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加过九三大阅兵的两面光荣战旗

 微湖渔夫 2023-08-27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孙正龙   整理

“战斗模范连”

图片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并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
中共中央坚决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高潮,中共中央军委下令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将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整编为新四军。就在此时,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八团一营一连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九旅二十六团一营一连,连长为王敬之。
军部重建后,新四军积极开展开辟和巩固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决心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等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坚决进行抗战,并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进行斗争。
1941年2月初,新上任的宿迁县顽县长李凤如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带领部下窜入仰化集附近的徐庄,与仰化集一带的顽匪恶霸互相勾连,纠集了六百余人,妄图控制住大运河、六塘河、涧河一带。他们依托河道修筑据点、扩大地盘,犹如一块楔子狠狠扎在刚建立不久的淮海抗日根据地和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之间。
仰化集一带原为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开辟不久的抗日根据地。李凤如部占据这一地区后,疯狂袭击我抗日民主政府,残杀我抗日民主政府干部和抗日群众,给当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带来了重大损失。为此,中共宿迁县委专门派人到驻扎在泗阳西北一带的新四军第三师九旅报告,请求歼灭李凤如部。
1941年3月2日,第九旅二十六团奉命决定乘敌不备,奔袭消灭李凤如部。在夜色掩护下,派出一营攻击徐庄,三营攻击仰化集,第一营一连担负主攻驻徐庄的李凤如和其主力。
徐庄工事坚固,易守难攻,有圩墙高约三米,一面靠河,另外三面都有炮楼掩护。炮楼之间用铁丝网环绕勾连,外加7挺机枪构筑的火力网。
新四军装备简陋,尤其缺乏重武器。在缺乏炮火支援的情况下进行攻坚作战,更是难上加难。王敬之带领一连如数发起冲锋,都顽军强大火力压在圩墙外,难以突破。
攻击驻仰化集三营,进展迅速,捷报频传。与此同时,不远处敌人的援军也在向战场进发。
面对紧迫的形势,王敬之心急如焚,如果拿不下徐庄,不仅完不成战斗任务,而且还会助长敌人的嚣张气焰。
天色渐亮,我军逐渐暴露在了顽军的视野中,夜色带来的优势逐渐失去。
第一连是继续进攻,还是暂时撤退回根据地坚守?正在此危急时刻,一连二排排长钟心济挺身而出,带着几位战士冲向了敌阵。他们冒着弹雨剪开了由铁丝网构筑的围墙。不幸的是,钟排长和战士们中弹牺牲了。他们用生命为进攻打开了通路。

图片

新四军第九旅二十六团一营一连二排排长钟心济烈士和夫人之墓
在王敬之的指挥下,一连指战员们同仇敌忾,沿着钟排长他们用生命开辟的缺口,冲进徐庄。面对士气高涨的我军将士,敌人溃乱奔逃。
一营的指战员们终于攻下了徐庄。这次战斗,我军击毙了宿迁伪县长李凤如、俘获顽军200余人。
这场战斗,不仅全歼了国民党宿迁县顽县长李凤如部,还巩固和发展了刚刚建立的淮海抗日根据地,打通了淮海区和皖东北的联系。
1941年下半年,新四军第三师九旅归建第四师。就在这一年的年底,由于在徐庄战斗中的突出表现,第四师授予了第九旅二十六团一营一连“战斗模范连”旌旗。
在此后的岁月中,一营一连的指战员们高举“战斗模范连”的旗帜,一路向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这面旌旗仍高高飘扬在祖国的西部地区,激励着指战员为保卫我国西部地区的安宁与建设而奋斗。

“钢铁连队”

