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最大汉奸(2) 前面说过,刘佩臣身材高大,而且颇有头脑,也懂得孝道,说起来长处还不少。但是,当一个人把自己的长处用到邪路上那危害也是很大的!不幸的是,这些都在刘佩臣身上发生了。 父亲被害的时候,刘佩臣还小,正在李锡纯那里读书。因为家里出了事,书读不成了。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他学了一段时间加工皮子的技术。 按说,他学得不错,完全能够靠技术来养家,但是他的心不在那里。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他不甘心做羔羊,他要做狮子,去吃人而不是被吃掉!没过多久,他设计好了一个计划,走出家门。 他带着对土匪甚至对一个社会的仇恨走出了仁和村,他知道靠他一个人是没有办法跟劫匪们抗衡的,那样不但报不了仇,自己也会搭上性命。 于是,他选择了加入土匪队伍。可能是因为父亲被杀造成的心理伤害,刘佩臣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对社会的仇恨形成了一股力量,使得他非常奸诈而又残忍。 一段时间过后,刘佩臣成了一个匪帮的头目,并且越干越大。不过,刘佩臣有自己的原则,就是不祸害自己的乡亲。他主要活动地点为:新城县(今黄骅市)的窦庄子、苇洼,天津南的上古林、小站一带。 因此,在仁和村并没有太差的口碑。按当时来说,以一己之力替父报仇是一件令人称道的事情,可是他竟然把仇恨加到普通百姓身上,这时候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几年以后,他在那一带烧杀抢掠、绑票劫道,坏事做绝,很快就有了名气。人们提到他就会胆战心惊。很多土匪投奔了他,所以队伍不断壮大。 刘佩臣非常有心计,他不甘心靠当土匪来小打小闹,毕竟这样不能有大的发展。他一直都在寻找机会,设法让自己的队伍成为正式部队。 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另外一个臭名昭著的土匪军官张宗昌,两个人臭味相投,就是那么默契。 张宗昌这个人想必大家有所了解,素有狗肉将军之称。张宗昌吸纳了刘佩臣,从而让刘佩臣成了奉系军阀的一员将领。1927年,任山东警备第二旅旅长。 按照当时的情况,这是一个非常显赫的职务。手中有了重兵,刘佩臣就更有了残害人民的资本。 1932年,张宗昌被刺杀。失去了靠山的刘佩臣开始物色新的依靠,并于1936年投到殷汝耕门下。 跟张宗昌一样,殷汝耕曾在张作霖手下做事,属于奉系军阀的官员,后来因反叛被迫逃亡日本。日本占领东北,殷汝耕便成了亲日分子并且在政界很有影响力。归根到底,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汉奸。 刘佩臣投到殷汝耕门下,更多的考虑是充当日本帮凶,从而获得更多利益。 日寇入侵津南、滨海大港初期,各路土匪趁国民党二十九军黄维刚旅撤出小站之际,都往这里聚集。盘踞沧州新城的土匪刘佩臣捷足先登,一夜之间下了小站警察所的枪,把小站地区4个大乡的枪械收入囊中。 日本鬼子见刘佩臣很有魄力,就收编他为“皇协军”并调离津南去了山东惠民一带。 刘佩臣之所以能得到日本鬼子重用,还是因为一个汉奸的缘故。这个汉奸叫王克敏。比起殷汝耕来,王克敏更厉害。 这家伙在资历方面比汪精卫还老,因此在日本鬼子心中很有分量。七七事变后,殷汝耕下台,王克敏成了北方最大汉奸。刘佩臣又抱上了王克敏的大腿,从而在惠民“大展身手”,开始了残害抗日分子和革命群众的活动。 刘佩臣在山东犯下了滔天罪行,这些暂不多说。日本投降后,刘佩臣摇身一变又成了国军。先后任山东省防军第四军军长、第五路军总司令、沧(沧县)德(德州)护路副司令、文(安)、任(丘)、肃(宁)保安警察总队长、沧县保安警察总队长、河北省第三专区保安副总司令、国民党沧县防区副司令兼沧县城防司令等。 在此期间,有几件事情需要讲述一下。仁和村的李五爷借着跟刘佩臣的私人关系从“虎口”救出好几个革命人士,其中有一个人是团长级别。究竟怎么回事,下期文章继续讲述,敬请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