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xwl340xwl 2023-08-28 发布于重庆

近年来,一则发生在唐代的奇闻逐渐为人所知。

《酉阳杂俎》记载,当时有个叫张商英的人,在月夜游玩时,突然看到一个身穿白衣的人从天而降。

那人自称是月亮修理工,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包裹,里面竟装有斧头、锤子和凿子等工具。

白衣人还向张商英详细“科普”了月亮的构造——月亮是个巨大的球体,表面凹凸不平,月光来自太阳。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这个故事读起来颇为惊异。

一、月亮来的修理工?

一个自称从月球来的修理工,用8个世纪后才有的知识描绘月球地形,这令人不禁想到了“穿越者”的可能。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这个故事毕竟出自唐人之手,定然带有想象的色彩。

比如白衣人提到月亮是“七宝合成”,这一概念就来源于佛教七宝。

然而故事中某些与月球相关的细节,却在8个世纪后才由科学证实。这真的纯属巧合吗?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要说唐代的认知,仅靠肉眼是很难看清月球的细节的。

历史上,看到月亮的细节要等到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了第一台望远镜。

而在《酉阳杂俎》出现的公元900年前后,“玉兔”“嫦娥”才是人们对月亮的印象。

所以白衣人的许多说法确实超出了那个时代的知识范围。

1969年,阿波罗11号宇航员真正踏上月球表面。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他们带回的月球样本结果表明,月球含有氧、硅、铁、镁、钙、铝、钛等元素。

虽然与白衣人提到的“七宝”有些差异,但真相远比古人的想象复杂。

故事中,白衣人携带斧头等去“修理”月亮,这暴露出作者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创作的蛛丝马迹。

我们很难想象800年前的人能拥有什么样的修补月球的工具。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二、邹平郡公之子,山东奇才

《酉阳杂俎》的作者,是段文昌之子段成式,出生于成都,父亲时为西川节度使。段成式自小聪颖好学,博览群书。

段父与云南刑部尚书有交,曾帮温家一臂之力,因此温庭筠与段成式结为知己。

段父屡次调任,段成式从小便随父游历各地,见多识广,开阔眼界。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段成式博学强识,尤工诗文,与杜牧、李商隐等名家来往密切,互相切磋,对他日后写作影响深远。

段成式四十余岁时,段父推荐他任长安秘书省校书郎。

段成式曾自述:“唐武宗癸亥三年夏,予与张浚曦复善继,通关秘书。”

晚年段成式定居长安,过着悠闲放逸的生活。

他“以闲放自适”,“尤深于佛书”,正是老年生活的真谛。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段成式于公元863年六月在长安辞世,享年六十有一。

段成式生前为故乡修建过一座七孔拱桥,坐向南北。

故乡人民为纪念他的功德,将附近四个村庄改名“段桥”,并为他立碑留念。

段成式一生颇具传奇,出生名门望族,父亲担任要职;少年时期遍游名山大川,见多识广;中年为朝廷效力;晚年逃世物外,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虽不像杜牧、李商隐那样深受后人推崇,但段成式一生亦可谓奇迹辉煌,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佳话。

他那留传千古的七孔拱桥,至今仍矗立故乡,见证着这位来自山东的才子一生的传奇经历。

三、《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中记载,郑秀才和王秀才两人结伴游历嵩山,不料误入深谷迷路。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正当两人绝望之时,忽见一白衣男子睡在草丛中。

两人连忙上前寻问出路,那男子却睡得正香,纹丝不动。

两人又问了几句,见对方仍无反应,只得在一旁等待。

不多时,那男子缓缓睁开眼,原来他并非真睡,而是在静思。

那男子自称是月亮上居民的一员,他们常年在月球表面修补坑洞,使月亮保持圆滑。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听闻月亮竟有居民,郑王两人大吃一惊。

那男子打开怀中的包裹,里面装着凿子、斧头等工具,以及一袋玉屑饭。

他说这玉屑饭虽不能长生,但能令人毕生无病。

最后他指点两人离开深谷的路,叮嘱他们多行善积德,便消失在山林中。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郑王二人狂奔出深谷,心有余悸。他们开始讨论那白衣男子的身份。

