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ε42阴阳变化为用C:其在地为化,化者何谓,生化何以在地?

 黄帝内经参详 2023-08-28 发布于山东

阴阳变化之为用,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今日将参详“在地为化”。

接续前两篇推文:

先附录原文如下: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先来看王冰和张介宾之注,然后再具体参详之。

一、王冰、张介宾之注

王冰注曰:“化谓造化也,庶类时育,即造化者也。”其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注曰:“化,谓生化也。生万物者地,非土气孕育,则形质不成。”其在《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注曰:“化,生化也。有生化而后有万物,万物无非化气以生成者也。”

张介宾注曰:“化,生化也。有生化而后有万物,有万物而后有终始。凡自无而有,自有而无,总称为化。化化生生,道归一气,故于东方首言之。”其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注曰:“物之生息出乎地,故在地为化。”

王冰和张介宾之注皆将“化”注解为“生化”,其一,符合《素问·天元纪大论》鬼臾区之言: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其二,符合《素问·五运行大论》黄帝之问: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二、化者何谓?

化与变二者相对而为言,《素问·六微旨大论》岐伯讲:“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王冰注曰:“夫气之生化也,不见其形,不知其情,莫测则所起,莫究其所止,而万物自生自化,近成天和。见其象,彰其动,震烈刚暴,漂泊骤卒,拉坚摧残,折拆鼓栗,是谓邪气。故物之生也静而化成,其毁也躁而变革,是以生从于化,极由乎变。”

阴阳者,变化之父母,阴阳变化之用,就其“在地为化”而言,化起始于气之动。《素问·五常政大论》黄帝讲:“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阴阳之气,变化相薄,动始则生化而成物,扩散则物形俱备,敷布则蕃育,物极必反,气盛而衰,物象生变,譬如东方阳春生气始动而生,种子发芽而成物,生气扩散乃长气,长气令种子开枝散叶而成植株,长气近一步敷布,植株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但终则枝叶凋零而象变。

阴阳变化之用,化生万物,其机理如本篇大论前文所谓“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万物之生化,无非阴阳之气变化相薄而为之,是以阴阳变化之用,其在地为化。

但是,阴阳变化之用,不止生化,还有衰杀,是以鬼臾区在《素问·天元纪大论》对此区分说:“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气始而生化则器物(即植物、动物之生物)生,气终则象变,是以岐伯在《素问·六微旨大论》中强调说:“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三、生化何以在地?

地者,土也,其与天相对,《素问·五运行大论》岐伯讲:“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阴阳变化为用而生化,生物(动植物)只能生化于地,而不能生化于太虚之天,是以生化以地言之。

当然,阴阳变化为用并不直接生化生物于地,鬼臾区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的明白:“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在天为寒暑燥湿风火之六气,在地为木火土金水之五形或五行,天地形气相感方能化生万物,而且地之五形之间,以土为尊,故地者,土也。至于为何要“以土为尊”,就有点枝蔓流散了,兹不赘述。

阴阳变化之用,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玄则神妙而难明,道则道可道非常道而难言,化则造化生化而难知。

玄,道,化,三者在根本上就具有模糊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语言在解蔽的同时又起着遮蔽作用,强为之言而益晦,但却又不得不言,不得不说,毕竟,本公众号以“参详”为名啊。

明日继续参详: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