楂也抵不住岁月的摧残,长得很快,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再也不能吃到那嫩嫩的酸酸甜甜的味道了,看着它一天天长大,我们只得期待下一个摘果时节。

山楂成熟了,柿子也熟了,老家一直有一个偏方,用山楂捂柿子,据说这样柿子的味道更好,是不是真的如此我也不去追究,反正大家都这么弄了。摘好了柿子,爬上山楂树,高的也摘不到,只有摘那离地面不远处的,摘上一背兜回家和柿子放在糠里或者放在坛子里,等过一段时间后便可以取出柿子来吃,山楂却会被人们遗弃,成为大地的肥料。山楂每年都被摘得个精光,第二年又是硕果累累;因为它的高大和繁茂,很多其他村的人都慕名而来,即使山楂摘完了也要摘一些叶子回去捂柿子。果实、叶子摘了又生,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年又一年,带给人们希望。

俗话说“树大好乘凉”,还真是没错,大山楂树就是我们的夏日之恋。夏天,骄阳横空,我们在树下玩着各种游戏,阳光无法透过厚厚的树叶。时间久了,太阳也懒得晒我们了,只好在树叶上打转,偶尔从叶缝中射下,在树枝摇摆间舞蹈,我们看着这无力的阳光,得意的笑了。再看看这风景,像童话里的那般美丽动人。庆幸有这高大的山楂树为我们遮阳,不然准会被晒成黑人不可。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也不常在家,村里的小孩子也少了,再也看不到树下孩子的身影了,也不见有人去摘山楂了。上百年的轮回,上百年的枝繁叶茂,上百年的守护,山楂树开花结果,自然落地,从未改变,它一直都郁郁葱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