王秀才认为他定是仙人,能来去无踪,指点出路,又送来长生不老的饭食。

郑秀才却说他并非仙人,而是月亮上的居民,修补月球是他的日常工作。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郑秀才说,那人着白衣,手持工具,言语举止亦如常人,不似传说中的仙人。他所言月亮有居民,乃天外之事,正可证明他来自月球。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王秀才则说,月亮上怎会有人居住?他定是通晓乾坤的仙人,所言非人可解。

两人从山上下来,回到县里,这事便传开了。

有人说郑秀才虚构了这个故事,要毁他的名声。

有人说王秀才受郑秀才蛊惑,居然也信了这个怪谈。郑王两人无奈,只得各自闭门不出,不再与人议论。

过了几日,王秀才忽然染疾,浑身疼痛,吃什么药都不见效。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郑秀才前去探视,见王秀才病容极重,心中悔恨不已。

他忆起那白衣人所赠的玉屑饭,若当时两人能共享,今日这病痛就可避免。

王秀才病中反思,自觉此乃报应,因为他不信那白衣人的善意。

他请郑秀才原谅,并相约日后若有幸再遇仙人,务必接受他的恩惠。

此事传扬开来,县里争相传颂那白衣人的神通,称他能预知人心,施以惩戒。

也有人说郑王二人遭报应,实因妄传怪力乱神之事。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从此无人再敢轻信月亮有人居住之说,也无人敢批判郑王二人的见闻。

这奇特的故事成为嵩山的美谈,流传至今。

它警示人们,宇宙虽广大未知,但人间因果定数难逃。

我们应抱有开放求知的心态,同时也要保持谦逊节制之德,方得天人感应。

四、古代文学隐藏着大量的智慧

《酉阳杂俎》中的《郑仁本表弟》一文,讲述了郑仁本表弟的奇幻经历,乍看之下荒诞不经,仔细品读却发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这篇文章最引人瞩目的,是对月亮的描述。

表弟带着七宝玉斧前往月球,见到的月宫殿阁金碧辉煌,与人间建筑无异。这种想象纯属虚构,但却反映出作者对月球的强烈好奇和探索欲望。

更令我惊喜的是,作者注意到月光来自太阳,提出了月光反射说。

这一前瞻性的洞见,开启了人们探索月球本质的大门。

文中还提到月缺盈盐的变化规律,表明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对天文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我们不难看出,《酉阳杂俎》的作者们,并非一味迷信,而是怀着科学精神,尽己所能地探索自然奥秘。

他们大胆地凭想象力创作,又不忘结合已有经验,提出新颖见解。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文中的某些构想似乎荒诞不经,但它展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却令我刮目相看。

我们必须承认,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这是人们能达到的思考高度。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不要因古人在科技手段上与我们相比存在差距,就否定他们的智慧。

反之,我们应当重视和理解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因为这往往反映了当时最深刻的思想。

此外,虽然与月亮相关的描述更引人注目,但其余内容也令我耳目一新。

比如白衣人对郑仁本的劝导,讲述了因果报应的道理,提醒世人要诚实善良、多做好事。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这种寓言式的写法,使抽象的道理通过生动的情节深入人心。

作为一部集故事、神话、哲理于一体的文学作品,《酉阳杂俎》展现出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有丰富的想象,还融汇了当时的文化底蕴和人生观念。

我不禁感叹,这些看似天方夜谭的古文,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值得我们珍视和挖掘。

我们应当继承古人的探索精神,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以更开阔的视野解读古代文学,以发掘人类文明积淀下的智慧。

五、笔者认为

或许,这个故事正是古人对月球和未知世界无限想象的产物。

唐朝古籍里发现月亮的离奇记载:表面凹凸不平,有8万名专人维修

它开启了一扇通向奇思异想的大门,也预示着人类科技探索的旅程。

如果真的有个“白衣人”这样的存在,他会给当时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会不会也在观察着地球?这个故事激发了无限遐想。

《酉阳杂俎》中的“月亮修理工”故事,是古代科幻小说的雏形。

它反映了那个时代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如今,科学技术已使人类真正踏上月球,但浩瀚宇宙还有无数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这种对未知的追求,恐怕源远流长,并将永无止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