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舫记 | 剪烛话《传家》

 桃下成蹊读书会 2023-08-27 发布于安徽

Complimentary my friend

寻舫记

文 | 云中舫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今晚我们相约在另一个大客厅-千聊里聚聚,结束了一天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和学习,大家活动一下僵直的颈肩和腰背,舒展一下疲于奔波的双腿,沏一杯清茶,找一个舒适的位子,或坐或卧,我们剪烛话《传家》。
     这个月我们一起共读了《传家 秋》里的部分内容,通过这段时间的分享活动,打开了我们尘封多年的传统记忆,现在都市的生活节奏加快了,我们忽略了不少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宝藏,通过阅读这部《传家》,我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真的是开卷有益,阅读快乐啊!
     手边的这套《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是任祥女士历时五年整理编撰的图书,创作的动机,只是为了“传家”-向自己的三个从小受西式教育的孩子传递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全书分“气氛生活”、“岁时节庆”、“以食为天”、“匠心手艺”、“齐家心语”、“生活札记”六个单元,用通俗的文字、精美的图像与生活结合的方式展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文化精粹。慢慢的阅读,细细的品味和回忆,你会发现,她在描述的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表面那一层是衣食住行育乐的介绍,其内涵却是中国人的文化传承,是最深刻、最鲜活、摸得着、闻得到的声音、气息和面貌。
     社会各界名流对这部书都给予了很多的好评。南怀瑾先生不仅为这套书的书名亲提了墨宝,而且还赠予作者任祥女士“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的篆刻,还为本书作序《传家》小言,夸赞任祥做为世家名媛,不热衷追逐富贵荣华,为保留传统文化,启发后辈少年儿童鉴古知今、继往开来的知见,为中国人生活最为切要的大事而撰写此稿,甚为难得,极为可钦可佩,故喜为之介。
    著名的台湾戏曲表演艺术家、菊坛祭酒顾正秋女士,也就是作者任祥的母亲,也对这个早产一个多月的女儿大家赞许。回顾女儿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夸奖女儿玩什么都非要玩出名堂,无论是最先的学民谣弹吉他,学时装设计经营自己的公司,到不服气中国传统的好东西被外国人偷去,为了传承中国文化精粹整理出版这套《传家》,都是因为遗传了她父亲任显群的热心热情、有能力、勇往直前的个性,并祈祷上苍赐福,祝福这个花头多的孩子。
    文化名人台湾作家白先勇也称赞这部《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是美的百科全书,夸任祥是有心人,花如此多的心血搜集大量资料,附以精美的影像和贴近生活的文字,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影星慈善大使李连杰也被任祥的善心善举所感动,极力推荐,并号召大家用善心善行造就一个和善的社会,把行善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她的先生姚仁喜是台湾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在代跋中回忆妻子平常生活的点滴,以及为了这部书的出版,在编撰过程中的种种努力和尝试,文字中洋溢着满满的爱意。怪不得岳母顾正秋称他是打着灯笼找来的好女婿,是支持任祥完成这套书的人。三个孩子无疑是这部书的最直接受益者,母亲编撰的内容,最初的发心就是要给他们补上传统文化缺失的一课,孩子们通过母亲平常的言传身教,并目睹其凭籍自己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将中华文化的精粹终于汇集到这一部《传家》中,不仅为自己的母亲鼓掌喝彩,也为自己能够成长为真正的“中国人”而自豪和骄傲。
    我们在十一月里共讲了两个共读专题,一个是“我们的戏剧”,回顾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为大家选播一些经典唱段。
    从点翠这项近乎绝迹的传统工艺入手,逐步露出了中国戏曲的帷幔。羽毛靓丽的翠鸟被活生生拔去背部的蓝色羽毛,镶嵌在金银首饰上,制成各种艳丽拙朴的美丽饰物,体现了东方饰品汉文化的精细含蓄的美。戏曲中使用的点翠替代品,通过能工巧匠的装饰,将染色的鹅毛、粗纹纸、颜料或缎面丝带巧以利用,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既降低了制作成本,又达到了保护动物科学环保的目标。
    在戏曲里的服饰中,我们看到各种小时候向往的舞台服饰,有着长长飘逸水袖的凤冠霞帔和威武霸气的武将盔甲-靠,还有会说话的头上那一对翎子,件件都有说法和讲究…一张张脸谱,让我们联系到生活中的人生百态,感叹舞台人物丰富的精彩人生。