图片

全民族抗战时期,在淮海抗日根据地活跃着一支远近闻名的“钢铁连队”,这就是淮海军分区第三支队八团二营四连。
第四连的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沭西青年救国大队,1940年改称沭河大队,当时大队的主力——第一连,就是后来的“钢铁连队”——第四连。第一连的连长兼指导员是林和风,主要战斗在潼(阳)宿(迁)海(东海)地区。“钢铁连队”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磨砺出了钢铁般的意志。
1941年8月,日军在对淮海地区的“扫荡”中,每占领一地,就修建炮楼,设置隔离网,企图切断各淮海境内各新四军部队之间的联系,进而各个击破。
这一年的10月初,第一连接到上级指示:打通沭阳与滨海之间的联系。四连通过滨海县的内应了解到,日军依托古城墙修建了一座水泥炮楼,楼顶有探照灯,周边设置铁丝网,城头驻守了1个排的日伪军,正准备继续调兵驻守,每天后半夜伪军换防、日军吃夜宵时,会稍有松懈。
此时,一连武器装备极其落后,许多战士的武器就是大刀长矛,平均几个人一支枪。武器虽然落后,但指战员们士气旺盛。连长兼政治指导员林和风决定组成“奋勇队”,实施夜间偷袭。
10月6日凌晨2点左右,内应传来了信号,林和风一枪就打掉了敌人的探照灯,并下令四面包围,开始强攻。经数十分钟激战,击毙日军3名,俘敌30余名,攻克了城头据点。四连第一次缴获了日军“三八大盖”枪,以敌人的武器装备了自己。
这一年的12月11日,日军打通了沭新公路(沭阳与新沂之间东西走向的公路),切断了新四军鲁南、苏北的交通线,并纠集日军阪本警备队1个中队和张化南保安大队直属中队及地主武装等400余人,与高流伪军中队向沭阳地区疯狂“扫荡”。
面对日伪军发起的进攻,奉命留守在内线的沭河大队坚决斗争,伏击敌人。
一连连长兼指导员林和风主动请缨,决心在潼阳镇打开一个缺口。他带领侦察分队前往新沂河实地侦查,决定在扎埠荡设口袋阵合围敌军,就是在新沂河北部支流与沭新公路交会处安插一个“诱饵班”(也叫“敢死班”),且战且退,把敌人引入芦苇荡,而连队主力埋伏在河网密布的潼阳西北部,待敌进入“口袋”后予以合围。
12月的新沂河水冷得刺骨。15日下午3时许,在芦苇荡冰水里埋伏了4个多小时的官兵,终于等到了敌人。他们眼望着“诱饵班”战友们一个个牺牲在面前,却无法救援,只能静静等待,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充满仇恨,怒火中烧。
此时,“敢死班”只剩下一名副班长。当敌人完全进入埋伏圈后,连长林和风一声令下,顷刻间,所有火器齐发。没有准备的日伪军慌了阵脚,纷纷落入水中,抱头鼠窜。子弹打光了,一连官兵就拿起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激战持续了3个小时。一连指战员们凭着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发挥近战优势,打退了敌人数次冲锋,击毙击伤日伪军100多人,其中日军50余人。
扎埠荡抗日战斗是新四军在苏北敌后战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典型战斗,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保障了苏北和鲁南交通线顺畅,极大鼓舞了当地军民战胜日军的信心和决心。
1942年12月,沭河大队第一连被改编为新四军三师十旅兼淮海军分区第三支队八团二营四连。
此时,为了表彰四连在之前的扎埠荡战斗中的突出战绩,由淮海军区改编的淮海军分区司令部、政治部,授予淮海军分区第三支队八团二营四连锦旗一面,锦旗正中间书写着“钢铁连队”四个大字。授旗时间为1941年12月,也就是当时的战斗时间,而授予对象的名称则是改编之后的“四连”。
自此以后,“钢铁连队”这面旗帜伴随着“四连”一路走来,历经全民族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连队走到哪里,钢铁精神就传承到哪里;连队战斗在哪里,“钢铁连队”的战旗就飘扬在哪里。2010年12月,已转隶为武警部队的“钢铁连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
2015年,沭阳县人民政府在扎埠村隆重修建了“扎埠荡战斗纪念碑”,以缅怀沭河英雄儿女,并铭记这支“钢铁连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