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南浔广惠宫

 是无等等1 2023-08-27 发布于陕西
       广惠宫是南浔古镇一处源远流长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道教道观,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曾在此修筑粮仓,将广惠宫设为行宫,所以南浔人又称其为“张王庙”。苏轼也曾在此祠祈雨、咏雪。

        广惠宫坐东面西,门临甲午塘,占地约2亩左右。历经沧桑,本为祠山神庙,曾三毁三建。据镇志载,广惠宫“宋时止一殿,奉祠山神像”,“为道流香火之所”。大明天启七年(1627)里绅董惇儒“复建正殿,易奉三清”。并增置后殿为玉皇阁,移祠山神于正殿。现在的广惠宫是2003年重建的,主要供奉黄大仙。整个建筑群体由灵官殿、黄大仙殿、天师殿、慈航殿等构成。

        广惠宫与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有一段渊源。公元1079年,43岁的苏轼因反对变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调任湖州知州,南浔就是湖州的一个镇。在任期间,他经常在此祠以文会友、祈雨咏雪,并取“广济天下、惠泽众生”之意,题字更此宫名为“广惠宫”。上任不久,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没想到因在表里发了些牢骚被人抓住了辫子,被指责“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最终引发了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他本人被押解进京,此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南浔人为他消灾解厄念经三个多月。最终在各方势力的努力下,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被贬至黄州,这场诗案也成为了他一生的转折点。随后又起起落落。苏轼一生宦海浮沉,丰富的人生和生活阅历养成了他旷达豪放、为人率真的品格。他好交友, 好美食,好品茗,亦好游山林,在文诗词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再说一下正殿供奉的黄大仙。黄大仙北方人很少见,也很少听说,但在东南沿海、港澳及东南亚甚至美国等有华人的地方则被较多崇奉。据有关史载,黄大仙本名黄初平,晋代人,号赤松子,不食人间烟火,每天以松籽茯苓充腹,最终修道成仙。民间传说他擅长炼丹、知医术、惩恶扬善、有求必应、泽被一方,所以民众为其在金华山修建起黄大仙祠,又名赤松观,世代祀奉,由此各地信奉黄大仙者均以金华为“仙乡”,以赤松观为“祖庙”。关于黄大仙还有另外两说,一说是指统称黄姓两兄弟为黄大仙,另一说是黄大仙是葛洪弟子黄也人。黄大仙在东南沿海影响较大,民间也对其信仰一直不衰。在南宋时期的淳熙十六年(1189)和景定三年(1262),黄初平还分别得到官方敕封“养素真人”和“养素净正真人”的封号。

        道观不大,环境肃穆清雅,香火不甚旺盛,可免费参观拜谒,也可顺道短暂休憩。随发片片一组,敬请欣赏。

广惠宫。门匾题字是集苏轼字而成。

   

河对岸有照壁。上书“紫气东来”。

  广惠桥。南浔三大古桥之一,重点文物。广惠宫就在桥东。

广惠宫门前临河处有一对造型丰富的石狮。据说这是当地丝商聘请著名石雕匠一家三代用三年时间打造而成。

  

  

敕封碑两座。 

一座是南宋时期的淳熙十六年(1189),另一座是景定三年(1262),官方敕封黄初平为“养素真人”和“养素净正真人”的封号。

  

山门殿也是灵官殿。殿脊正中有“五谷丰登”四个大字,殿前有两个旗杆。

灵官殿内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两侧有联:“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梦中人”

王灵官,本名王恶,后因萨祖师改名王善,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脚踏风火轮,左执金印,右举金鞭,额上火眼金睛,能辨识真伪,察看善恶,是玉皇大帝的御前大将,是道教的第一护法神,为道家五百灵官之首,明代享受国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民间流传有“昼审阳夜审阴,官非之事拜灵官。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俗语,充分表达了对这位道教护法神灵的崇敬。

  

 王灵官身后供奉的是祠山大帝。

《广惠宫碑记》:“据稗史载祠山遗事,云帝姓张名棅,生而神奇,将引苕、霅二溪之水通至广德,身变猪龙,掀泥掉石,被家人窥见,遂不果。后成祠山之神。夫六十里之水路未通,帝之所遗憾也。”祠山大帝在这一带民间是位与大禹相提并论的治水英雄。《湖州风俗志》:祠山大帝名叫张渤,其父张秉,武陵人。在山泽间有仙女自愿嫁他,并说“上帝以君家有功于吴,当世世血食于吴楚之地。”生子名渤,即为祠山大帝。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以广德祠山殿为指挥部时,数战数捷,遂提笔写下“天下英灵第一山”。

  殿内两侧有四幅道家神仙画像,是东、南、西、北四方诸天神。两侧有联:门前杨柳犹记显圣勤说法;世上众生可得成渠乐万家。 

  

  灵官殿与黄大仙殿之间是微缩版的北京天坛中圜丘坛。在此祈福,可许愿成真。

  

    中轴线右侧是慈航殿和天师殿。慈航殿两侧有楹联:慈航广惠众生八方闻说法;教化宏开百姓四时沾雨露。

供奉慈航大士(佛教称观世音菩萨)、药王孙思邈、武财神关羽。

  天师殿。正中挂牌匾:降魔护道。两侧有联:有仪可象焉管教妖魔丧胆;无门不入也谁知道法通天。

供奉张道陵、杨业和月老。

  

  正殿黄大仙殿。正中匾额“黄大仙殿”是集赵孟頫的字,两侧有联:

赤鹿性德炼丹砂显仙迹留南浔;

松鹤神恩升紫气存道像居真宫。

  

  

  

  照壁。在庙内北边与慈航殿相对。王羲之写的“道”。

  正殿山墙外摆放的奇石。

  

  

  

  道教知识宣传栏。

  

  

 精美细腻的石雕。

  

  

  恰逢一美女。

  道士的花草鱼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