“砌末”,也就是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和布景,每一件都是舞台上的杀手锏,对人物及剧情的刻画极为有帮助。譬如,团扇、折扇和羽毛扇的使用,让诸葛孔明手持一把折扇就显示不了他那一身谋士的范儿;两面轿旗在手中,小姐太太坐当中,那就是乘轿出行啦;行者需要翻山越岭,小小的戏台上总不能堆一座山吧?那人还往哪儿站呢?要不给个群山峻岭的投影?那都是现代舞台选秀和春晚里用的,传统戏曲没有这套过于现实的手法,那用什么呢?用桌椅。在这里桌椅除了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就要担负起大山的功能,摆放是大学问。通过这种纯意向的虚幻的设计以及演员专注传神的表演,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能有的朋友会指出道具太简陋,我想象不出那个场景,别急朋友,戏曲这门艺术有个入门的过程和契机,咱们慢慢来,有时就是一段唱腔、一个亮相、一个水袖、一段花枪甚至只是一款仿点翠的头饰就会吸引你的眼球,说不定你一会儿出了直播间就成票友了呢!
    说中国戏曲不能不说说昆曲,它是“百戏之母”,许多后来的地方剧种,包括京剧都是深受昆曲艺术的哺育和滋养。苏州园林里的悠悠昆山腔水磨调以宋词的音乐为基础,又融合了江南的民歌小调,退居官场的园林主人们和一帮文人墨客,还有民间音乐创作者一起,整理了两千余种曲牌,沿袭了唐诗宋词的文字创作传统,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抒发情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大家如果喜爱昆曲的唯美,可以搜索一下白先勇主持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和由国家话剧院著名女导演田沁鑫执导的《1699桃花扇》。这两部剧不单引起了众多中国年轻人的喜爱,同样也吸引了外国友人的目光。那种穿越古今的惊心动魄的美丽,细细品味起来还真的是令人夜夜难忘。我收藏了几首《牡丹亭》里的曲牌,嘉庆子、懒画眉、皂罗袍、山坡羊…有趣的朋友可以听听,建议一个人静静的听,太吵闹的环境不适合。
     十一月的另一个专题是诗词和格言。我们先结合生活的各个时期和状态,谈了人生格言,其实你信奉的人生格言正是自己生命状态的一种体现。就像我们在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的分享一样,你分享的内容,就代表你此时的价值观和正在追求的目标。所以奉劝朋友们,以后分享的时候先思考一下:朋友们看见我的分享会有什么反应?会怎样看待我这个人?会不会达到预期的影响力等等…不要被一些链接文章末尾的一句“分享是美德”搞昏了头。说远了啊,我们还是谈格言。我送给孩子和家长两方面的建议,不知道那天的专题活动有没有引起孩子和家长的共鸣,如果能起到一丁点,哪怕是小小的作用,对自身都有一些促进和提高。毕竟家长也是从孩子过来的,说孩子不理解成人是可信的;说成人不理解孩子,那就是我们真的年纪大了,忘性也大啊,还是要多多沟通。
    那天我送给孩子的三条格言是:
     一,路在脚下,每一步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二,雄心壮志是生活的伟大动力。
     三,学习感恩。
     同样我也送给和我一样的父母三条格言,大家共勉:
     一,要想改变现状,首先改变自己。
     二,尊重孩子,也是教会孩子尊重他人。
     三,和送给孩子的一样,学习感恩,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榜样。
    最后,也就是上一期,我们谈了一个美丽的话题:女人与诗歌。我们现在还能安静的读诗、听诗和作诗吗?就算有,有时也会被周围的人惊讶的看成异类。
    当年席慕容的那首《一颗开花的树》,不知迷倒了多少少女的心,以及爱尔兰诗人叶芝为自己钟爱一生的女演员冈妮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当你老了》,同样也感动了无数人,后来莫文蔚有用歌曲的形式将这首诗有了另一番深情的演绎。
     如果有想动笔作诗的朋友,可以按照席慕容给大家的建议,在包里放一个精致的本子,随时把自己的美好心情记下来,或是阅读喜欢的诗集,让诗陪伴我们去旅行。
    随着这个月的分享活动接近尾声,金黄色的秋季也逐渐被突然降临的雪花接替,告诉我们冬天来了。短暂的秋天给了我们众多美好的回忆。《传家 秋》里“岁时节庆”的中元、中秋的由来;“以食为天”的文化食物大闸蟹,客人吃完螃蟹,要回敬主人一只用两个蟹钳子拼成的蝴蝶表示感谢;“匠心手艺”里的插花手法及中国戏剧服饰,有一种让人爱不释手,流连忘返的美丽,精美的图片生动而立体,就像活在纸上的画面;“齐家心语”里的介绍作者自己父母的文字,几处都让我阅读时潸然泪下;最后的“生活札记”的父母心碎碎念风铃,连我那快八十岁的公公看了都倍感亲切,连声说:对对对…有些不正是我们现在还天天念叨的吗?
    其实我们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共鸣,然后开始思考。就像我们找对象找工作一样,是有选择的。现在印刷术和网络这么发达,要想找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比以前容易多了,上目录里一检索,譬如说“育儿”,哗啦…出来一大排;输入“历史”,哗啦…又是一大溜,中国的、外国的、人类的、昆虫的、植物的…全来了,目不暇接。但是你要在这茫茫的书海里,挑选一本既适合自己,又是自己喜欢的类型的书还真不容易。
    我从十月份开始阅读这部书,十一月开始一步一步的和大家在云之上群里做分享活动,每走一步都有很大的获益,以前的阅读有时会很随意,这源于年轻时喜爱看杂文的习惯,现在逐渐阅读的方向有所调整,更关注于传统文化的积累,也希望在以后的共读活动中和大家一同进步和提高。

