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360)——黄思沛少将

 微湖渔夫 2023-08-27 发布于山东

图片黄思沛将军

黄思沛将军,曾用名黄宾。1912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竹笮乡九塘村。
1930年,黄思沛参加古口游击队,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后,黄思沛任红八军第四师一营一连连长,红八军团第二十六师六十一团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长征途中,黄思沛任红三军团第十团三营营长,带领部队保卫跟随红一方面军行动的“中央纵队”。1935年5月25日,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在安顺场渡口接到命令准备强渡大渡河,要强渡成功必须用炮摧毁敌人碉堡,却没有炮。前敌总指挥周恩来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派人告诉杨得志说黄思沛那里带着有一门炮。实际上,这门炮因急行军只剩下一个炮管儿和五发炮弹。赵章成就用这个炮管儿,第一炮打落在敌碉堡旁五六米地方,第二炮正中敌碉堡,第三发正好落在敌群里。接着突击队十八勇士强行登岸,控制河对岸渡口渡河成功。到达陕北后,黄思沛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红一军团随营学校连,红一军团第一师特务队队长。
1937年6月,黄思沛入抗大第三期学习。一次,在延河边上和正在散步的毛泽东、周恩来不期而遇。因黄思沛在中央苏区时腰插两支盒子枪,背后一把大刀,是红军中有名的双枪将,枪法极准。现在毛泽东与他碰见了,便笑着问周恩来,你说红军中使双枪的谁的枪法最准,贺子珍还是黄思沛?周恩来笑着回答说,当然是黄思沛喽。

图片新中国成立后的黄思沛

1938年抗大学习毕业后,黄思沛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大队(代号南阳大队)大队长。1939年1月,奉命到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五路军四支队一大队任大队长。年底,黄思沛返回新四军,任第六支队三总队参谋长兼第八团团长,萧县自卫团副司令员,豫皖苏边区保卫司令部参谋长。参与了处置豫皖苏边耿(蕴斋)吴(信容)刘(子仁)叛变的事件。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黄思沛任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二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参加窦楼战斗、淮北反“扫荡”和反顽作战。1943年,黄思沛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思沛任辽吉军区第二十三旅副旅长。1946年参加围攻长春战斗,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第七师副师长。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四保临江战役。1948年7月,黄思沛任辽北军区参谋长、辽吉军区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黄思沛任东北军区警卫师师长,吉林省军事部部长,吉林省军区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任吉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顾问。

图片晚年的黄思沛将军

1955年,黄思沛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2月28日,黄思沛在大连逝世,享年76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