听我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也累了,那我们就起身活动活动,动动手做个小玩意儿,既能灵活手指,又促进我们几乎退化的大脑,就当预防老年痴呆吧。如果朋友们在家,可以找块不用的布,色彩艳丽点,金色的秋天嘛,我们也应个景,让玩具艳丽可爱点。家里有剪刀和针线吧?应该都有,还有一个是珍珠棉,估计不做手工的人家不会备这个玩意儿,没关系,那就用旧毛线旧毛巾破旧的汗衫等等,总之是破旧不穿的,拿剪刀把他们剪成碎末,就像剁肉馅儿一样,剪好了放着备用。
    我们用布做什么呢,是一个布艺小南瓜,做针插也可以,把做好的两个小南瓜从中间串起来,间隔用串珠,这样可以是一个手机小挂件。
    首先,我们找个圆盖子,碗也行,放在布的背面,用水消笔沿着边画个圆,没有水消笔,用铅笔水笔都行,重要的是在布的背面,分别画两个圆,用剪刀把两个圆剪下来,然后把两个圆形的布正面对正面的合在一起,沿着离边大约0.5公分的位置缝一圈,不到缝完,留个四五公分的宽度不要缝,从洞里把布翻到正面。现在把我刚才说的那个剁得像肉馅儿一样的碎毛线碎布头拿过来,一点一点塞进洞里,把这个圆塞饱满,然后把口缝上。现在取一根和布反差比较大的彩色线,长一点,对折后大约八九十公分,因为我们要用这个线来捆出南瓜的样子,所以线最好不要断开有接头,找到圆的中心把针穿过去,然后把针从线尾打结出穿过来,形成了南瓜的一条纹路,再向对面绕180度从圆中心穿过,再从90度方向过去,再从圆心穿过,以此类推,像切蛋糕一样均分出南瓜的八条纹路,最后可以在圆心固定一粒扣子或珠子,盖住打结的线头,也起到一个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南瓜就做好了。
    还有一种南瓜是用一块圆布做的。就是把圆边向布的反面折个0.5公分,缝大约0.5到0.7公分均匀的大针角一圈,抽线拉成一个囊的形状,然后塞满填充物,再抽线拉紧,剪一个圆形的不织布盖在口上,缝一圈固定,这也是一个小南瓜。
    大家有兴趣可以尝试一下,不难做,只要静下来,就会有成果。非常感谢大家聆听今天的剪烛话《传家》,我们下期再会。

2016.11.26合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